检查无异常为啥总感到累?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5年10月22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中医解读: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属“虚劳”

  江南都市报讯 全媒体记者罗素静报道:慢性疲乏是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症候群,常伴有头痛、咽喉痛、淋巴结肿大和压痛、肌肉关节疼痛以及多种神经精神症状,其基本特征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虚弱性疲劳,持续时间几周甚至数月,卧床休息不能缓解,而各项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没有明显的异常发现,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江西省人民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院长郑智认为,在中医学范畴中,该病表现属“虚劳”。调查结果显示,本病的高发年龄在30至50岁之间,患病率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经济上成功者高于一般人群者,发达国家和地区人群高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人群,女性高于男性。科技人员、医务人员、电脑软件设计人员等为最好发的人群。

  从中医角度来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阴阳、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此病在中医中属于“虚劳”范畴。

  ●第一,先天禀赋不足。很多人在受孕之初,由于父母体弱多病,或胎孕失养等,以至于先天肾气不足。肾气不充,则易出现疲劳、精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第二,过劳。长期从事过量的体力劳动或者脑力劳动,或房事过度,则易耗伤气血,损伤肾精,从而出现倦怠、乏力感。

  ●第三,情志不畅。中医理论认为,七情可影响五脏,脾主思,思虑过度会损伤脾气,则易出现倦怠,乏力、睡眠不佳等症状。肺主悲,悲伤过度则耗伤肺气;肺主气,肺气亏耗,则易出现感冒、乏力、反复咽部不适等症状。肾主恐,过度惊恐则伤肾,肾精不足,则易乏力,腰膝酸软,注意力不集中等。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肝血不足,则易出现疲劳、抑郁、精神不振等症状。心主喜,过喜则伤心,心神涣散,则易出现疲倦、失眠等症状。

  ●第四,饮食不节。很多人都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嗜食肥甘厚味、嗜食生冷、饮酒过度、饮食过饱或摄食过少等,都可损伤脾胃,导致脾气亏虚,导致四肢肌肉不得濡养,出现倦怠、乏力、嗜睡、食欲下降等症状。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傅爱华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