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超4万人打卡,南昌多个景区“仿古风”引游客访古 滕王阁景区东广场成“穿越”打卡地,大士院仿古牌楼开启古城访古之旅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5年08月18日 | 制作: 江南小编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2024年5月,南昌市东湖区大士院街区“烟火大士院”街区改造提升工程启动;今年1月1日,滕王阁景区“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北扩工程也正式开放。老南昌浓郁的“古”韵,成为吸引无数外地游客前来打卡的磁石。

据了解,今年7月1日至8月17日,大士院街区游客量达170万余人次,滕王阁景区已接待游客344万余人次(其中购票游客约82万人次)。滕王阁景区、大士院街区等精心打造的唐宋仿古场景,正为南昌文旅“圈粉”无数。
如此旺盛的人气和沉浸式的体验,其吸引力密码何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戴方晨认为:“这些‘古建筑’能让游客穿上古装拍出好看的照片,身临其境感受本地特色,就是吸引游客、带动消费的‘秘诀’。”
文/图 刘志洲 本报全媒体记者李巧
◎5A景区日迎客逾万五
【关键词】宋街风韵 汉服热潮 妆造云集
【地点】滕王阁东广场
滕王阁东广场,与主阁风格协调的仿宋式仿古街游人如织。街巷屋顶以绿色琉璃瓦歇山顶为主,局部辅以悬山顶,转角节点处点缀着六角、八角攒尖顶。
在“滕阁秋风”牌坊下,身着汉服的广东游客陈女士边整理衣袖边说:“在这里拍照很出片。”伴随摄影师的引导——“三、二、一,衣袖再甩开些”,快门声响起。游客们低语:“朱红的廊柱、青灰的砖墙,有种穿越千年、梦回盛世的感觉……”
如今,邻近的叠山路已变身“汉服一条街”,数十家体验馆沿街林立,橱窗内陈列着从战国袍到明制马面裙等历代服饰。首次到访南昌的河北游客吴先生赞叹:“仿古街和主楼都令人赞叹。我租了套圆领袍,店员还指导我摆拱手礼姿势,拍出的照片更有感觉。”
旺盛人气转化为可观客流。今年7月1日至8月17日,滕王阁景区已接待游客344万余人次(其中购票游客约82万人次),核心景区日均客流量达1.72万人次,同比上涨9.55%;南、北扩免费开放区域日均客流突破5.4万人次,同比上涨92.85%。
对于滕王阁景区的“走红”,江西省社科院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袁演分析:“鲜明的视觉风格快速营造出浓郁古韵氛围,高‘上镜率’吸引游客主动融入——穿汉服、拍古风照,形成景区与游客的‘双向奔赴’。‘高出片率’极大提升游客满足感,持续推高人气是其核心吸引力。”
◎老街牌楼重焕千年韵
【关键词】古建新景 地标崛起 市井烟火
【地点】大士院老街
在南昌市东湖区半步街口,一座仿古牌楼将游客瞬间带入古韵悠悠的氛围——牌楼以青砖灰瓦为主调,飞檐翘角,斗拱层叠;“大士院老街”五个金色大字苍劲有力。它与滕王阁仿古街一样,吸引着省内外游客争相打卡,成为热门拍照地。
“老街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间,初名大悲院,后在道光年间更名为大士院,得名于当年供奉观音大士的寺院。”大士院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4年5月一期建设竣工以来,经过精心改造,如今的大士院街区正散发着浓郁的“南昌味”——改造后的大士院老街,基本还原了南昌街巷的传统风貌;正是这份古城古韵,吸引着八方来客。据统计,今年7月1日至8月17日,大士院街区累计接待游客量已突破170万人次,日均超4万人次。
在“大士院老街”牌楼下,安徽游客连先生边拍照边说:“牌楼气派又上镜,‘打卡’完正好吃碗地道的南昌拌粉配瓦罐汤,接着逛滕王阁,体验感拉满。”
8月14日,记者走访时发现,在东湖区象山北路与豫章后街交叉口处,一座仿古牌楼正在施工建设。据了解,这座牌楼将于8月底正式完工并举行揭牌仪式,为南昌古城更添韵味。
“仿古牌楼对游客的吸引力,远不止于牌楼本身。”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戴方晨认为,牌楼与怀旧彩绘、文化墙等元素,共同营造浓厚的沉浸式氛围,让游客深度感受南昌古城气息,也充分发挥了毗邻滕王阁的地缘优势。戴方晨表示,这份精心营造的古城韵味,正助力江西文旅吸引八方来客。
◎10栋老宅对话600年
【关键词】古宅迁建 形神兼备 历史呼吸
【地点】江西明清古民居博览园
如果说,位于城市核心区的仿古街景满足了游客对“氛围感”的即时打卡需求,那么在南昌市梅岭深处,一座占地25亩、耗资1.5亿元的“江西明清古民居博览园”,正为市民和游客提供触摸历史的另一条路径。
“这些老房子,每一栋都是会‘说话’的历史。”记者跟随着博览园负责人蔡巧红行走于青砖黛瓦间,在一栋匾额镌刻“示介第”的老宅门前停下脚步。她介绍道,这可不是仿制品,而是原汁原味从鹰潭贵溪迁建过来的清乾隆年间商人吴振基的宅邸。据了解,像“示介第”这样饱经风霜的民居老宅,园内共有10栋。
这座承载厚重历史的博览园自2012年开工建设,2015年正式开放。蔡巧红透露:“开放8年来,我们年均接待游客量稳定在5万人次左右。”
“游客们纷至沓来,证明老百姓就认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真东西、好东西。”戴方晨指出,游客的到来,好处远不止一张门票。“周边的饭馆、旅店、小商店,甚至老乡们的农产品销量都能带动起来。”他认为,这实实在在地为梅岭附近的村民创造了在家门口赚钱的机会,增加了收入。
值班编辑:周泽涵
值班审核:温伟程
值班编委:陈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