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党员的初心故事丨一把扫帚,扫出78岁老党员的初心

来源:  大江新闻     |    日期:  2025年07月03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亚婧报道: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九江市浔阳区甘棠公园,78岁的胡大志总会准时出现,提着扫帚和簸箕,缓缓走上通往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台阶,开始义务清扫工作。

  这座革命烈士纪念塔建于1956年,是为缅怀在1927年九江牺牲的英烈而建。胡大志是一名有着57年党龄的退役老兵,每天清晨,他都会先向纪念塔深深鞠躬、庄严敬礼,随后仔细整理祭品、清扫落叶、擦拭护栏……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这片烈士长眠地,从2014年至今,无论寒暑风雨,从未停止。

  “当年,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守护好他们的安眠地,是我们应尽的本分。”胡大志说这话时,目光坚定而温和,仿佛在讲一个再自然不过的道理。这么多年,他日复一日地清扫,从未向外人提起。直到媒体采访老党员的事迹,这个默默坚持的“习惯”才被大家知晓。

  胡大志的清扫工具也十分简单:一把普通的竹扫帚,一个用食用油塑料罐和竹竿制作的简易垃圾铲,还有从家里带来的旧脸盆和抹布。“当兵时养成的习惯,别看它们简陋,还是很实用的。”

  ▲每天清晨,胡大志都会来到九江市浔阳区甘棠公园,清扫革命烈士纪念碑。摄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亚婧

  常常,会有晨练的市民或游客驻足观望,也有人主动加入清扫行列,胡大志总是欣慰地笑笑说:“只要我还走得动,就会一直来。这些烈士们牺牲时,有的还年纪轻轻,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革命烈士纪念塔四周种植了槐树、樟树、梧桐树等树木,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是市民和游客纳凉的好地方,但也带来了清扫难题。虽然公园配备了专职保洁人员,但常规清扫根本赶不上落叶的速度。“特别是秋冬季节刮大风的时候,刚扫完这边,那边又落满了。”保洁员李大叔说,“胡老每天来得比我们还早,等我们上班时,纪念塔周围已经干干净净了。”

  有一年深秋,连着几天大风。胡大志吃完晚饭,望着窗外摇摆的梧桐树枝,怎么也静不下心来。电视里正播着天气预报,说明天还有大风。他看了看纪念塔的方向,终于坐不住了,穿上外套出了门。黄昏时候,纪念塔的台阶上铺满了金黄的落叶,踩上去沙沙作响。胡大志弯下腰,一点一点把落叶清扫干净,才安心回家。

  每年的清明节、春节等重要节日,前来祭奠革命烈士的人特别多,摆放的花篮、花束等祭品有时来不及收拾。胡大志每次都会小心地将花篮、鲜花等摆放整齐,再把被风雨吹落在地上的残花清理干净。

  暑假来临,胡大志会带着自己的孙子一起来清扫纪念塔,给孙子讲革命先烈的故事。年轻人有样学样,红色的种子就这样悄悄播撒进心田。

  如今,胡大志的“守护清单”越来越长:在九江市浔阳区人民路街道两亩地社区,他既是新长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骨干成员,也是红色文化的“活教材”。服役期间,胡大志连续五年获评“五好战士”,转业地方后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他坚持在学校、社区内开展红色文化宣讲,分享自己服役期间的战斗故事,讲述革命英雄的光荣事迹。胡大志还是社区里公认的“热心肠”,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并作为居民代表踊跃地为社区建言献策。“作为一名老党员和退役军人,胡老时刻保持初心,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两亩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黄魏文说。

  一把扫帚,扫尽的是落叶,守护的是初心;一颗红心,点亮的是社区,传承的是精神。胡大志用十余年无声坚守证明,老党员的信仰永不褪色,红色的薪火永远炽热。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游静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