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14岁少女之死,撕开校外“封闭式心理矫治”行业乱象冰山一角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5年09月15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评论员 陈明华
14岁的莉莉永远停在了去年的秋天。因休学被送进河南中牟柯贞拓展基地接受“国学教育”与“心理疏导”,遭体罚、长期日晒与营养不足,最终电解质紊乱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离世。
莉莉的遭遇不是孤例,撕开了校外“封闭式心理矫治”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一些机构打着“矫正叛逆”“心理疏导”等幌子,将“封闭式管理”异化为隔绝外界的“牢笼”,把“军事化训练”扭曲成体罚、辱骂的遮羞布,受饿、挨打成常态,甚至有学生遭猥亵。本该护航成长的场所,沦为摧残未成年人身心的“地狱”。
一条鲜活生命的逝去,揭露了监管体系的漏洞。我国虽陆续出台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等文件,明确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从重处罚,但针对校外“封闭式心理矫治”这一特殊类型机构的法规仍是空白。现有法律多为原则性规定,针对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没有具体条款,对暴力行为的认定标准、惩处尺度模糊,比如“体罚”如何界定、造成不同程度伤害该承担何种责任,缺乏细化条款,导致执法时要么“无从下手”,要么“轻拿轻放”,违法成本远低于违法收益。
还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机构的运营者大多毫无资质,既无专业教育背景,也无心理辅导能力,却能轻长期办班。监管部门的日常抽查,或缺失或流于形式,加上群众举报渠道不畅,监管层面的多重失责让机构的暴行得以隐藏。当制度的“防火墙”成了“纸糊墙”,未成年人的安全便成了待宰的羔羊。
如果监管漏洞不能及时堵上,如果法律惩处不能形成足够震慑,下一个“莉莉”或许正在某个封闭基地里苦苦挣扎。
一条鲜活生命的重量,能不能撬动整个行业的彻底整顿和推动法律的完善?
我们亟需对整个行业机构进行全面排查、彻底整顿,坚决取缔“黑机构”,斩断校外“暴力特训”黑手。亟需填补法律空白,出台针对性极强的专项法规,明确机构门槛,师资必备资质;清晰界定暴力行为边界和惩处方案,让违法者付出惨痛代价。亟需压实监管责任,不再满足于事后追责,而是建立“事前严准入、事中全透明、事后重严惩”的全链条监管机制。亟需使社会各界形成监督合力,让“暴力特训”无处遁形。当然,家长也须增强警惕性,不被“快速见效”的噱头迷惑,始终把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定期与孩子沟通,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介入。
未成年人的成长没有“试错机会”,对侵害他们权益的行为,必须以最坚定的态度、最严格的手段重拳打击。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再也没有孩子会在封闭的“牢笼”中遭受伤害,所有未成年人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傅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