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艺术圈的“南丰现象”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5年06月20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旴水同舟江西美术“南丰现象”十一人作品展亮相江西省文联
说起南丰,人们很容易想到南丰蜜桔,但你是否知道,其实这里还盛产“画家”。目前,旴水同舟江西美术“南丰现象”十一人作品展,亮相江西省文联艺术展览中心。封智国、付智明、刘尊海、何辉、吴有才、叶小军、曾群浪、黄嘉建、余国昇、江卫华、李世俊等11位参展艺术家,既有中国美术奖的“双料王者”(理论奖+创作奖),又有中国美院油画系主任、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特约创作员,以及江西省水彩·粉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等,他们共同的身份都是南丰人,这就是江西美术圈的“南丰现象”。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段萍

▲ 封治国油画作品:《余国昇像》

▲ 余国昇油画作品:《如愿——在盛世的每一天》

▲ 黄嘉建水彩作品:《古韵》

▲ 叶小军水彩作品:《封印3.0》
坚持十余年
南丰“老友聚”驻扎写生基地
南丰是一个小县,母亲河旴江养育了我们。我们旴水同舟,从这里相识,也从这里出发。无论奔走在外,还是扎根故土,少年时代的梦想始终没有远去。作为一个县城,我为故乡的美术创作水平而感到自豪,为有这样一个团结而具有奋斗精神的集体而感到骄傲……在展览现场,南丰籍艺术家封治国通过前言,向观众娓娓道来这群画家的故事。
参展艺术家之一、江西省水彩·粉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叶小军向记者介绍,此次参展的11名南丰籍艺术家,既有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也有坚守在江西本土、深耕于南丰的艺术创作者,年龄段涵盖“60后”至“80后”,“大致可分为三个辈分”。
1969年出生的叶小军,走上绘画之路深受兄长影响。“20世纪70年代,南丰文化馆面向孩子开设美术班,只要通过简单测试,就能免费参加每周的定期课程,连绘画材料也无须费用。”哥哥学画时,年幼的他也随之爱上了绘画。
与叶小军自幼相伴的黄嘉建,虽然也常信手涂鸦,但数学成绩尤为出色,并考入了南城师范。然而,一位美术老师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使他最终放弃了数学专业,毅然踏上艺术之路。
大学毕业后,叶小军与黄嘉建一同回到家乡南丰执教。在琴城中学任教的黄嘉建,又引导了封治国、付智明等一批学生走进艺术殿堂。叶小军则在南丰职业中学,向学校申请在课余时间集中指导有兴趣的学生画画,“后来他们中很多人成功考入了大学”。1987年出生于南丰、现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何辉,正是封治国培养出来的学生。
正是这份亦师亦友、共同追逐艺术梦想的深厚情谊,让这个“师生圈”不断壮大,并在时光的沉淀中愈发醇厚。已有十多个寒暑,每逢假期,他们都会回到南丰,齐聚写生基地,同吃同住,聊天、画画。叶小军感慨道:“这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
从南丰走出
他们活跃在中国艺术界
时光荏苒,当年那群意气风发的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如今已活跃在中国艺术界的广阔天地。
封治国,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油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其成就斐然:囊括“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与“中国美术奖·创作奖”,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亦是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的付智明,于2021年在中国美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刘尊海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现供职于母校。毕业于厦门市集美达专科学校的吴有才,现为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特约创作员。曾群浪则担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及抚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叶小军坦言,一个集体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领军人物的凝聚。在南丰的艺术圈层中,封治国无疑是核心灵魂。“他有着深重的家乡情怀,每次归来,总能将大家紧密团结在一起,且规模可观。”身兼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副主任,封治国更常邀请全国知名艺术家齐聚南丰,共同切磋艺术创作。叶小军笑道:“我们常戏称,这就是免费的高级研修班。”
1987年出生的何辉是此次参展艺术家中最年轻的一员。诚如封治国所言,何辉代表着南丰美术更为蓬勃的新生力量,他所展现的才华,“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锐气,未来的希望正寄托在他们身上”。如今,南丰艺术圈的“老友聚”愈发壮大,不少艺术家的后代深受父辈熏陶,亦欣然加入这支延续梦想的队伍,让艺术的薪火代代相传。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