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市星子镇:“开门教育”听民声 “民情日记”解民忧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5年07月31日 | 制作: 江南小编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文/图 周智彬、本报全媒体记者章娜
近来,庐山市星子镇坚持以“开门教育”作为密切联系群众、解决民生难题的重要抓手。针对基层干部下村入户不足、矛盾纠纷化解不及时的痛点、难点问题,建立“民情日记+围庐夜话”机制,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前移。

搭平台建队伍:变“群众奔波”为“干部上门”
夏日傍晚,胜利村雷家咀村民广场热闹非凡。镇村干部与村民在广场中心的大树下,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街道亮化工程。“路灯装在拐角处更安全”“太阳能灯管既省电又亮堂”……这场由“围庐夜话”召集员发起的议事会,让村民们日常闲聊聚集的场所,摇身一变成为说事议事、传播乡风文明的重要阵地。今年来,星子镇因地制宜利用祠堂、村民活动中心等群众聚集地打造“围庐夜话”议事点25个,组建了7支由228人组成的“围庐夜话”召集员队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务。“以前反映问题要跑镇政府,商量事情总找不到牵头人,现在晚上在家门口就能唠家常解决,实在是太方便了!”村民陈大姐感慨。

包村组听民意:以“脚上泥土”绘就“民情地图”
“周大娘,这是您的药,我帮您分装好了。”三角垅村党组织书记彭腾轻车熟路地走进独居老人周大娘家,每周三晚上的“送药上门”已成为他的日常。在他的民情日记本里,类似这样的“温馨提示”密密麻麻:脱贫户叶大爷的买药时间、残疾户老扈的针灸周期……在星子镇,93名镇村干部化身“民情快递员”,带着“民情日记”穿梭在村组巷道。以“两必知、三必谈、四必访”(思想状况必知、基本情况必知;思想情绪波动必谈、违反法律法规必谈、发生矛盾纠纷必谈;红白喜事必访、重病住院必访、生活困难必访、重大变故必访)为服务准则,遍访所包挂村组的群众,并对独居老人、三失一偏(“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性格偏执”)等重点人群标注预警标签,每周定期走访,收集困难诉求、提供代办服务。用脚步编织起覆盖全镇的“民情地图”,真正实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

明机制解民忧:用“三色预警”推动“纠纷化解”
“要不是围庐夜话调解,我们两家怕是要结怨了!”翻身村新屋阳两位村民握着彼此的手,感慨万千。今年6月,两家因门前垃圾问题争执不下,并动手打架。包村干部发现苗头后,立即启动“蓝色预警”机制,邀请村干部共同进行调处。“远亲不如近邻,大家都是邻居,何必为一点垃圾伤了和气?”村干部陈义龙一番掏心窝子的话,让双方红了脸。陈义龙趁热打铁,拿起扫把,将那些“越界”的垃圾一一清理,一场可能升级的矛盾,在“围庐夜话”中烟消云散。今年来,星子镇健全“需求响应式围庐夜话”议事机制,设立“蓝黄红”三色预警机制(普通邻里纠纷事件为蓝色,由包村干部1天内调处;涉及群体利益纠纷事件为黄色,由蹲村领导2天内进行调处;涉及“三失一偏”重点人群的为红色,由镇主要领导3天内进行调处),针对群众需求,由干部上门将围庐夜话开到田间地头、屋场院落,有效提升问题化解精度,全镇通过“蓝黄红”分级处置化解矛盾纠纷392起,切实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整改落实的实际行动。
如今,“围庐夜话+民情日记”工作法已成为星子镇“开门纳谏、问需于民”的治理密码。93本日记本里,从送药上门到调解邻里纠纷,从关注重点人群生活到化解潜在矛盾冲突,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民服务的初心与担当。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朱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