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财有道 聚财有方 用财有效——我省财政积极有为推动经济质效提升
            
            
            
             来源:  江西日报     |    日期:  2025年09月17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达3.4万亿元,年度支出总量前移至全国第13位;
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至64.5%,提升幅度居全国第2位;
全省民生领域支出达2.7万亿元,支出占比一直保持在80%左右;
…………
时序更替,“十四五”收官之年如约而至。这是阶段性发展的总结点,也是冲刺重要指标达成的关键期。在9月16日的“十四五”财政改革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上,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苏昌平介绍,“十四五”时期,我省财政实力持续增强,效能不断提升,逐步构建起“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效”的良性发展格局,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宏观调控精准发力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具有扩大总需求和定向调结构的双重优势。“十四五”时期,我省财政宏观调控精准施策、积极有为,财政实力日益壮大,实现“两个增长、两个提质”。
一方面,拓财源、壮实力,收入“蛋糕”越来越大。2021年至2024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812亿元增长至3067亿元,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地方财政发展稳中提质。从2024年数据看,我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50亿元的县(市、区)有3个,超10亿元的有77个。
另一方面,重精准、优结构,支出强度持续加强。截至目前,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达3.4万亿元,年度支出总量前移至全国第13位,持续较高的支出强度为逆周期调节提供了充足“弹药”。
面对扩大内需的战略需求,我省打出积极财政政策“组合拳”,推动有效投资扩大、潜在消费释放,为经济增长注入多重活力。
创新驱动增活力——五年来,全省科技支出累计达1124.9亿元,2024年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排名前移至全国第9位;省级科技专项5年投入93.6亿元,支持实施省级重大专项“2030先锋工程”,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至64.5%,提升幅度居全国第2位。
激活消费挖潜力——截至目前,统筹147.6亿元一体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围提质、商贸消费环境改善;累计下达预算内基建资金850.2亿元、发行专项债6992.8亿元等,加快补齐重点领域基础设施短板。
推动产业升级强动力——省级工业发展专项5年投入71.4亿元,2025年较2021年增长1.6倍,资金规模跃居中部地区前列;2024年至2026年统筹30亿元大力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绿色转型聚合力——全省节能环保支出累计达1121.4亿元,年均增长3.9%;五年来,安排71.4亿元大力推进有色、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统筹30亿元强化制造业数字化奖补。
财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保障其他领域改革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我们始终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为新时代财政工作的一条主线。”苏昌平表示,“十四五”期间,我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着眼提升调控能力,以系统观念和法治理念谋创新、求突破。
加强预算项目管理,推动科学谋“事”;进一步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规范调整省与设区市、县(市、区)收入划分;健全基层“三保”机制,保障基层有效履责……“十四五”时期,我省着力加强预算管理各项制度举措系统集成,持续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挖掘潜力。
以改革破题,推动财税体制更加规范、高效、透明。我省通过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格局。2025年,省级部门清理退出到期和低效无效项目142个,腾出资金7.3亿元;建立过紧日子评估机制,累计收回闲置和慢效资金6.4亿元;加强“四本预算”统筹和存量资金盘活,推行经常性支出“零结转”,累计收回23.8亿元。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同步深化。我省规范政府间收入划分,适度强化省级在教育、粮食安全等领域的财政事权;建立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区域统筹能力。“十四五”时期,省对设区市、县(市、区)转移支付年均增长10.8%,持续高于中央补助增幅,区域均衡发展水平有效提升。
财政账本民生底色更足
民生二字,重若千钧。翻开5年财政账本,分量最重、成色最足的始终是民生。
“十四五”期间,全省民生支出累计达2.7万亿元,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稳定在80%左右,年均增长10%左右,更多财政资金“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
以就业带动增收——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累计发放贷款1400亿元,直接扶持个人创业和带动就业340万人次。
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连续十九年上调;困难残疾人补贴标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较2021年分别增长83%、57%;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5万元提高到2万元。
优化“一老一小”服务——建设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4600余个,建成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近1.5万个,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全省范围内提供免费出生缺陷筛查服务,资助42.2万新生儿免费参加基本医保。
推进健康江西建设——4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基本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基层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系统实现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全覆盖;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活动,抽取点检食品2602批次,检测群众送检食品超3.7万项次。
“站在新起点,省财政厅将加快完善现代财税体制,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苏昌平说。
(本报全媒体记者 殷琪惠)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傅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