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雇人看房压价搞崩房东心态”不光是道德问题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5年09月25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评论员 陈阳

  近日,一则“中介雇人看房砍价60万搞崩房东心态”的话题冲上热搜,报道中,记者暗访发现,一些二手房中介竟然玩起了“压价戏码”,雇人扮演买家,甚至上演“双簧”来给房东施压,以达到快速成交的目的。“秒卖房”中介更直接安排砍价任务,指导记者对挂牌339万房屋报280万低价,砍价近60万,导致房东愤然离场。另一场砍价中,记者更是“火力全开”,咬住470万不放,让房东在538万的挂牌价上一路狂降,最后房东眼泛泪花,报出了510万的价格。

  将房屋买卖演变成“剧本”,中介获利颇丰,有人直言一个月收了50套房子,赚了50万元。这样离谱操作的背后,实则是一条“灰色产业链”。这样做的后果也绝不止是道德问题,更有触犯法律的嫌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法律人士指出,此类合同可撤销,中介费需退还,甚至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为什么会发生此类问题?究其原因无非四点:其一、整体交易环境发生变化,二手房交易市场与之前相比,买家更为理性,有了更多选择,卖家卖不上价,自然容易被“拿捏”;其二、市场信息不透明,头部公司掌握大量客源和房源,为中介营造虚假信息混淆视听提供了土壤,房主无从考证,容易“病急乱投医”;其三、中介服务模式发生变化,近年来部分房产中介主动降低收费,发展出“一口价”收费模式,按照销售套数收取固定费用;其四、“剧本演绎”难以监管,双方交易后存在取证难、处理难等情况。

  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要求从业人员不得用“剧本”“虚假信息”蒙骗买卖双方,另一方面,需要做好溯源工作,对于交易过程、谈价过程要保留音频、视频证据佐证。最后,作为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对于虚假交易严厉打击,并形成有力震慑。只有多管齐下,方能持续净化市场。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傅爱华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