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之间的“神经舞蹈”:破解迷走神经的“过度刹车”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5年07月09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报讯 全媒体记者罗素静报道:近日,65岁的邹阿姨因晕厥待查来到南昌市第一医院心血管一科住院,接诊的陈晖主任医师查看了动态心电图、颅脑磁共振、视频脑电图等检查结果后,排除了邹阿姨患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和脑部疾病的可能。于是,在进一步做行直立倾斜试验后,提示邹阿姨患上的是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心脏抑制型)。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最常见的晕厥类型,约占急诊晕厥病例的66%。患者常因突发意识丧失导致外伤,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传统药物治疗有效率不足60%,而心脏起搏器仅适用于特定亚型患者。那么,邹阿姨的病该怎么治疗呢?
在李顺辉主任的带领下,心血管一科电生理团队通过靶向消融心脏的迷走神经节来降低迷走神经的过度激活,以达到提升心率、避免晕厥的治疗目的。团队中的江小杰副主任医师和高鸿主治医师在患者局麻下通过股静脉送入2毫米的消融电极,在左心房内构建三维模型。“这里是迷走神经节的‘密集区’,每一次电刺激都要观察心率、血压的微妙变化。” 高鸿介绍,当导管抵达左上肺静脉与左心耳交界(左上迷走神经结)时,高频刺激诱发了典型的迷走反射——心率从62次/分骤降至38次/分,确认靶点后,30秒的射频消融让异常神经信号戛然而止。继续消融右上迷走神经节后心率明显增快(达到90次/分),手术过程不到2小时。
手术后第二天邹阿姨就能下床活动,并复查了直立倾斜试验,结果提示阴性。“我是很怕做这个直立倾斜试验的,因为我术前检查的时候晕倒在那里,脸色苍白。术后复查一点难受都没有,再也不用担心会晕倒了,真的非常感谢医生们!”邹阿姨的言语中充满感激。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