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安全防线要防隐藏的“防空洞”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5年02月28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评论员 陈明华
2月25日,在全国安全生产和森林草原防灭火视频会议后,我省就做好相关工作进行了再部署,要求把防范工作做扎实,全力筑牢安全防线。
筑牢安全堤,防患于未然。
江西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创历史新低,靠的就是把“防”字刻进骨子里:2024年以来,全省培训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250余万人,排查发现各类重大事故隐患16092条,整改“生命通道”安全隐患25.4万条,“九小场所”隐患整改率达99.1%,完成公路防护工程建设里程可绕鄱阳湖三圈……这些成效恰似“铁将军把门”,将风险拦在门外。
但笔者在基层深入调查发现,当前全省的安全防范工作虽已构筑起千里防线,但却暗藏着一些“防空洞”,需高度警惕。
先说生产企业。部分企业主眼中盯着“经济账”,却忘了“一失万无”的“安全账”,视安全培训为“盖章游戏”,将应急演练变成“舞台走秀”,所谓的“安全员”不过是“稻草人看谷场”。如去年10月某化工园区一企业因违规作业引发爆炸,事发当时,安全员就在现场,却未能发现与制止违规操作。
再说森林防灭火与防汛备汛。有的县,一些乡镇半专业森林防灭火队伍“挂羊头卖狗肉”。花名册上的“张三”“李四”大多在外务工,平时业务培训都难以保证落实,紧急时刻更别指望他们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若上级来检查,乡镇就“人数不够,老弱病残来凑”,随机应付,而检查的干部也“揣着明白装糊涂”,眼睛一闭,管他个屁,大笔一挥,过关!有的县,防汛物资储备搞“纸上谈兵”。去年汛前,某县一些乡镇防汛砂石随意堆放,检查时敷衍了事,实战时漏洞百出,洪水一来,大量砂石被水淹没成“水底捞”无法派上用场,只得到外地紧急采购,险酿大祸。
最后要说监管。一些地方监管队伍专业力量弱,日常工作中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甚至责任心不强、侥幸心理突出。还有一些地方,安全监管“九龙治水”,数据壁垒深,信息不通畅,标准不统一,“防抗救”效果差。如某化工园区企业安全问题整改,各部门先后领着不同专家进场,各提一套整改方案,有的甚至意见相左,企业折腾大半天不知该听谁的,直呼“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细究根源,既有“侥幸心理作祟”的涣散病,也有“形式主义作怪”的虚浮症,更有“各自为政作梗”的梗阻病。就像老话所说:“十个坛子九个盖,总有一个要露馅。”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暗藏的“防空洞”若不及时封堵,必成溃堤“蚁穴”。封堵这些“防空洞”,须铸造三重“闸门”,把“防”的功夫下在实处,确保安全防线经得起风浪考验。
其一是筑牢“铁闸门”。建立“责任追溯体系”,压实责任链,将企业主、属地领导、行业监管等多方责任铸成环,倒逼各主体归位尽责。在生产企业推行安全绩效与法人信用捆绑制度,对安全培训造假企业“一票否决”。针对监管队伍建立“能力档案+责任倒查”机制,对重大隐患漏查实行终身追责。
其二是打造“一体闸”。构建统一的“安全智治平台”,破除数据壁垒,实现风险预警“一图统览”、应急指挥“一键调度”。针对跨部门监管难题,进行“多检合一”改革,建立“专家联审+标准互认”机制,提升监管效能。
其三是架设“透视闸”。建立“群众监督+科技巡查”双轨制,创新开展“安全文化播种行动”,让安全意识如春风化雨般渗入街巷阡陌,让人人都拥有“火眼金睛”。深入推行“全民扫码举报隐患”制度,随机抽取群众代表云端评议。建立“形式主义作风档案”,实行安全“飞行检查”,对反复出现“防空洞”的地方,启动专项巡视巡察,让谁搞的花架子谁担责。
安全防线如鄱阳湖大堤,须用责任水泥浇筑、以科技钢筋加固、靠制度混凝土夯实。唯有让每个责任主体都成为“防汛哨”,每项技术都化作“探照灯”,每条制度都变成“防洪桩”,才能让“防空洞”无处遁形,才能让千里安全防线,真正成为护佑16.69万平方公里赣鄱大地的“诺亚方舟”!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郭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