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阅读”解锁千年钱币密码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5年04月28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报讯 全媒体记者段萍摄影报道: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活动期间,南昌市图书馆联合南昌高新外国语学校和经开区樵舍第二小学,走进南昌市金九福钱币博物馆,开展“行走的阅读”馆校联动活动。活动期间,学生们观摩了贝币、五铢钱、交子、人民币等不同历史阶段的货币形态,从商周贝币的原始交易到纸币诞生的金融变革,从钱币纹样中的艺术表达到家国历史的沧桑印记。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同学们身着印有“行走的阅读”统一字样的文化衫,排队依次走进金九福钱币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由历代钱币图样组成的大型背景墙,五铢钱、“金错刀”“开元通宝”,这些平时只在历史教科书上看到过的钱币,在这里终于有了一次真正意义上零距离接触。当看到展柜中一枚熠熠生辉的“康熙通宝”时,一位学生压抑不住心中惊喜:“我家里也保存着这样一枚铜钱,一模一样!”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队伍沿着展馆长廊徐徐前行,依次参观中国历代货币、红色金融货币和江西地方货币三个展区。在中国历代货币展区,商周时期斑驳的海贝、骨币旁静静躺着楚国的鬼脸钱,汉代五铢钱在特制灯光下流转着冷冽银辉,玻璃展柜中的一枚枚钱币如同打开的时光卷轴。在红色金融展区,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伍分”纸币在玻璃下泛着暗红,纸币正中列宁头像的钢版雕刻纹路依然清晰可辨。讲解员轻点触摸屏,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发行的壹元布币顿时在虚拟现实中展开——粗棉布上的靛蓝印章与“打倒经济封锁”标语,无声诉说着特殊年代里货币战场的硝烟。
参观完博物馆展区,学生们围坐一堂展开阅读分享会。本次分享的主题为“我是财商小达人”,旨在帮助小学生了解基本的理财知识,培养理财意识和能力。分享图书包括《酷小孩系列·给我零花钱》和《财商启蒙童话》,通过趣味故事和实用技巧,引导孩子们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学会合理分配和使用零花钱。此外,金九福钱币博物馆也为学生们准备了货币通识分享课,畅谈“刀币为何流行于战国”“交子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等话题,寓教于乐,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到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行走的阅读”是南昌市图书馆近年来推出的一项馆校联动公益活动。通过“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深度融合,引导少年儿童在实景中感知文字的力量,在实践中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在未来,南昌市图书馆将继续推出更多类似的公益活动,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朱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