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红”要变“全年红” 三把“虚火”必须灭!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5年02月27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评论员 陈明华

  “三月看全年,头茶定收成。”今年一季度,全国各地正以“开年就开跑”的拼劲,铆足干劲、拉满弓弦,力拼“开门红”。然而,在火热的实践中,总有一些干部将“抢跑”变成“乱跑”,把“冲刺战”打成“表演赛”,把“发展经”念成“数字戏”,甚至将“开门红”当作“政治秀”。

  具体表现有三:

  其一,有的干部热衷于“季风式冲刺”——为了争夺开局招商排名,突击签约一批“纸上项目”,将千万元的项目吹嘘为“亿元大单”,有的甚至干脆“假签约”,结果项目落地不足三成,徒留一地“数字烟花”。这种“打激素”式的虚胖,犹如“三月桃花一时红,风吹雨打一场空”,对地方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其二,有的干部钻营“盆景式创新”——为了抢“开门红”,罔顾地方实际,无视企业需求和群众期盼,强行推进“网红项目”。这好比“给瘸子穿高跟鞋,表面光鲜里头痛!”这种脱离实际的“创新”,实际上是“乱跑”“瞎跑”式的“起跑”,再漂亮也不过是“皇帝的新装”,不仅浪费资源、增加基层负担,还会挫伤基层的首创精神。

  其三,有的干部热衷于“注水式增长”——为了确保一季度数据“飘红”,强令企业提前报产值,导致后续季度“数据跳水”;甚至默许高耗能企业违规扩产,结果二季度被环保督察通报,反倒拖累全年考核。

  这般“季风式冲刺”“盆景式创新”“注水式增长”三把“虚火”若不熄灭,“开门红”迟早会烧成“全年痛”!

  这些“虚火”看似热闹,但扒开表象尽是问题:把“招商签约率”当作关键KPI,实际上是用“纸面繁荣”掩盖“落地虚无”;喊着“创新超越”却强行推进网红项目,不过是拿“领导注意”代替“群众满意”;要求企业提前报产值、纵容污染冲数据,本质上是以“眼前鸵鸟”替代“长远鸿鹄”。当干部把“安全红线”当作“松紧带”,把“生态底线”当作“橡皮筋”,就如同“刀尖舔蜜”,终究要付出代价!

  这些“虚火”的存在,深究根源,既有“上眼皮看下眼皮”的短视,也有“能力跟不上节奏”的本领恐慌,更有考核“重显绩轻潜绩”的机制缺陷。但归根结底,是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事业观变形所致。

  祛“虚火”需对症下药!

  首先,得建立科学考评体系。例如,建立“潜绩+显绩”考核机制,考准考实干部,强化结果运用,激励担当作为。将招商引资考核从“数纸片子”转向“数钱袋子”——签约百亿元不如落地十亿元;建立“发展账本”制度,将人才储备等隐性指标量化赋分;引入群众评判,将政绩的评判权交还群众。用“既看前庭花,又查后院渠”“既看播种,又看收获”的考核体系,让“政绩冲动”无处遁形。

  其次,得强化监督问责。例如,把“项目后评估”作为硬杠杠,动态核查监督,既看首子下得是否准,更看有无后手连,让“季季红”接续“开门红”;推行“负面清单晾晒”,对弄虚作假以及“竭泽而渔”的短视行为,既追责当事人,更追溯“拍板者”。

  最后,得升级干部能力维度。将干部成长规律与事业发展需要充分融合,与时俱进,丰富教育培养方式方法,提升干部干事创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恰如一个种粮大户所言:“老把式也要学无人机播种”,唯有破除“旧船票登新客船”的惯性,方能避免“起大早赶晚集”的尴尬。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真正的“开门红”,未必在报表的百分比里,而在车床轰鸣的技术攻坚中,在秧苗青青的产业革命里,在干部卷起裤腿下田的作风蝶变中。

  “起步决定后势,开局关系全局”。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扎深根、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育新苗,才能让起步之“势”转化为全年之“稳”,以开局之“热”成就全局之“胜”!

  值班编辑:傅蓝天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郭宁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