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的无悔守护 江西一对夫妻收养脑瘫女孩善举感人
来源: | 日期: 2025年03月14日 | 制作: 周章云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文/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章娜
17岁少女钟婷玉,身高1.7米,爱看电视、听音乐,看上去乖巧安静。然而,她的智力水平却只有三岁左右,她是脑瘫儿,从特殊学校毕业后,由养母全力照料。虽然智力残缺,她却被爱包围着。17年前,她一出生便被弃街头,被好心的钟芳雄夫妻收养,即便被查出了智力残缺,夫妻二人对她仍不离不弃。
十几年来,夫妻俩带着孩子求学,治病……孩子一天天长大,养父母逐渐老去,身体也频出状况。他们有个愿望:希望孩子能学会自理。“不会放弃的,希望孩子越来越好!”钟芳雄语气坚定。

相遇即是缘分
钟芳雄和董国英夫妻一直深信,婷玉是跟他们有缘的孩子。
2008年8月的一天清晨,董国英在晨跑时,路过南昌经开区瀛上路口,听到一阵婴儿啼哭,凑近一看,发现是一名被浴巾包裹着的小婴儿,打开浴巾,里面有孩子的出生年月和体重等信息。
这是被丢弃的孩子啊!董国英抱着孩子去了附近的派出所,看看是否有孩子父母的信息。小小的女婴抱在怀中,让董国英十分不忍,于是她决定,先带回家中,一边照料,一边等待孩子亲人的信息。谁会狠心抛下自己的孩子呢?这让董国英十分不解,她与丈夫钟芳雄结婚多年,因为她的身体原因,没有怀上孩子,他们甚至产生了“收养孩子”的想法。此时,自己与女婴的意外相逢,让董国英觉得,与这个孩子很有缘分。抱着孩子回到家里,丈夫钟芳雄也十分喜爱孩子,于是夫妻二人买了奶粉、纸尿裤等,把女婴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抚养。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长胖了,也长高了,父母却仍是杳无音信,然而董国英夫妻对孩子的爱却是与日俱增。钟芳雄提出,干脆收养女孩,妻子也欣然同意,他们还给孩子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婷玉”,憧憬着孩子长成亭亭玉立的一天。
不离不弃守护
当钟芳雄夫妻以为从此可以过上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之时,命运却给了这个家庭沉重一击。
钟婷玉9个月左右时,钟芳雄发现孩子不像别的孩子,早就可以坐起来。给女儿做训练时,孩子一直坐不起来,而是往后倒下。是不是孩子没有生长好?夫妻二人带着女儿去做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婷玉被诊断为脑瘫。“孩子这个能治好吗?”“不好说!可以找机构做一些康复治疗吧!”这样的答案,让夫妻二人的心凉了半截,但内心又抱有一丝希望。
当时,夫妻内心也有些挣扎,家人也劝说道:孩子又不是亲生的,得了这个病,还不如送去福利院。
“我们和孩子相伴了9个多月,我一直相信,孩子跟我们是有着特殊的缘分的。”钟芳雄说,最终他和爱人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定陪伴孩子走下去。
十几年来,钟芳雄夫妻对女儿视如己出。孩子在哪个机构训练,他们就把房子租在哪里。“我们先后在南昌新建区,南昌湾里、南昌东湖区找了康复中心为孩子训练,孩子的认知慢慢地好了起来。”董国英回忆道。为了帮助女儿更好地恢复,夫妻二人搬去了女儿同学家附近,让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为了负担高额的治疗费,钟芳雄白天在工地打杂,晚上还去小区做保安。虽然辛苦,但是看着女儿能一点一滴长大,心里有些宽慰。钟芳雄说,有一次下班回家,年幼的女儿拿着拖鞋过来给他换,当时他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
到了孩子6岁,钟婷玉到培智学校上学,孩子能在学校得到照料和学习,钟芳雄夫妻好不容易松了口气,但是一切并未如人所愿,看着女儿的智力水平永远维持在三四岁,夫妻两人的心里还是十分焦急。
用爱传递温暖
两年前,钟婷玉初中毕业,没有找到适合的学校,于是董国英把孩子接回家,照顾孩子的起居。
看动画片、听音乐,这是17岁的女孩最大的爱好。因为智力原因,孩子无法跟外人接触,也慢慢孤僻起来,她的世界目前只有相伴左右的养父母。“一年前,我身体不舒服,去医院做检查,被诊断为脑动脉瘤,需要密切观察,同时我还被诊断出了抑郁症。”董国英深深地叹了口气。
如今夫妻俩身体都出现了问题,钟芳雄在10年前就突发脑梗,在住院吃药后得到缓解,今年3月2日,吃中饭时,钟芳雄突然手脚麻木,筷子也拿不起,不好的预感袭来。二次脑梗之后,被送往医院,医生叮嘱一定不能过度劳累,还需要住院治疗。
白天在产业园做保安,晚上又在附近楼盘做保安,钟芳雄的工作强度大,这次脑梗之后,他必须辞去一份工作,内心有些不舍。“打两份工,是因为还要花钱给孩子继续治病,我希望孩子能尽早学会独立。”钟芳雄说。
虽然有些迷茫,但是他们从未放弃过希望,目前他们还在积极为孩子找寻康复机构。
这世界的破破烂烂总有人缝缝补补,善良朴实的钟芳雄夫妇,真实演绎了平凡人不平凡的大爱。他们以微薄之力,扛起生活的重压,用无私的爱为脑瘫养女筑起温暖港湾。他们的故事,是对“爱与责任”最生动的注脚,也激励着我们在生活的磨砺中坚守善良,传递温暖。
值班编辑:奚同北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傅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