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润心田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4年05月15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九江湖口县引领乡村新风尚

  湖口县建设村数字乡村云平台

  数字乡村建设活跃了村民业余生活

  数字乡村建设活跃了村民业余生活

  灰山村组织村民举行阅读分享活动

  在九江湖口县的乡村田野间,一股清新文明的风气正悄然兴起。

  村民们不再沉迷于牌桌的喧嚣,而是更多地走进农家书屋,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新人纷纷选择简约浪漫的婚礼形式,摒弃高价彩礼和大操大办的陋习;厚养薄葬的理念深入人心,让老人们安享晚年。

  这一系列的变化,标志着湖口县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推进,为城市和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改“堵”为“疏”除陋习

  以往农闲时,村民喜欢喝杯小酒、打场麻将,不少人沾染上打牌赌博的陋习,精神文化生活空虚。湖口县舜德乡灰山村村民张小泉(化名),一直以打牌消磨时光,不顾家人的怨气,哪里有“场子”就往哪跑,“日场”连“夜场”,常常是大赌大输、小赌小输。

  灰山四组宅改+产业发展,流转两百亩土地,发展大棚产业。村党支部书记王爱勇多次上门,与张小泉促膝长谈,鼓励其到大棚蔬菜基地就业,清闲了半辈子的张小泉走出了家门。

  松土、整地、移栽蔬菜……在村大棚蔬菜基地,张小泉忙得不亦乐乎。“回想以前的日子,好像打牌是唯一的快乐,白白浪费了很多时光。”张小泉说,自从到大棚蔬菜基地工作后,每天都很充实,看到蔬菜一天天长大,特别有成就感,每个月还有三千元左右的收入,不再有打牌赌博的念头了。看到他的改变,家人也十分放心,家中的笑声替代了曾经的争吵,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灰山村将移风易俗作为改进、完善基层自治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引导群众摒弃打牌赌博等陋习,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中来,做到个个有事做,家家无闲人。

  厚养薄葬真孝顺

  不收礼、不待客,丧事一切从简……这样的决定,在婚丧嫁娶攀比之风盛行的农村,震惊了所有人。

  走进付垅乡水车村坂上徐,白墙黛瓦映入眼帘,村民闲庭漫步。今年67岁的徐志勇是一名退休教师,去年,他90岁的母亲离世,徐志勇跟兄弟姐妹几经讨论,决定不收礼、不待客,丧事一切从简。“其实之前也有顾虑,觉得不大办会让大家觉得我们不重视、不孝顺;但办丧事是对逝者的缅怀和纪念,母亲的晚年很幸福,也没什么未了的心愿。”徐志勇说道。

  厚养才是真孝道。徐志勇的母亲生有三儿两女,从2011年开始,因患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作为大儿子的徐志勇立马就召集两个弟弟,安排着轮流照顾母亲。孝顺的他还特地为母亲腾出了一间房,老人想吃什么,他妻子就做什么食物,十几年如一日,毫无怨言,是大家公认的孝子,获得了两次乡里“孝子孝熄”的表彰。

  “他为我们村移风易俗丧事简办工作开了个好头。”水车村支书周辉介绍,坂上徐理事会大力倡导新型婚俗观、丧葬观,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喜事新办、白事简办的风气逐渐形成。

  “小积分”兑出“大文明”

  家住舜德乡建设村的徐毛初越来越爱打扫,完成后还拿起手机拍照,捣鼓半天。原来,他正在使用建设村数字乡村云平台上传照片,换取积分,争当文明好村民。“我们村这个数字平台非常好,自己打扫卫生,可以赚取一个积分,积分还可以换取等价生活用品,真不错!”徐毛初开心地说。

  今年6月,中国联通九江市分公司与湖口县舜德乡签订“数字乡村&集体经济”战略协议,首个项目建设村数字乡村云平台也如期落地。该平台中的日志积分涉及家庭美德、人居环境、移风易俗、乡村建设等七个方面98条,对打扫卫生、抵制高价彩礼、参加产业培训等内容都有明确积分,并按照一个积分一元钱的原则,由建设村积分管理小组进行评议、打分,然后可换取等价生活用品,真正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多元主体有效互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目前,该村347户、1495人的个人信息及电话号码都已输入系统后台,村民只需根据自己的电话号码,完成手机端注册,就可以参与乡村治理,在线上沟通交流家乡的发展和变化。

  文/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王平

  值班编辑:范晶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邹文彪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