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的女性力量 “另一半的感受力——女性艺术家四人联展”正在江西省美术馆展出
来源: | 日期: 2025年03月14日 | 制作: 周章云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文/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段萍
为庆祝第11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另一半的感受力——女性艺术家四人联展”3月8日在江西省美术馆举行了隆重开幕式。本次展览汇聚了江西4位优秀女艺术家,她们通过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当代江西女艺术家的创作风貌,展示女艺术家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独特视角与深刻思考,感受她们用艺术诠释时代、传递温暖的创作初心。

岩彩画视觉下的汤显祖戏曲世界江西省美协女美术家艺委会主任王燕,曾两度北上中央美院,先后访学于胡勃工作室和唐勇力工作室。近十年来,她不仅把江西的各个大奖尽收囊中,而且还在全国赛事中频频亮相。


王燕的前期作品多以传统工笔重彩为主,画面气息沈穆,质优而趣灵,颇得传统工笔设色“薄中见厚”之美。近些年,王燕的作品在保持原有艺术风格的基础上,更为注重材质的运用和探索。
她的历史画试验之作《玉茗遗梦》,打破以往侧重造型精准度的处理手法,大胆将云母等材料的精致与朦胧感和壁画的朴拙感相结合,语言丰富,趣味盎然。《玉茗遗梦》系列作品,宛如一座桥梁,横跨古今,将明代戏曲大家汤显祖的经典世界以岩彩画这一独特艺术形式鲜活地呈现在当代观者眼前。作者怀揣着对汤显祖及其作品的崇高敬意,重塑《临川四梦》中的经典场景与人物形象,让观者在岩彩画强烈的视觉冲击中,领略汤显祖戏曲的独特魅力,感受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重生与传承。
在传承中突破,粉彩花鸟的当代美学表达
粉彩瓷器作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发展至当代,粉彩花鸟所面临的要求不仅是粉彩瓷器的延续传承,更是工笔花鸟的创新突破。王清丽一直进行着融合传统艺术与当代审美的探索与实践,并在传承与发展之间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师从广州美术学院花鸟画名家方楚雄教授,毕业后又任职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王清丽的艺术道路扎根于岭南花鸟的清新典雅、自然灵秀,又和粉润柔媚、细腻精巧的景德镇粉彩瓷器结缘,两者交融碰撞。在她的作品中,工笔花鸟的精致灵动,墨线勾勒的紧实有力,粉彩色釉的清润丰富,构图的疏密有致,题材的更新拓展,都展示着传统文人画的当代化与陶瓷粉彩的文人化转变,为不同媒介材质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
王清丽作为80后的年轻艺术家,她对传统中国画和粉彩瓷器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与传承。从作品《秋静亦无声》到《瑞雪丰年》,从秋景之树到冬景之树的时空跨越,承载了对自然树木的观照和生命的礼赞。王清丽介绍,我的作品表面看似传统,造型、笔墨、构图拟追宋元,而观念手法、氛围营造、工艺技巧仍趋现代性。
一件成功的画作要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此次女性艺术家四人联展,还给美术馆带来新气象。就是在万芬芬的画作《城市风景》前,不断有大批的观众围在作品前拍照,或与作品合影,令它成为了一件“网红艺术品”。万芬芬透露,这件作品的原型,来自南昌赣江边落日余晖的城市风光。她也深刻感受到,“一幅画作的成功并不是技法用得多么娴熟,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就是成功的画作”。



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万芬芬,为此次展览带来了3个系列的作品,高原系列、向日葵系列以及芳芷系列。展出的5幅向日葵作品,均是高2.2米的大尺幅画作,也同样受到观众喜爱。有观众在美术馆的留言簿上写下,“女性需要像向日葵一样朝气蓬勃地生长,活出自我的精彩……”
芳芷系列是万芬芬2025年最新完成的作品,她透露,创作想法源于2023年在新加坡考察时,看到热带雨林植物,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品种寄居在一棵大树上,共同生存,繁荣发展,“我对这个画面特别有感觉,当时就画了很多速写,2025年初将作品创作完成”。
青花五彩瓷板让《梦西厢》绽放传统美
古彩是景德镇最传统的陶瓷工艺门类,在康熙时期达到顶峰。开幕式上,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刘乐君表示,这两年不少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精品陶瓷亮相江西,让观众啧啧称赞景德镇古彩工艺的魅力。她鼓励观众走进美术馆,去感受古彩艺术在当代创作中的变化。


刘乐君喜欢古彩、研究古彩、画出古彩,她将古彩的审美性和传统性融为一体,又顺应时尚不断地创新,加入更多现代绘画元素。青花五彩瓷板系列《梦西厢》,源于刘乐君对康熙古彩瓷的兴趣和迷恋,每次去各大博物馆参观,美轮美奂的康熙时期古彩瓷画片都让她驻足留步。
保持古彩的韵味是刘乐君在不断进行古彩创新中所坚持的“老规矩”。她的红绿彩新作《次第花开》瓷盘,传统的花式和图案边饰配以鲜艳的红绿彩,展现出高端的时尚感。这样高难度的颜色搭配在刘乐君的作品中呈现出强烈而和谐的视觉效果,毫无违和感。
值班编辑:奚同北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傅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