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给中医药行业乱象开“猛药”了!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5年08月21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评论员 陈明华
浙江宁波警方破获一起案件:在白大褂和中医堂的掩护下,不法分子频繁更换营业执照,大肆投放壮阳药等违规广告。近日此案件曝光后,中医药行业的乱象,被狠狠摔在公众眼前!
公开数据触目惊心:3万多名老人被“特效保健酒”的谎言骗走10余亿元“保命钱”;700多个假“老中医”组成诈骗团伙,坑害10多万人……中医药,这份沉淀了千年的中华瑰宝,世界上最完整的传统医学体系,本应被悉心呵护,如今却被乱象啃噬得遍体鳞伤。它们不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更践踏了中医药的文化根基,简直是在中华文明的脸上扇耳光!

警方披露的相关短视频账号画面
中医药行业的“病症”,堪称内外交困。
在药材源头,以次充好、染色增重、硫磺熏蒸等,成不法分子“常规操作”,如桔梗冒充西洋参等案例比比皆是。在流通环节,不法分子伪造检测报告,将农残超标药材包装成“道地药材”流入市场。更让人齿冷的是,一些中医堂沦为黑灰产业链的“掩体”,营业执照“换马甲”,雇假“老中医”“神医”,在短视频平台虚假宣传、伪科普,甚至非法行医、兜售假药。最具危害性的,是在中药里非法添加西药,如安眠药混入安神汤、降糖药藏进“降糖茶”,这哪里是治病?这是拿人命当儿戏!
这些乱象为何成了“牛皮癣”,治了又犯?根源在于“虚”“实”交织的毒瘤作祟!
“虚”在监管的篱笆未扎紧。中医药产业链长,现行监管体系却标准不一、力量分散,给了造假者可乘之机。“实”在利益魔鬼驱动。暴利面前,一些人良知尽失,如用红薯雕刻的假何首乌,成本不足一元,竟卖上百元。此外,“认知错位”也是重要推手。部分消费者盲目迷信“祖传秘方”,轻信“根治百病”的话术;一些从业者背离“辨证论治”原则,为求快滥用西药,为降成本偷工减料,终致医失仁心,药失真性。
是时候开出标本兼治的“良方”了!整治乱象必须下“猛药”,以“辨证施治”之道祛邪扶正,守护中医药的本真!
治理需如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多元协同用“药”。
“君药”为核心,强监管。完善法规,制定全流程追溯标准,用区块链技术给道地药材装“电子身份证”;加大处罚,对制售假者实施“从业禁止+巨额赔偿”,提高违法成本。“臣药”为助力,促自律。行业协会要担起责任,制定诚信公约,公开质量黑红榜;龙头企业要带头建立优质药材基地,以“企业+农户”模式切断造假源头。“佐药”为辅助,硬技术。大力推广DNA条形码、AI鉴别等技术,让“模造人参”等无所遁形;开发查真伪App,方便百姓扫码辨识。“使药”为引导,重教育。大力普及中医药常识,破除“中药无害”“越贵越有效”误区;教百姓认准正规渠道,学会查验医师资格与药品批号等。
中医药的危机是信任危机。整治既要“猛药去疴”,更要“久久为功”,重塑信任,让行业回归“大医精诚”的正道。期待监管不手软、行业不护短、公众不糊涂,让中医药不断焕发新生,当好公众健康的守护者,而不是被乱象吞噬的牺牲品!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傅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