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乡”上守护安澜——本报记者在鄱阳县昌洲乡防汛一线蹲点见闻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4年07月11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昌江河下游、四面环水的“岛乡”——鄱阳县昌洲乡,正如临大敌:又是一年汛期,33.6千米的圩堤,成为守卫全乡3万余人的生命线,一个针尖大的窟窿,都会造成巨大的隐患。
退休的老党员主动请缨上岗除险情,青年党员突击队夜以继日巡堤,巾帼志愿者细心排查隐患……
7月8日至10日,本报记者来到昌洲乡防汛一线蹲点采访发现,昌洲乡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挺起防汛“主心骨”,凝聚起同心抗洪救灾的强大力量。
文/图 郭睿、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卢勇
A、退休老党员主动请缨上“战场”,用专业知识指挥堵管涌
7月8日晚上8时许,昌洲乡中洲圩八甲村段圩堤旁的一处水塘边,大卡车来回穿梭运土方,1台挖掘机、2台铲车正将卸下来的土铲到水塘的围堰上,几十名党员干部和村民则扛着沙包垒高围堰。
一名穿着雨鞋、戴着眼镜的老人,踩在刚铺下去的沙包上,在检验围堰结实与否。昌洲乡宣传干事李秋雨说,眼前的老人就是全省有名的防汛专家吴俊亮。

吴俊亮(左二)在险情点指导制定处置方案
“这边还要夯实一点,那边的沙包够了……”吴俊亮现场指挥调度言简意赅,话语中显出一丝倦意。
当晚11时许,在众人的努力下,累计往出现管涌的水塘倒入200多车土方和沙包,八甲村段圩堤的管涌基本得到封堵,吴俊亮才回到村防汛指挥所休整。
长时间劳累,他脸上难掩倦色,但眼光中透着坚定。吴俊亮说,2022年他从鄱阳县水利局正式退休,今年6月30日看到汛情通知后,便和几名退休老党员一起,主动请缨到县里几个汛情较为严重的乡镇做技术指导。
“我们和水打了一辈子交道,多少积累了一些经验。”吴俊亮说,7月3日晚鄱阳县角丰圩管涌险情后,他就赶到现场和其他专家一起组织排险方案。至7月4日凌晨,经过水利、消防、交通、公安等部门300多名干部群众连夜奋战,管涌点被封堵住。在险情得到控制后,吴俊亮才匆匆回家休息了一会儿,下午又赶到昌洲乡中洲圩的大堤上。
7月9日凌晨,吴俊亮带着唐运秀等技术人员再一次到八甲村的出险点查勘了一遍。
“有他在现场帮我们把关制定险情处置方案,我们心里就有底了。”吴俊亮走后,唐运秀和几名党员干部则继续在出险点现场轮班值守。

吴俊亮(右一)在险情点指导制定处置方案
吴俊亮与水结缘一辈子,常年与圩堤河道打交道,有着丰富的治水经验。
他说,与水打交道要“胆大心细”。2016年鄱阳县问桂道圩桂湖段的堤坝出现穿洞险情,昌江河水“咕咕”地往洞里灌,洞越冲越大,随时有溃堤的危险。危急时刻,吴俊亮和同事们顶住压力提出对圩堤实施“外科手术”:在内坡堤身上“开膛破肚”,用挖掘机开挖深槽,直到找到穿洞的“出血口”,迅速用新鲜粘土回填夯实,形成“挡水墙”,截断穿洞,稳固圩堤。
这是鄱阳县首次以“外科手术”开槽截漏法处理堤身穿洞险情,并取得明显成效。此后,吴俊亮和其他水利专家不断改进开槽截漏方法,将被动开槽处理变为主动探测堤坝内洞穴、空洞等,形成经验对外推广。
“目前,鄱阳湖持续高水位,虽然水位正在缓慢下降,圩堤上的情况相对稳定,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松懈,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吴俊亮直言,任何松懈或麻痹大意都有可能带来重大灾难。
B、圩堤上的青年党员突击队“扛得住”“不掉链”
7月9日下午2时许,圩堤上地表温度超过了40℃。
昌江大桥桥头的昌洲乡防汛指挥部,“中洲圩防汛抢险情况一览表”挂在正对大门的墙壁上,非常醒目。表格对出险时间、出险位置、险情描述、现场处理措施效果、险情解除时间和责任人等进行了详细记录。
再往里走,墙壁上挂着“中洲圩防汛分布图”和“中洲圩防汛抢险应急处置图”,县、乡、村三级都安排了人在指挥部值班。
昌洲乡相关负责人说:“乡一级设立了防汛指挥部,每个村都设立了防汛指挥所,乡里100多名党员干部,除了10多人在便民服务中心留守,其他人都上了堤。现在汛情吃紧,巡查还要加密,做到各类险情及早发现、及时处置。”
来到南湖村防汛指挥所,只见几名扛着铲子的青年正从堤坝上下来,其中一名皮肤黝黑的男子未进指挥所,而是径直脱下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洗一把拧干继续穿。
南湖村党支部书记陈卫国说,这名男子名叫江鹏,是昌洲乡政府综治办负责人,已经在圩堤上待了半个多月了。


党员突击队员江鹏正在巡堤
“江鹏和乡党委副书记杨长和一起在南湖村挂点防汛工作。同时,他还是乡青年党员突击队的成员,不仅要负责南湖村的防汛工作,还要承担其他出险点的处置任务。”陈卫国说,江鹏每一次巡堤查险都非常认真仔细,思想没有丝毫松懈。
7月2日凌晨4时许,江鹏在中洲圩南湖村八甲新村段巡堤时,看到圩堤外有渗水点,且有浑浊现象,进一步查看发现有管涌点。江鹏立即上报,乡政府及时组织人员将管涌点围住,往里面填鹅卵石,忙到天亮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这段圩堤长1480米,我们青年党员突击队每隔1小时就巡一次。遇到险情时就要铲砂石扛沙袋,别处有险情也要及时前去支援。”江鹏说,他是2019年到昌洲乡工作的,2020年昌洲乡发生溃堤险情,当时他正在外地培训,接到通知后立即返回抢险。
“汛情当前,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尤其是作为青年党员干部,更应该冲在前面。”江鹏说,现在也算不上多辛苦,只是有时会想念家里6岁的儿子,这几天跟儿子视频时,他说爸爸都晒黑了。没聊几句,江鹏就说,他又得巡堤去了,说完就穿上还未干的衣服,带着几名突击队员扛着铲子出发了。
C、防汛应急小分队里的“巾帼英雄”
10日上午11时20分,永林村防汛指挥所所在的圩堤上,砂卵石、土方等码放整齐。圩堤内,一名妇女沿着路边一条水沟,边走边用手中的铁锹往脚下水草拍打,后面还跟着几个同样拿着铁锹的人。路边的农户告诉记者,领头那名妇女就是永林村党支部书记余丽群,也是永林村防汛应急小分队唯一一名女队员。
永林村防汛应急小分队队员彭喜先说:“村里的党员和村民,在汛期自发成立了一个30人的防汛应急小分队,分为三个组,白天一组、上下半夜各一组,实行三班倒巡堤排险。由于很辛苦,特别是要轮夜班,一般都不让女同志参加。但余丽群说她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带头,且她丈夫会陪她一起值夜班,大家拗不过,只能同意她加入应急小分队。”
“本来每个小组每天值守巡堤8个小时,但她每天在指挥所值守及巡堤,加起来超过18个小时。所有队员在她的带领下,巡堤排险更加投入了。”在记者和彭喜先交谈时,余丽群等人回到了指挥所。

永林村党支部书记余丽群(左一)带领村应急小分队巡查圩堤
“别小瞧我是女同志,更别认为我是防汛抢险的‘门外汉’,以前在乡卫健办工作时,我就参与过防汛抢险及灾民转移安置工作,担任支部书记后更要做好带头作用。”余丽群边说话边往红肿的脖子上涂药膏,“夜间巡堤时蚊虫多,昨天晚上脖子被叮咬了好几处,白天太阳一晒,有点肿痛,涂点药膏就没事了。”
余丽群在昌州乡政府卫健办工作了20多年,2023年底到永林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我丈夫白天在乡卫生院上班,有时也会到各个指挥所送防暑药品,前几天还来我这里给大家送药品,大儿子在隔壁乡镇当老师,每天都打电话发信息叮嘱我注意安全。在九江市一个水利单位工作的小儿子今年也参加了九江市的防汛抢险工作,忙碌之余还会打电话来教我防汛抢险的知识,我们之间还相互鼓励做好防汛工作。”余丽群的言语中流露出一种自豪。
值班编辑:范晶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