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面是赣鄱,外头是世界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4年07月11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一张庐山的风光摄影照片能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落槌38万港币;一张运用20世纪30年代摄影技术“集锦”出的《百鹤图》,其中不乏鄱阳湖的鹤鸟;23年前的7月13日,当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举国欢庆之时,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那晚曾激动地给一位中国摄影师打去电话,邀请对方在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举办一场展示全球鹤鸟的盛大摄影展,而这场摄影活动的起源正是江西鄱阳湖……

  摄影被称为是世界的“共同语言”,它凭借光影瞬间纯粹的视觉冲击力,无须翻译,就能被世界各地的人所理解。由著名摄影大师郎静山创办的中国摄影学会,是中国成立最早的摄影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三个成立的有影响力的摄影学会。近期,中国摄影学会(台湾地区)理事长郭奇男一行来江西考察,有意向在2025年学会迎来创立百年盛会之际,邀请摄影大师齐聚江西,再次用镜头记录下这里的生态美景。随着他们的到来,也翻开了历史上中外著名摄影人聚焦江西的往事,那一张张展现江西丰富生态的精美作品,成为最早连通江西与世界的桥梁。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段萍 实习生张唐悦 (图由受访者提供)

  一幅庐山风光老照片

  拍卖会上落槌38万港元

  1925年的8月,中国摄影学会在上海正式亮相,它仅次于世界上最早的摄影组织英国皇家摄影学会(1853年成立)、美国摄影学会(前身是成立于1919年的美国联合摄影俱乐部),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立的、有影响力的摄影机构。

  1912年,摄影大师郎静山完成学业进入上海《申报》,成为中国第一代摄影记者。作为中国摄影学会创办人之一,他担任了学会第一届至第二十四届的理事长。

  在摄影艺术上,郎静山以推进艺术摄影、保护传统中国文化为己任,成为我国首个以“集锦摄影技术”表现中国画意境的摄影师。所谓集锦,就是利用多张底片,数次曝光于一张相纸之上。使得拍摄作品不受自然空间、时间、物质的局限,于尺幅中可布置前景、中景、远景,使其错综复杂,幽深雄奇。

  这种“集锦”技术在现代人看来已稀松平常,但在20世纪30年代,郎静山通过“集锦摄影”的创新之路,以相机代替画笔,重塑中国画的山水意境,将绘画的高超境界融入摄影艺术之中,驰誉世界艺坛。

  如今,在郎静山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幅《百鹤图》,是郎静山从每张只有一只仙鹤的四百余张照片中,精选出100张,通过暗房技术“集锦”出来的。在这张《百鹤图》里,就有郎静山于20世纪40年代专程来鄱阳湖拍摄的鹤鸟图片。作为郎静山集锦技术的代表作之一,由郎静山亲笔签名的《百鹤图》被众多博物馆收藏。

  郎静山不仅到鄱阳湖拍摄候鸟,他还喜欢江西美景,拍摄了许多的庐山风光,是历史上较早用镜头记录和宣传江西地理景观的艺术家。

  2017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举办了中国摄影先驱郎静山的《光之绘画》专场,在24幅郎静山拍卖作品中,有两幅来自江西。落槌38万港元的《危崖挺秀》,是郎静山在抗日战争时期,用镜头对准祖国的崇山峻岭,拍摄的“还我山河”主题系列风景作品。当年,在新加坡的作家郁达夫看到这幅《危崖挺秀》,发出“匡庐曾记昔年游”的喟叹。另一幅拍卖作品《晚霞归舟》,则是郎静山摄于江西南昌。

  江西美丽生态

  吸引一众大牌摄影师“走进来”

  江西不仅风景秀美,丰富的生态资源也一直是摄影人向往之地。在陪同中国摄影学会(台湾地区)人员在南昌考察之际,江西省摄影家协会原主席、江西省生态摄影研究会原名誉会长宫正告诉记者,在江西生态摄影几十年的发展中,有很多摄影人应该被我们铭记。

  其中,中国科学院的物理学家陆柱国是较早提出江西应该大力推动生态摄影。如今中国的载人航天世界瞩目,陆柱国是20世纪70年代“关于发展我国高空科学气球的建议”的倡议者之一,他经常代表中国科学院在国内和世界各地考察。因为姐姐在江西工作,当陆柱国四五十年前来到江西,就感叹三清山、婺源、鄱阳湖等许多地方的物理资源、生物资源太丰富,值得拍照的东西太多,“应该抢救性地把这些地球资源拍下来,因为它们是动态变化的,有的可能会消失”。陆柱国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曾在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为他举办的摄影展览上,大力推荐鄱阳湖。

  来自中国台湾的摄影家黄金树,是一位为中国和日本摄影交流做过诸多贡献的摄影人。他1984年曾在北京举办过一场名为《天鹅之歌》摄影展,所有照片均拍摄自日本的天鹅。当他听说鄱阳湖的小天鹅同样数量极多,就把《天鹅之歌》展带到南昌来,激励江西也要拍出美丽的天鹅景象和其他鸟类,以此向世界展示江西。黄金树不仅自己在鄱阳湖拍摄了很多候鸟照片,还带动了不少日本的摄影大家来江西拍摄。

  很多人不知道,23年前,当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时,我们也曾为那场世界瞩目的欢庆贡献过“江西力量”。中国台湾的摄影家吴绍同是中国拍全野生鹤第一人,几十年前,当他来到鄱阳湖,痴迷于这里的白鹤,还激动地为自己起了笔名“鹤痴”。

  在鄱阳湖,他有了拍摄中国9种鹤的计划,并从鄱阳湖开始,走遍祖国山河,最终完成拍摄,出版画册。这本画册在国际上引起高度重视,时任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的英国女王丈夫、菲利普亲王提供经费,支持吴绍同继续把世界上所有鹤类全部拍完。当吴绍同把世界上所有的15种鹤悉数在其原生地拍摄下来,他也成为当今世界三位拍齐野生鹤类的摄影家之一。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得知了吴绍同的壮举,他承诺,当中国奥委会申办成功北京奥运会时,将在瑞士洛桑为吴绍同举办世界鹤类摄影展。于是,2001年7月13日,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的那一天,萨马兰奇亲自致电吴绍同。接到电话的吴绍同第一时间与宫正联系,这个消息也立即从江西传到北京,通过《中国摄影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媒体,正式对外发布。随后,由吴绍同拍摄的“鹤的世界”艺术摄影展,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展出。

  热爱大自然的摄影师

  用心记录下最美人间

  此次中国摄影学会(台湾地区)来江西考察的人员中,学会秘书长郑明辉是一位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力的中国台湾摄影家。他从事摄影艺术已近40年,摄影题材涉猎广泛,仅在2013年PSA美国摄影学会的评奖中就荣获世界摄影名人排行榜(世界摄影十杰)、彩色艺术组第五名、黑白艺术组第三名、自然照片组第一名、自然数位组第七名等几项大奖。

  郑明辉的微距拍摄在国际摄影界有着自己独特风格,运用特殊的材料、不同的镜头,甚至是以人工打光的方式,把昆虫的细节、特色表现出来。那些我们用肉眼只能看到一个个黑色小点点的昆虫,在郑明辉镜头里,却是一个生机勃勃、五彩斑斓的昆虫世界。

  如生活中十分招人讨厌的苍蝇,在郑明辉的微距摄影下,让人看到苍蝇身体的颜色极为绚丽,尤其是突出的眼睛很是酷炫。那一只站立的苍蝇仿佛叉着腰,好似亭亭玉立的婀娜女子将要翩翩起舞,又隐隐透出一股英气。如此美丽的景象让人忍不住赞叹,也对神秘的昆虫世界带来无穷的想象。

  摄影是光与画的艺术,郑明辉的微距摄影特别注重光对影子投射的效果,他是一位追求极致效果的摄影艺术家,总是在拍摄前认真观察和思考,如何才能展现完美的摄影艺术,让作品兼具文学品位和审美品位。

  微距摄影因为难度较大,从事的人并不多,其中能拍出精品之作的少之又少。郑明辉在微距摄影艺术上不断追求极致效果的探索,在国际上受到高度评价,也吸引了不少摄影人的追随。他微距拍摄的昆虫,把美放在第一位,又兼具艺术性和科学性,使得作品也受到科学界的认可,被许多博物馆收藏。多年前,在与江西同行的交流中,郑明辉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也推动了江西微距摄影的发展。

  此次来到南昌,郑明辉还受邀在南昌师范学院进行了“捕捉自然之美——生态多样性视域下的摄影艺术”主题讲座,聚焦微距摄影,青条花蜂用大颚咬住枝条睡觉、黑蚱蝉在树干上脱壳、蚂蚁停留在雨后刚冒出的蘑菇上歇息、仅有一厘米身长的蝴蝶在花瓣上飞舞……一幅幅生动的微型生态画卷展现在学生们面前。

  此次来到江西,中国摄影学会(台湾地区)理事长郭奇男,还特别为江西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爱鸟协会会长肖戈颁发了中国摄影学会(台湾地区)“摄影艺术终身成就奖”。该奖项每年仅在全球范围内评选一位优秀的华人摄影师,对其精湛摄影技术或对推动摄影艺术发展作出贡献的肯定。肖戈曾荣获2019年奥赛“最佳中国摄影师”奖、2023年奥赛自然组金奖,他在全球各地拍摄野生动物,希望通过作品让更多人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

  江西首位获得中国摄影学会(台湾地区)“摄影艺术终身成就奖”的,是老一辈摄影家宫正。今年85岁的宫正,在几十年的摄影生涯中有数百幅佳作被欧美、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的高等院校、艺术机构收藏,数十幅精品获得国内、国际大奖。近年来,宫正热心公益事业,努力推举江西摄影人才,积极参加和支持摄影社团活动,配合江西省高校摄影学会、江西数字影像协会、江西爱鸟会等开展采风创作、理论研究。帮助和推荐肖戈、胡秋生、刘平等一大批生态摄影人,在国际摄影届大放光芒。

  江西摄影人“走出去”

  架起家乡与世界的桥梁

  郭奇男、郑明辉等一行此次来到江西,前往上饶、景德镇等地考察,因为婺源是“中国最美乡村”,景德镇有闻名世界的陶瓷馆。尤其是在婺源的石门村,全世界只有在这里才可以拍到失而复得的珍贵鸟类——蓝冠噪鹛。他们在考察中还非常满意地拍摄到了世界最小猛禽白腿小隼。

  他们特意去了南昌象山森林公园和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一带,钻进密密的树林,寻找最佳的鹭鸟拍摄点。象山森林公园里栖息的候鸟超过40万只,有15个种类,其中白鹭8种,占世界白鹭种类的一半以上,因此这里被称为“鹭鸟王国”。喜欢拍摄白鹭的郑明辉,从香港摄影师的作品里,了解到南昌白鹭的种类比中国台湾更加丰富,因此很期待明年能带着各地的摄影师,一起来拍摄江西的美丽生态。

  这些年,鄱阳湖、象山这些候鸟聚集的地方吸引了大批的国际摄影师争相前来,他们拍摄的一幅幅美丽画面,在世界打响了江西的名号。宫正表示:“象山森林公园里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牛背鹭、叶鹭、池鹭,有时候还有草鹭,鄱阳湖的苍鹭也会过来,鸟种的丰富离不开当地长期以来生态保护所做出的贡献。”

  “摄影是我的职业,环境保护是我的社会责任。”20多年前,宫正提交的《加强鄱阳湖湿地保护及其立法》《吁请制订禁食和加工野生动物制品条例》被列为江西省人大第一号议案。他在任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五年期中,围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议案、建议、意见等达65件之多。

  江西省爱鸟协会副会长刘军感慨,80多岁的宫正如今依然精力充沛地活跃在摄影一线,也正是在宫正和肖戈等“拍鸟更要爱鸟、护鸟”的精神感染下,越来越多的江西影友加入到保护生态的队伍中。刘军难以忘记宫正鼓励大家的一句话,不要自己认为你的照片拍得没有别人好,就把它压箱底或者储存在电脑上,“不把它们拿出来展示,就对社会没有贡献”。

  江西的美丽生态,一直以来都备受全球摄影师的喜爱,吸引着他们“走进来”,用摄影艺术为江西搭建起走向世界的平台。这些年,江西省爱鸟会名声远扬,已是一张享誉国际的“名片”,大批的江西摄影爱好者爱上生态摄影,他们在国内、国际摄影大赛上不断摘金夺银。已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公益合作摄影师的肖戈,就是当下江西中青年摄影师走向世界的领军人物,通过摄影艺术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拍摄了更多的家乡作品“走出去”,让世界各地的人看到美丽江西,许多优秀作品也让江西的生态图景留存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

  值班编辑:范晶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杨进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