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超5万柑橘种植户通过卫星获得贷款 数字金融活跃度位列全国第一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3年09月24日     |    制作:  严佳成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报讯 全媒体记者郭宁报道:几秒钟,天地连接,卫星就能识别地里的农作物,已成为现实。9月23日,在中国农民丰收节现场的数字赋能土特产论坛中,网商银行发布了一组“大山雀”数字金融地图,江西的柑橘、安徽的小麦、陕西的苹果、山东的蔬菜……因为数字金融的高速发展,成为数字中国丰收的绚丽亮点。其中在江西,超5万柑橘种植户通过卫星获得贷款,数字金融活跃度位列全国第一。

柑橘是江西省农业的支柱型产业,全省种植面积180万亩,拥有赣南脐橙和南丰蜜桔两大知名区域品牌。在“大山雀”描绘的地图上,数字金融已经覆盖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苹果、柑橘、梨、大棚蔬菜等15大农业产业。在柑橘产业中,“大山雀”重点覆盖江西赣南脐橙、广西武鸣沃柑、湖北宜昌蜜桔等核心产区,其中江西省超5万种植户获得卫星贷款,是人数最多、放款金额最高的省份,成为全国第一。江西寻乌果农廖志远就是其中之一,他已经种了20多年柑橘,家有30亩果园。前几年当地遭遇黄龙病,他投入了30多万给果树搭建了防护网。“为了节省开支,果园里常年只有我和妻子两个人,采收期才会请人帮忙,每年固定开支是化肥等,要5万左右。”前不久是果子生长期,追肥需要临时的资金支持,“周转基本靠网商银行,主要是钱到账很快“。值得注意的是,江西还是全国首个应用“大山雀”的省份,目前网商银行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已100%覆盖江西涉农县,数字金融成为江西果农信贷资金的有益组成,也成为土特产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丰收地图也是数字农业发展的一个体现。数字金融的普及,让更多地方的种植土特产的农户,获得现代金融带来的便利,也进一步拉近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在丰收节现场指出。

一直以来,难以给农户“精准画像”,是农村金融最大的痛点。近年来,数字技术不断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不仅改善了农村金融市场环境,还让土特产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2020年,网商银行首创卫星遥感信贷技术“大山雀”正式商用,成为了农村金融的金钥匙。“除了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大山雀还突破了大棚、果园等设施形态,识别苹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网商银行三农金融服务部总经理张成柱介绍,目前“大山雀”能够识别15种农作物种类,准确率达到93%以上。识别只是第一步,之后“大山雀”会实时观测,了解农户不同时期的种植规模和所需资金。“一般以5-7天为周期,就会实时更新卫星影像和识别结果。”张成柱说,加之农户对耕地的自证和政府机构登记的土地流转数据等信息,网商银行会为他们提供精准的授信和合理的还款周期。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山雀”已覆盖全国大部分苹果产区,并深入鄂赣桂等五大柑橘核心产区。而在蔬菜种植领域,“大山雀”可通过分析大棚的外形、覆膜等特征,识别出暖棚和冷棚并计算资产价值,给予差异化的数字信贷支持。经历3年的技术攻坚后,超150万种植户受益于该技术,获得更为精准的信贷服务。其中,种粮户数量3年增加近20倍,仅苹果和柑橘的种植户达十余万人,近8万大棚种植户获得无接触贷款。“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体系,也希望大山雀这样的技术能够在更多产业中应用推广,用科技助农,做好绿色优质农产品及全国土特产的文章。”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绿优基地专委会秘书长侯可威表示。

值班编辑:江语

值班审核:郭宁

值班编委: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