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之争:争的不是概念,是一顿明白饭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5年09月17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评论员 范晶

  “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希望饭店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近几日,罗永浩与西贝餐饮关于预制菜的问题在网络上持续发酵。

  西贝究竟是不是预制菜?从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来看,西贝的中央厨房模式确实不属于预制菜范畴,但大众对预制菜的认知很简单,那就是是否现炒现做。

  这场争论看似是认知错位导致的,但其实真正让消费者不满的,不是中央厨房,也不是预制菜,而是企业没有做到以良心对待消费者,真正服务于人。

  消费者并非不能接受预制菜,随着锁鲜、冷链等技术的发展,预制菜品能保证口味统一,提高出餐效率。但问题在于,当商家一边强调菜品“新鲜现做”“现炒现制”,并且因此定价不低,一边却使用预制的酱料、半成品食材时,就给消费者造成了落差。不同价位带来不同的期待值,大家已经为“现做”出了钱、买了单,自然会对这种“文字游戏”产生不满。

  而企业面对批评的态度也很值得深思。顾客消费八百多元却体验不佳,发表真实反馈,本应成为企业自查和改进的契机。若只是一味强硬,甚至扬言“起诉”,这种对抗性姿态无疑会加剧信任流失,也无益于品牌的长远建设。

  说到底,消费者关心的从来不只是“西贝算不算预制菜”的概念辨析,而是吃饭的人是否被真诚对待。菜是不是现做、有没有锅气、值不值这个价,食客心中自有答案。近年来迅速崛起,在全国遍地开花的“江西小炒”,凭着明厨亮灶、现炒现做的扎实功夫,真材实料的诚意经营,赢得了越来越多食客的青睐。看菜点菜,锅气腾腾的炒菜过程完全透明地呈现在顾客面前,新鲜看得见,允许消费者用自己的体验说话。

  关于这场争议,概念的厘清只是起点,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让消费者吃得明白、吃得放心的透明机制,诚实告知,用心烹饪,合理定价。只有当商家不再遮掩,消费者不再猜疑,这场关于预制菜的争论才能真正找到出口,餐饮行业才能朝着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傅爱华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