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元债务这样“阶梯式”化解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5年07月21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报讯 罗文兵、胡树啸、王经纬、全媒体记者兰春报道:“谢谢法院的善意执行和耐心工作,让我们公司得以脱困重生,也让员工们保住了饭碗。”近日,吉安市某科技公司负责人李某专程来到吉安县人民法院执行事务中心,向执行法官送上锦旗表达谢意。
20余起诉讼压顶
生产线濒临停摆
据悉,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8月,是一家集产品研发、零部件制造与装配于一体的综合型科技企业。2023年底以来,因产能未达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陷入流动资金短缺困境,进而引发连锁反应——20余家债权人先后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要求查封该公司账户资金及生产设备。
“活查封”保生产
“放水养鱼”蓄生机
吉安县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冻结该公司账户资金,并对等值设备采取保全措施。执行过程中,法官发现该企业生产线仍在有序运转且订单渠道稳定,若按传统方式“死封”设备,将导致企业即刻停摆,数百名员工也会因此失业。经综合研判,法院创新采用“活查封”方案:允许企业在监管下继续使用被查封设备,同时动态监控销售回款。这一举措既维持了企业正常运转,又为债务清偿创造了条件。最终,该系列案件多数通过调解方式结案。
多方联动破局
资金注入促重生
由于资金缺口较大,企业未能全额履行调解协议,20余家债权人陆续申请强制执行,标的总额为1000余万元。在征得申请人同意后,吉安县人民法院将案件导入执前和解程序,并联合井冈山经开区管委会启动助企纾困联动机制。通过搭建法院、银行、监管部门参与的联席平台,重点围绕流动资金注入、银行续贷及债务化解等议题开展协商。经多方努力,某基金投资机构同意提供长期贷款,合作银行也承诺不抽贷、不断贷。
在随后召开的债权人协调会上,井冈山经开区管委会派员列席,详细说明政策扶持及资金监管方案。各方经充分协商,最终达成阶梯式还款协议。随着首笔贷款资金进入监管账户,企业按约逐步清偿供应商货款,生产经营重回正轨。
此案是吉安县人民法院践行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典型案例。通过精准施策的“挽救式”执行,既盘活了企业资产、化解了债务危机,更保障了众多员工家庭的生计,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朱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