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赣州少年刘宏基带着瘫痪父亲上大学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5年08月25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奖励刘宏基1万元

  江南都市报讯 何怡娟、全媒体记者范晶摄影报道:“爸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对于19岁的赣州少年刘宏基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句承诺,更是他人生的重要选择。今年暑假,拿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他,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带着瘫痪的父亲一同前往南昌,开始大学生活。这个从赣南走出的少年,把“孝”字写成了青春最厚重的注脚。8月23日,江南都市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授予这位“暖心少年”刘宏基“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并奖励10000元正能量奖金。

  2006年出生的刘宏基,在四岁那年遭遇家庭重大变故。父亲在搬运货物时不慎摔跤,导致脊椎骨裂。到刘宏基初二那年,父亲的病情恶化,手术后彻底瘫痪,双腿失去行动能力。父母离异后,照顾父亲的重担完全落在了这个年轻少年的肩上,年幼的他成了父亲唯一的依靠。擦身、做饭、处理家务……这些技能他早早就学会了。

  刘宏基的高中生活安排得十分紧凑。“早上5:30起来,洗漱一下,再帮我爸洗漱完就6点钟了,买完菜回来6:30。”制作好早餐和父亲的午餐后,他再准时出门上学。在学校学习一整天后,放学还会留出时间和老师同学讨论学习问题,回到家已经接近夜里11点。

  今年暑假,刘宏基顺利拿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做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决定——“我要带上爸爸去南昌上大学”。他告诉记者,这个想法早在高考前就在心中萌生。他曾与父亲商量:“如果我考上的话,我就带你过去。”父亲最初担心会成为他的负担,但刘宏基坚定地表示:“你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刘宏基说,高考前有人也曾建议他将父亲暂时送去养老院,以便安心备考,但刘宏基拒绝了这些好意:“如果他去养老院的话,我反而更不能安心学习。他在的话,我还能安心,不会有过多牵挂,我爸爸是我的一块定心石。”谈及与父亲的相处模式,他笑了笑,说父亲平时和自己就像哥们一样,说说笑笑的,但是一到正经问题又会比较严肃。“我父亲常常教导我要有责任心,要知恩图报。”

  对于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刘宏基有着清晰的规划。他选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希望学好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多锻炼自己,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在他看来,照顾父亲的经历不是负担,而正是成长的助力。“照顾父亲其实也锻炼了我的意志,让我的抗压能力更强,然后也能更好地去适应大学课程和社团活动,未来进入社会也能有所准备和锻炼。”

  这个19岁少年用行动诠释了何为责任与担当。他说:“我做的其实就是很正常的事,只是说旁观者看来好像很难或者说不常见,但孝顺、礼貌这些品德,从古至今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本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为刘宏基颁发正能量特别奖,并奖励其10000元正能量奖金。在给刘宏基的颁奖词中,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这样写道:“十九岁的肩膀,早早扛起了家的重量。从赣州小院到大学殿堂,一辆尘封的三轮车,见证了两代人的托举——父亲曾用车轮碾出生计,而今他用双臂托起父亲的余生。苦难从未让他低头,反而淬炼出超越年龄的坚韧。深知生命经不起遗憾的蹉跎,他便在当下紧握父亲的手。录取通知书的背后,是深夜按摩的双腿,是凌晨菜场的汗水,更是那句‘爸爸在哪,家就在哪’的誓言。”

  天天正能量是阿里公益联合全国近400家主流媒体共同打造的知名公益平台,以“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为宗旨,通过奖励小而美的凡人善举,唤醒人心,激励善行,推动社会向善向暖。自2013年至今,天天正能量累计已投入上亿元公益金,截至2024年底获奖的各行各业基层群众超1.3万人,这些普通人的故事成为人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影响和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人向善看齐。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傅爱华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