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城里|爱上博物馆的少年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4年06月13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穿上志愿者服、带上志愿者证……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一到周末便在江西省博物馆“上岗”,作为小小讲解员为游客介绍文物背后的故事。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仅6岁,最大的也才读初三。

  6月8日,20名来自江西省博物馆小小志愿者登上央视《国家宝藏》节目舞台,成为伏鸟双尾青铜虎的守护者,一同喊出口号——“我们是江西省博物馆小小讲解员,我们志愿守护伏鸟双尾青铜虎,守护历史,守护生生不息。”少年拔节生长,文明充满生机,这不仅是这些孩子们的央视首秀,也是《国家宝藏》节目开播7年来,首次迎来小小讲解员。

  文/本报全媒体记者赵琼(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小小”初登大舞台

  ▲参加《国家宝藏》节目的小志愿者们

  6月8日晚,所有参演的小志愿者们在省图书馆豫章厅内一同观看了《国家宝藏》第四季——走进江西省博物馆。当熟悉的画面在大屏幕播出的时候,小志愿者们立刻想起了起演播厅录制节目的情景,眼前的一幕幕仿如昨日,当讲解员张国立站在舞台上和现场观众互动“我们究竟有多年轻”,还没等节目里面的观众回答,孩子们立刻蹦出了下一句“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次历时1个月排练、3天在北京录制节目的经历也成为孩子们一段难忘的记忆。

  作为《国家宝藏》节目的忠实粉丝,小小讲解员王凌浩仍然对录制的场景历历在目,和讲解员张国立的互动、和小伙伴们一起合唱小鸟虎歌曲。此外,小讲解员聂妙冉记得旅途中发生的趣事,小讲解员赵婧袆将自己的经历写进了作文《我和国立老师说悄悄话了》,还有小讲解员制作手绘海报纪念。

  对于这群来自省博物馆的小讲解员,张国立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这一次,江西省博物馆来了这么多的小小义务讲解员,给我内心带来的震撼十分强烈!从他们这一代开始,对我们的文化归属有了这么多的了解,我想这也是《国家宝藏》这个节目所要看到的、想要收获的。”

  在省博物馆中,小讲解员被称为“小小”。每逢周末,在省博物馆里你一定能看到这样的身影——在“上岗”之前,小志愿者们对着镜子整理自己的仪容,把最好的面貌呈现给游客。站在展厅里,穿着红色志愿者服的他们以专业讲解员身份出现在每位观众面前,落落大方地讲解文物背后的知识。因为年龄关系,“小小”们备受关注,面对他们优秀的表现,有游客给出了好评:“在江西省博物馆看到几名志愿者小朋友,声音坚定洪亮,还与我们各种互动,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周末义务为各地游客讲解,大大增加了我对这座城市的好感。”

  从2019年开始,江西省博物馆已经招募了200多名“小小”,其中常驻讲解员70多名,每个人都是“过五关斩六将”,通过层层考核才成为省博物馆的讲解员。面对内容广博的讲解稿件,“小小”们不仅需要背诵,更需要将讲解内容融入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当中。

  江西省博物馆开放部主任娄慧莹称:“‘小小’不断成长的过程,也是博物馆培养小志愿者不断摸索的过程,我们希望他们不仅是增强对我们自身历史的认同感,还希望他们去影响更多人。就像蒲公英一样,让热爱博物馆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落地,让他们更加热爱中国文化。”

  12岁的他“讲龄”已有6年

  ▲王凌浩为观众讲解

  ▲小小讲解员胡誉宝为游客讲解

  在《国家宝藏》第四季舞台上,12岁的王凌浩和12岁的胡誉宝组成一对少年拍档,出色地向观众介绍江西文物。平时,他们不仅为游客们讲解,而且在讲解的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将对历史文物的热爱分享给身边人。

  在聊及我省新干大洋洲的青铜文明时,王凌浩侃侃而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向大家介绍青铜器的虎文化。节目中,两人精彩的介绍也让张国立和此沙将两位少年称为“小孩哥”。两位“小孩哥”又是如何与博物馆结缘,成为小讲解员的?活泼开朗的王凌浩在小讲解员里面已经算是“学长”。早在2018年,年仅6岁的王凌浩已经加入省博物馆(老馆)讲解员的队伍,成为当时馆里年龄最小的讲解员。

  起初,面对上万字的讲解词,尚不能完全理解的他在妈妈的引导下,通过一张张小卡片记忆,跟着妈妈的录音一遍一遍将讲解稿背下来。在妈妈的鼓励下,王凌浩加入了江西省博物馆小讲解员行列。2019年,省博物馆启动新一批小小志愿者招募活动,经过层层选拔,他再次入选。

  王凌浩在博物馆里的学习成长让妈妈杨晓芸感到很骄傲:“每次讲完都会发现他又变得不一样,从青涩到成熟,他也在不断地进步。”在省博物馆讲解的6年时光,也让王凌浩立下一个小目标——去了解博物馆里展出的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随着对博物馆的深入了解,每年王凌浩都会和家人一起完成“博物馆之旅”,从非遗主题到陶瓷主题,“现在我们已经去景德镇看了青花瓷,还去了吉州窑、洪州窑……”这些在旅行中了解到的知识也让他的讲解内容更加丰富,在讲解木叶纹盏这一文物时,他将自己在吉州窑了解的两种做法分享给了现场观众。

  “读书、旅游带给我的影响其实就像是一把把钥匙,带我打开文物背后的大门。”如今,王凌浩的讲解已经有了“老将之风”,在讲解过程中不仅能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还能够有自己延伸的内容。

  最近,王凌浩开始研究新干大洋洲和牛城、吴城之间的关系。只要有疑问,王凌浩会和妈妈一起探索,通过读书查资料的方式寻找答案。随着对历史文化的不断深入了解,王凌浩对自己的未来目标有了规划——成为一名考古学家。

  博物馆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王凌浩的搭挡胡誉宝,每次聊起文物背后的故事就滔滔不绝,他现在是一名初一学生。节目中,张国立问小小志愿者们:“博物馆里有什么吸引了你们?”12岁的胡誉宝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这里)真的让我学到了历史。记得曾有专家说‘商文化不过长江(意指长江以南地区在商代是蛮荒之地)’,省博物馆展出的‘小鸟虎’文物恰恰就打破了这个观点——这个‘国宝’足以证明,早在3000多年前,江西就是一片开化过的、有文化、有知识的土地。”

  因为爸爸从事考古工作,胡誉宝的周末假期经常是在遗址挖掘现场度过的。耳濡目染之下,胡誉宝自小就热爱历史,2019年成为江西省博物馆小小志愿者后,这种热爱也对这份“讲解工作”起到了帮助。“来到博物馆给我一种熟悉的感觉,我很享受和游客们讲解、分享历史故事的过程。”他说。

  现在,胡誉宝成为了小小志愿者当中为数不多的“通馆选手”,即他可以承担省博物馆所有展馆的解说。讲解多了,胡誉宝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讲解风格,还能够在解说中间与观众们互动。受他的影响,几名曾经听过他有趣讲解的小学生不但成了他的粉丝,而且通过层层考核也加入了省博物馆小小讲解员的队伍。《国家宝藏》播出后,胡誉宝在班上又多了个“小孩哥”的称号。

  随着升入初中,学业压力的增加并没有让胡誉宝想过放弃小小讲解员的“工作”,累计300多个小时的讲解让他拿到了4枚志愿者勋章,“这些勋章是我在博物馆获得的最大肯定,我引以为傲。”胡誉宝说。

  让孩子在博物馆找到兴趣

  ▲聂妙冉为观众讲解

  成为一名“小小”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有家长表示,参加省博物馆的“小小”考核就像是让孩子们提前体验了一次“高考”。也有家长认为,小小讲解员的经历让孩子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对于小小讲解员来说,背稿是对耐心和专注力的考验。小朋友如果要考过一个馆,基本上会有10到15次的考试。能坚持下来的小朋友对博物馆一定是充满热爱的。” 娄慧莹介绍。

  11岁的聂妙冉是2022年8月成为省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当时,妈妈李凌抱着“让孩子去博物馆锻炼”的想法,鼓励聂妙冉报名。但她成为志愿者的过程颇有些波折。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小”,需要经过层层考试,不仅有笔试、面试环节,还有实战考核环节。在这个环节,小小讲解员们需要熟练背诵文稿内容,并且了解文物的位置以及串联起整条路线的讲解。第一次考试的时候,聂妙冉本以为只要熟悉文稿内容就可以轻松过关,没想到考试采取的是随机抽查的方式,还得即时接受考官抽查,这也让聂妙冉慌了神,错失了“一把过”的机会。

  为了让最后的考核顺利通过,聂妙冉在暑假里连续两周都一直“泡”在省博物馆里,努力熟悉馆里各展厅的重点展陈。没有观众,外公和妈妈就是她最好的观众。最后,她终于以出色的表现通过了考核,成为了一名可以从容面对五湖四海观众的优秀“小小”。

  考试背稿是第一关,当面对各地的游客,仅仅只是背诵讲解稿对于孩子们而言是不够的。孩子们需要将自己的理解融入讲解稿中,从加入博物馆到爱上博物馆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每次讲解完,游客的鼓励和点赞让聂妙冉很有成就感。每个月,馆方会给聂妙冉安排一次讲解。“其实,我想一个月讲两次。”聂妙冉希望能够多多参加讲解的“工作”。

  在江西省博物馆,他们不仅是讲解员,他们还是课堂上最亲切的小老师、舞台上最出彩的表演者……2023年11月,小小讲解员化身“小赣将”,将宣讲“三点半博物馆”课后服务体系送入10余所中小学,为超过800名学生提供有温度、有内涵、有趣味的博物馆特色课程;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指导手工操作、表演舞台短剧,配合开展“三点半博物馆”“开学第一课”等馆校合作项目,成为博物馆和同学们的“牵线人”。

  在博物馆里,聂妙冉最喜欢的文物是青铜器,这个部分展示了江西古代高超的青铜制作工艺。聂妙冉记得,讲解中她在介绍文物时会讲到“我们江西”,这个提法也让游客印象深刻。在她讲解结束后,有游客专门鼓励聂妙冉说:“当你在说‘我们江西’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你对江西文化的骄傲,这特别好。”

  李凌能明显感觉到女儿聂妙冉在博物馆的成长。“她现在无论是表达能力,还是逻辑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王凌浩的家长杨晓芸对此亦有同感——这份经历已经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他们甚至有可能找到自己未来学习的兴趣方向和职业目标。

  30多年前,一部欧洲电影《英俊少年》风靡中国,主题曲《小小少年》唱出的“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勾勒出少年的无邪与纯真。而省博物馆“小小”们稚嫩的声音,却是让江西厚重的文化更立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或者是“小鸟虎”,或者是“小跃鹿”,又或者是史前石器,它们身上背负的历史印记和神秘故事在孩子们的解说中逐渐清晰,“我们江西”也在小小少年的热情的解说中变得更美好,更具吸引力。有人说,讲解“国家宝藏”的这些小小少年,其实也是我们江西的“宝藏”。

▲孩子们在馆内结束小鸟虎歌曲录制

▲国家宝藏回忆(卢彤)

  值班编辑:范晶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陈明华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