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隐形手术刀”能精准“猎杀”口腔白斑、红斑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5年07月04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报讯 全媒体记者罗素静报道: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OPMD)是指一类发生在口腔黏膜且具有癌变潜能的疾病的总称,包括口腔白斑病、口腔红斑病、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等。OPMD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诊疗,则有转变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风险。由于OPMD病程迁延且有癌变风险,患者往往遭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因此,OPMD癌变的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你被医生告知口腔里有“白斑”“红斑”等,可能会感到担忧。这些虽然不一定会癌变,但需要重视和治疗,以防止它们进一步发展。对于已经发生异常增生的病损,尤其需要警惕,因为这时正常的组织细胞已经发生转化,可能与癌变仅差一步之遥了。患者往往认为对付这一类疾病需要“割脸”“割舌头”。实际上有些情况并不一定只能通过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来治疗,光动力疗法(PDT)是一种新型、精准、微创的治疗手段,特别适合对付口腔里的这些“坏细胞”。它的原理很巧妙,就像一场精准的“光化学手术”。

  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黏膜牙周科医师表示,光动力疗法(PDT)是一种联合利用光敏剂、光源和氧分子,通过光动力学反应,选择性破坏病变组织的微创治疗新技术。

  想象一下,给口腔里那些不安分的“问题细胞”(比如白斑、红斑里的异常增生细胞)悄悄打上一个特殊的“标记”。这个“标记”就是光敏剂(一种对光敏感的药物)。等待一段时间(通常2小时)让光敏剂充分聚集后,医生会用特定波长的光源(通常630—635nm)精准照射涂抹区域。红光本身无害,但它就像启动光敏剂的“开关”。精准“打击”:被红光激活的光敏剂,在异常细胞内部发生光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活性氧(主要是单线态氧)。活性氧是杀伤力极强的氧化物质,它能迅速破坏异常细胞的细胞膜、线粒体等关键结构,导致这些目标细胞凋亡或坏死,但不会损伤正常细胞。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游静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