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中院“穿透式调查”破解房屋抵债连环案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5年06月30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报讯 余佳、余凌霄、全媒体记者兰春报道:“真心感谢你!”当事人李某的母亲双手颤抖着接过裁定书,话语中满是感激。近日,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监庭以“穿透式调查”破解复杂案情,让一起历经原审、再审的涉房屋债务纠纷在司法温情处理中画上句号,生动诠释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深刻内涵。

  【案情回顾】

  汪某因欠李某债务未能偿还,便约定将登记在女儿名下的房屋给李某居住,以此偿债。由于李某欠江某债务未能偿还,2020年12月,江某与李某、汪某签订协议书约定:李某以登记在汪某女儿名下的房屋产权及使用权抵偿欠江某的债务,该房先由江某出售,若无法出售则由汪某出资80万元收购。之后因江某未能售出房屋、汪某拒绝收购此房,纠纷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

  原审法院认定李某、汪某为共同债务人,判决二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判决生效后,汪某以“非共同债务人”及“李某破坏房屋装修构成欺诈”为由申请再审,案件进入再审程序。再审法院一审改判李某独自担责、汪某无责,李某不服提起上诉。

  上诉期间,李某在监狱服刑,李某母亲找到承办法官诉说案情、反映困难。面对这起牵涉产权登记瑕疵、债务关系模糊、当事人服刑等多重复杂因素的案件,承办法官开展了“地毯式”的庭外调查,奔赴多家银行调取资金流水,查明资金流向,了解到房屋已出售给案外人夏某后,辗转联系到夏某与房屋中介,实地查看装修现状,固定证据。承办法官多次组织三方谈话,以证据链为支撑,从法律关系、交易习惯、社会情理多角度释法析理。最终,在承办法官不懈努力下,汪某表示认可原审判决,撤回再审请求。法院裁定撤销再审一审判决,终结再审程序。

  【法理分析】

  司法裁判的本质不仅在于厘清法律关系,更在于回应民生诉求、化解实质矛盾。本案中,当事人因债务抵偿房屋引发纠纷,历经原审、再审一审,矛盾层层叠加,更牵涉服刑人员家庭困境与多方利益纠葛。承办法官不依赖书面材料“纸上断案”,而是以务实作风深入一线查证;不回避复杂矛盾“一判了之”,而是用耐心调解推动案结事了。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游静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