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情深汇杏林 健康同心筑昌南——南昌县“三请三回”机制赋能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5年08月15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六载乡情牵线,百名专家返乡,万千百姓受惠。自2019年南昌县首创“昌南情·健康行”暨“三请三回”医疗专家义诊活动以来,这一以乡情为纽带、以健康为使命的惠民工程,已从初期的单点义诊演变为多维度、可持续的区域医疗协作典范。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引领下,依托驻外联络机构与异地商会的精准搭桥,上海、广东、浙江、北京等地顶尖医疗专家怀揣赤子之心,将优质资源持续注入昌南大地,不仅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燃眉之急,更在技术传承、机制创新中为县域医疗体系注入持久活力,逐步绘就出一幅沪粤浙赣医疗资源交融互促的“昌南健康共同体”图景。
乡情引路,义诊星火渐成燎原之势
2019年5月,33名上海医疗专家首次集结南昌县人民医院,开启了“三请三回”的破冰之行。时任县长陈翔在启动仪式中锚定目标:让昌南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可持续的优质服务”。彼时的义诊虽规模有限,却为沪赣医疗协作埋下了关键火种。此后数年,活动半径与资源网络持续拓展——2021年30余名上海专家以“红色公益行”践行桑梓情怀,通过手术带教、学术讲座深化技术帮扶;2023年更迎来跨越式升级,杭州、广东专家团相继加入,全年三批专家接力义诊,粤赣医委会向县属医院捐赠医学典籍,并开通疑难病症转诊“直通车”,使资源联动突破地域限制。截至2025年盛夏,上海瑞金医院、中山医院专家再赴向塘镇中心卫生院时,“三请三回”已累计邀请152人次专家,开展义诊10余场,惠及群众超5000人次,单场接诊量突破千人大关。一名在县中医院接受诊疗的老者感慨:“过去奔上海排队挂专家号,如今坐等名医上门,这福气实实在在!”
授渔为本,技术扎根激活县域医脉
若说早期义诊重在“输血救急”,近年来的深化则更着力于“造血强基”。2024年5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名医工作室正式落户南昌县人民医院,由黄威副主任医师领衔的团队通过揭牌仪式签订长期协作协议,将胸外科创研能力系统植入县级医院。这一模式在2025年进一步升华:上海专家团摒弃“一次性帮扶”旧例,转而构建“义诊+授课+带教”三维赋能体系。上海瑞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史习宝在县人民医院开展全英文授课、带教查房及疑难病案讨论;徐贵华、覃光辉等专家围绕肺结节诊疗、失眠干预等专题,为百余名基层医务人员倾囊相授;徐佩英专家更与县中医院内分泌科结对,共商中西医结合诊疗路径。尤为可贵的是,多学科专家主动与对应科室表明在远程会诊、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合作的意愿,使技术传递从“候鸟式”支援转向“扎根式”共生。与此同时,服务半径向基层纵深延伸——2024年义诊首次覆盖向塘镇中心卫生院,2025年县乡三级联动义诊已成常态,专家足迹深入乡镇街巷,让健康关怀“零距离”触达最需关切的群体。
机制为桥,多方共织健康协作网络
六年探索,“三请三回”已凝练出一套成熟的组织范式:以党政主导、商会搭桥、医院承办为铁三角,县委、县政府全程护航,南昌县(上海)商会六年六次组织返乡活动,县工商联、县卫健委及医疗集团协同落实。在此框架下,资源整合能力持续精进。南昌大学上海校友会、粤赣医促会等组织相继加盟,商会精准匹配县域高发疾病与专家专长,如2025年针对心脑血管、肿瘤等薄弱学科特邀瑞金医院精锐团队。合作内涵亦超越诊疗本身,如2023年广东专家团捐赠的医学典籍成为县级医院教研宝典;2025年学术讲座聚焦基层最迫切的慢病管理、肺结节筛查等议题,使帮扶直击痛点。正如南昌县政府副县长余佳琦在慰问专家时所言:“各位以仁心温暖桑梓,更以赤子情怀点亮昌南医疗未来。”这一评价,恰是对“乡情引才、技术生根、机制护航”闭环模式的最佳诠释。
锦绣为卷,健康同心再绘新章
当游子归乡的赤诚化作绵延六载的坚守,当沪粤浙赣的医脉在昌南大地深植交融,“三请三回”已从饱含桑梓情怀的初心火种,淬炼成南昌县践行《“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的关键引擎。在2025年规划收官的节点回望,它以“党政+商会+医院”三维协同破解资源下沉难题,让名医工作室成为技术扎根的枢纽,将远程诊疗与全周期健康管理延伸至县乡末梢,使“整合型服务体系”从蓝图化为生命的守护。
如今,南昌县卫健委正推动这场跨越六年的“健康同心圆”向更广处延展——联动教育、产业等多领域乡贤资源,让健康福祉升维为发展动能;贯通预防、诊疗、康复链条,以全民健康托举民生幸福。当医者仁心与故土深情共绘的时代画卷徐徐铺展,昌南百姓的笑颜已成为健康中国县域实践最温暖的注脚,这幅以机制为笔、以民意为墨的惠民画卷,仍在赣鄱大地挥毫续写新的春天。(韩丞)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傅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