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蒸笼”里的列车通信“听诊师”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5年07月31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报讯 杜娟、曾国萍、全媒体记者章娜、实习生胡汕摄影报道:每一趟列车安全飞驰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关键的“顺风耳”——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CIR)。它是列车与调度、车站沟通的“神经中枢”,司机通过它精准掌握进路与方向。7月30日,在国铁南昌局南昌通信段向塘无线检测工区,19名被誉列车通信“听诊师”的通信卫士,正顶着近60℃的炙烤,为这至关重要的“顺风耳”进行着精细“体检”。

  

  

  南昌通信段肩负着闽赣两省338组动车组、1274台普速机车的综合无线通信设备的维护重任,几乎覆盖了该区域内运行的所有机车通信设备。其中,向塘无线检测工区则具体承担着管内约300台普速机车无线通信设备的维护工作。暑运高峰,机车运用量激增,该工区工长龙庆和工友们的日均检测量从常规的20台陡增至30台。当人们在清凉中享受夏意时,检修库里的机车犹如一个个移动的“蒸笼”,内部温度直逼60℃。龙庆和他的工友们身着厚实的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手持检修工具,在狭小的一平方米空间里,每日奋战十小时以上。这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一场意志与高温的“马拉松”。

  “CIR是列车的‘顺风耳’,不能有一点问题。”龙庆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握着检测仪。CIR是列车与地面调度系统的“对话窗口”,一旦出现故障,列车可能成为“聋子”,无法接收调度指令,直接影响运行效率与安全。而车顶的天线,正是 CIR 收发信号的 “触角”,堪称 “生命线的咽喉”。

  “高温天,天线最容易‘闹脾气’。”龙庆踏上滚烫的钢梯攀上车顶,鞋底接触铁板发出“滋滋”轻响,温度测试仪显示56.8℃。高温可能使天线保护套开裂,松动的螺丝若坠入线路,更是重大隐患。他掏出扳手,一丝丝地拧紧螺丝。汗水顺着安全帽系带淌下,滴落在滚烫的车顶,瞬间蒸发,腾起一道细小的白烟。

  脱下被汗水浸透的橙色工装,衣背上凝结了层层的白色盐霜。在向塘检修库这片热浪蒸腾的战场,19名“听诊师”正与酷暑鏖战。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朱晓晖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