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都吃下了多少微塑料?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5年09月08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你以为自己吃的是美食,其实是‘塑料盛宴’!”当我们点着外卖、喝着奶茶、嚼着口香糖,甚至自带饭菜放入微波炉加热时……意识不到的微塑料正无声无息进入人体,每天我们都吃下了多少微塑料?

  2025年2月,国际顶尖医学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发表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大脑中的微塑料(Microplastics)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器官,且这一积累趋势在过去8年内增长了50%。这些微塑料主要来源于聚乙烯(PE)——广泛用于包装、塑料袋等日常用品中的塑料材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痴呆症患者的大脑中微塑料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人群,这一发现进一步引发了对微塑料对人类健康潜在危害的广泛关注。

  一、什么是微塑料?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小塑料颗粒、薄膜和纤维。2004年,科学家首次提出“微塑料”这一概念,用于描述海洋中的塑料碎片和颗粒。这些微小的塑料物质通常来源于大块塑料物品的降解,也可以是直接生产制造时产生的微小塑料颗粒。虽然微塑料的尺寸很小,但它们的影响却巨大,已逐渐成为全球环境污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今,微塑料已被列为四大新型污染物之一,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和抗生素等污染物并列,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揭示了微塑料容易被人体吸收,主要原因是因为尺寸微小,容易穿透生物屏障;表面特性,容易附并与人体组织作用;化学稳定性强,难以被人体降解。微塑料通过呼吸道、肠道等吸收进入血液,再分布到肝脏、肾脏等器官。

  二、微塑料的危害性

  塑料制品已经变成了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然而,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也增加了微塑料进入身体的风险。微塑料难以被人体代谢吸收,未能排出的部分会在体内累积,超过一定量则有可能造成器官和细胞不同程度受损。

  科学研究揭示了微塑料对人体的诸多方面危害:

  1.骨髓中的微塑料:河南省肿瘤医院的最新研究显示,人体骨髓中首次检出微塑料,平均浓度高达51.29微克/克。这些微塑料可能干扰造血干细胞分化,引发慢性炎症,甚至导致基因突变。

  2.大脑中的微塑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5医院的研究指出,人类大脑中的微塑料浓度是肝脏的近12倍,且痴呆症患者大脑中的微塑料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大脑。

  3.心脑血管风险增加:202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颈动脉中检测到微塑料的人群,3年内发生心脏病、中风或全因死亡的风险升高4.5倍。

  三、如何减少微塑料摄入

  1.减少塑料包装: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选择没有塑料包装的食品,或者选择用玻璃、纸和金属包装的产品。

  2.改变饮食习惯:避免外卖食品重复微波炉加热,避免使用塑料杯装热饮,避免使用塑料袋或保鲜膜包裹滚烫食物。

  3.食物预处理:烹饪时,使用沸水焯烫蔬菜,可以去除表面约78%的附着颗粒。饮水时,选择烧开并过滤过的水,而非瓶装水,研究发现通过简单烧开并过滤水,可以去除高达84%的纳米/微塑料。

   通过这些方法,能有效降低日常接触和摄入微塑料的风险,虽然完全避免难以做到,但长期坚持可显著减少。目前科学界对微塑料的研究正在深入开展中。(澳门大学 洪雅琪)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傅爱华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