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多维交通织网 物流成本持续“瘦身”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5年06月30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降本增效 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经济的大棋盘上,物流是一枚关键“棋子”。物流成本实实在在影响到企业利润,当物流成本降低,企业利润空间得到释放,更有利于增强自身竞争力。近年来,不沿边、不靠海的江西,在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多式联运、降低制度性成本、简化审批流程等方面发力,取得积极成效。

  寻乌县创新打造6条物流专线让运输成本直降38.9%,一年省下近千万元物流费;无人机与高铁联动的“低空运输网”更让赣南农鲜10分钟抵粤……一大批案例涌现,2024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预计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左右。

  文/图 邹佳贝 本报全媒体记者陈阳

  寻乌县产业孵化示范基地

  ■从“转运贵”到“专线通”

  寻乌破局山区“零担”物流降本38.9%

  寻乌县地处闽、赣、粤三省交界地域,因为“山高路远”而被贴上了“交通小县”的标签,境内物流运输主要还是靠公路运输。随着县内工业经济发展壮大,工业物流特别是“零担”物流需求越来越大,企业的物流降本愿望越来越迫切。

  亨耀化纤有限公司自从去年从福建搬迁到了寻乌,每天有30吨左右的货物发往泉州,因为没有物流专线,货物中途要转运,运输成本较高。该公司总经理刘振锋介绍,物流行业有“零担”运输的方式,即小批量货物通过“拼卡车”送货,“零担”价格为500元/吨,大批量货物则通过整车运输,价格为200余元/吨。

  这样的运输方式不仅存在价格偏高的情况,且时效性差、服务态度差。为了解决企业痛点问题,寻乌县开始推进工业“零担”物流改革,制定出台了《寻乌县产业园物流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由政府免费提供场地,牵头整合物流资源,创建了产业园物流中心,开设寻乌至东莞、广州、南昌等6条专线。

  专线一通,效果立竿见影。“开通泉州到寻乌的专线以后,我们预估运费在100元左右一吨,一年能省下20多万元。”刘振峰说道,未来,再也不用担心“包整车太贵”“没车可拼”的情况了。

  寻乌县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志沂介绍,自从产业园物流服务中心运营以来,物流用时同比下降了50%以上,推动工业“零担”物流专线每月货运量平均增长率为132.61%,物流价格同比市场价格每吨下浮38.9%、每立方米下浮了22.7%,为企业节省近1000万元的物流费用。

  物流便利,为企业省下真金白银,同样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寻乌投产。据统计,2024年,寻乌县新招引项目47个、签约金额106.45亿元,分别增长30%、69%,工业增加值47.53亿元,同比增长9.8%。

  ■从“走陆”到“走水”

  吉安破解制造业大件运输难题 成本省30%

  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今年以来,吉安市通过“陆转水”,完成多个首次。

  首单特殊材料顺利到港卸货。今年4月,在吉安港天玉作业区综合码头上,巨型的吊机手臂正稳稳地将成品玻璃从货船上放置到货车上:这是吉安市青原区隆鑫建材有限公司的一批玻璃货物首次尝试通过水运方式从外地运抵青原厂区。据了解,该批货物共800吨,从湖北经赣江水运线运送至青原区,相较于传统的公路运输,水运运量大、破损率低,运送成本可以降低40%。

  大件水运领域实现“从0到1”。为解决江西方舟流体科技有限公司超高超宽大件冷却塔设备的运输难题,吉安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吉安县交通运输局、省港发集团等部门进行专题调研,破解制造业大件“走水难”问题。6月7日,吉安水运迎来历史性时刻——装载着56件大型工业冷却塔的大型货轮,在吉安砂石码头鸣笛启航,经赣江—长江黄金水道直抵张家港港新重装码头,最终远赴印尼。

  该企业负责人坦言:“这批不可拆解的超限设备若走陆路,需繁复审批、调配超100辆次运输车,成本高昂。而水路运输仅需3艘货轮一次性完成整批运输,相较公路运输节省成本30%。”这充分彰显了水运在大件运输上的巨大成本优势。

  “我们聚焦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水路运输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小等比较优势,不断为水运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吉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等各个环节入手,不断提升港航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引导钢铁、建材、制造等行业通过水路运输原料、成品,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2024年累计降低物流成本超7000万元。

  ■创新物流模式

  多维交通助力“赣货出海入湾”

  从公路到铁路,再到水运、航空,近年来,我省在持续推进降低运输成本的道路上,走出创新路线,更让江西走向各地。

  让我们先看看“铁轨+海运”——

  4月12日上午,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列火车满载着30组装有芦溪企业生产的电瓷产品等货物的集装箱缓缓驶出萍乡赣西国际港——这标志着萍乡赣西国际港至福州江阴港的海铁联运定点专列正式投入运营。

  1000余吨货物将穿越山岭与平原,一路向南,直达福州江阴港站。在那里,它们将无缝接驳福州江阴港的出口班轮,继续它们前往东南亚的旅程。

  “这是我们萍乡首次与福州江阴港开展海铁联运合作,为我们湘赣边企业对外出口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进一步降低本区域企业的物流成本,同比其他运输方式成本节约近30%,同时提升物流时效,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这条定点专列,我们的产品将更加便捷地走向东南亚乃至全球市场。”萍乡市湘通建设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春柳说道。

  再让我们把视角拉到空中——

  近日,一批土鸡、土鸭等优质农特产品从南康区隆木乡高山农场出发,通过“无人机+高铁”运输方式,直抵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周边的养殖户告诉记者,这样的方式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这是全省首个“低空+高铁”跨城联运场景启动运行,为赣南革命老区农特产品打开了通向全国市场的高速通道。

  据了解,该物流模式在当地各农场设置标准化无人机起降点,打造农产品“无人机配送专线”。搭载了智能导航系统的无人机在高山农场和物流配送点间实现“点对点”低空运输,一次可载重约20公斤,将原先汽车配送所需的2小时缩短至10分钟。

  作为全国首个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项目,赣州市南康区联合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共同探索共建“无人机+高铁+农特产品”的物流新模式,运输时效较原来缩短50%,运输成本降低约20%,推进更多优质农产品“山间到舌尖”当日抵达。

  江西正以多维交通网络编织起开放新格局。如今,铁海联运班列穿梭不息,无人机与高铁联动提速,物流创新让“江西制造”与“赣鄱农鲜”加速走向世界。这不仅让运输成本的持续降低,更让江西迈向国际舞台的步履更加铿锵有力。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游静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