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作家徐春林将倾力打造“长江”三部曲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4年03月22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段萍报道:由江西修水青年作家徐春林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和平长江》今年3月正式出版上市,并在北京举行首发式和专家研讨会等系列活动。该书是一部反映长江流域文明重大主题的文学作品,由水利作家协会和长江水利委员会宣传出版中心联合组织编写,并为作者提供了大量创作素材,同时协调权威专家予以指导。3月20日,徐春林接受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采访,讲述了关于《和平长江》幕后的创作故事,并透露,在推出《和平长江》后,他还将创作《长江本纪》等“长江”系列三部曲,从关注长江历史与生态,到书写长江文化,及关于长江的小说题材创作。

  把家乡的故事讲给外面的人听

  2019年,徐春林开始《和平长江》创作。他透露,自己是修水人,从小在修河边长大,“我较早前就创办了溪流文学社,我的成长和创作一直和水有着密切的关联”。就在徐春林创作《和平长江》的初期,他的创作想法和思路引起了水利部相关部门的重视,“水利部很早就介入到我的创作中,并将这本书列入重大选题”。创作过程中,徐春林努力探索和以往报告文学不一样的写作方式,“创新地用大散文的笔调去书写,没想到出来后受到很多专家的认可”。作为一名作家,徐春林的写作也一直关注当下,“《和平长江》是从当下进入历史,在写历史的过程中,又与当下交融”。他希望能为读者呈现一个现代式与历史交融的长江,写一部别人没有写过的“新长江”。

  “我从修水出发,沿着修河进入鄱阳湖,再从鄱阳湖进入长江,探寻长江的源头,顺流向东。修河是我的母亲河,也是长江的一个支流,我从故乡的乡愁起笔,带着这样的情感,也表达长江是很多人的故乡”。徐春林将《和平长江》从修水太阳升镇杨梅渡那片高大浓密的古樟林开始,是因为北宋时期黄庭坚也是在此处沿水而下,“我写长江通过这样一条文脉和水路朝前走,是想把家乡的故事讲给外面的人听”。花费5年时间历经磨难创作

  为创作《和平长江》,徐春林花费5年时间。动笔之前为深入地了解长江,他花费上万元买下各种有关长江的书籍,“只要是有关长江的书,我都从旧书店把它们淘回来,也不管是哪个年代的书籍,我都找回来先读一遍,尽可能地去全面了解长江”。再加上水利部门提供的资料,也多达千万字,“所以光阅读就花了一年的时间”。

  写作《和平长江》的过程中,徐春林也经历了几次磨难,令他至今难忘。2022年8月,《和平长江》初稿写到一半的时候,徐春林被诊断患上肺癌,于是只能去上海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那天正好是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江西作家江子老师获奖了(江西时隔24年再获此殊荣),本来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都很迷茫,但看到这条消息后特别激动。”于是,徐春林暂停了手术,希望再重新检查一遍病情,“没想到一星期后结果出来,居然没事,这让我非常吃惊”。

  经历了虚惊一场的误诊,徐春林在后来的《和平长江》创作中更加发奋和用力,他希望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很好地完成这部作品。后来在去云南的采访中,他们发生了车祸,今年初去武汉洽谈书的出版时,又遭遇恶劣冰雪灾害等等,一切曾经历的磨难现在看来都是苦尽甘来。

  《和平长江》在京研讨获专家好评

  今年3月,《和平长江》由长江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正式上市,水利部、长江委和中国作协有关部门共同为该书在北京举办首发式,并组织专家座谈,引起热烈反响。专家认为,徐春林的《和平长江》是对长江历史文化的探源和思考,作者对三江源和沿江文化遗迹的实地寻访,带领读者展开了一次文化之旅。徐春林通过书写与思考,让人们看到,广纳百川而不捐细流,吸纳一切又输出所有,是长江的品格。长江是奋斗的代名词、拼搏的同义语,是包容的标志、博大的象征。长江是中华民族的集体乡愁,是世代中华儿女的床前明月。专家表示,这正是《和平长江》的立意、内涵和意义所在。

            

   采访中,徐春林告诉记者,完成《和平长江》之后,他已开始着手第二部《长江本纪》的创作。“《和平长江》是写长江的历史和生态,《长江本纪》则是从文化的视角写长江,会用纯文学的手法更加细腻地描绘长江文化。”在徐春林的创作规划中,最终将完成“长江”三部曲。“第三部的创作将会转到小说题材,写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故事,这会是一个广为流传,又很神奇的故事,目前构思也已经出来了”。据了解,徐春林第三部关于长江的小说将是以江西修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丰花灯为故事线索,“里面有一种叫做十层宝塔的花灯,以前的灯塔是用来镇邪除魔,我想写的是它如何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变化”。 
值班编辑:范晶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游静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