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平台消费“套路”多 “杀鸡取卵式”收费当休矣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4年04月08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评论员 柳菁

  在互联网时代,App软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却也暗藏着消费陷阱。近年来,以“7天免费试用”“1元享7天”等名义吸引用户的App软件屡见不鲜,然而,这些看似诱人的优惠背后,却往往隐藏着让消费者掉进高价会员陷阱的风险。

  近期,河南郑州的吴女士便遭遇了这样的糟心事。她因想使用某修图App的滤镜功能,被页面上的“七天免费试用,到期自动续费98元,可随时取消”所吸引。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所谓的“免费试用”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在试用期内,她并未进行任何续费操作,却被直接扣除了一年的会员费98元。当她向客服申请退款时,得到的答复却是“已使用过App,无法退款”。

  这些App软件利用消费者对“免费”和“试用”的心理预期,通过模糊的定义和复杂的操作流程,诱导消费者掉入陷阱。一旦消费者被吸引点击试用,往往就会陷入难以摆脱的自动续费循环。有的App甚至在用户第二次点击时,就默认支付一年会员费,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付出高昂的代价。

  吴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许多消费者都曾在类似的“免费试用”中吃过亏。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中,许多App都打着“免费试用”的旗号吸引用户,但其中往往隐藏着不少陷阱。有的App在试用期结束后自动转为付费会员,消费者稍不注意就会被扣除高昂的费用;有的App虽然提供了低价试用,但试用结束后却以高价续费,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付出更多;还有的App对免费试用期的定义模糊不清,导致消费者在误操作下支付了全年会员费。这种“杀鸡取卵式”的收费方式,虽然短期内可能为App平台带来一定的收益,但长远来看,却会对平台的声誉和用户黏性造成极大的损害。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有提供真实、全面信息的义务,“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基于“告知—同意”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商家应当明确、详细地写明免费试用的解释条款,并以显著、易于理解的方式提醒消费者。

  通过设置复杂的规则和模糊的描述,故意误导消费者,使其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消费陷阱。这种行为明显不利于App平台长期发展,并且法律明令制止这种行为,为何这些App还明知故犯?显然,仅靠相关法律条例约束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以雷霆重击的治理手段,给App收费项目定好规矩。

  要整治App“免费试用”“低价享用”的乱象,不仅是相关部门要加强对App市场的监管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法规和标准,规范商家的营销行为。App平台也应承担起相应责任,加强对入驻商家的审核和管理。对于存在消费陷阱的商家,平台应及时予以警告、整改或下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平台还应完善用户投诉机制,对于消费者的投诉和纠纷,应积极介入处理,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维权渠道。

  值班编辑:范晶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朱晓晖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