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机构“霸气”放话,底气从哪里来?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3年08月15日 | 制作: 江南小编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评论员 陈明华

“店里没有负责人在那里,你听得懂人话吗?”针对记者的采访要求,被投诉的南昌红谷滩赫眉娜美容中心用这般恶语拒绝。“你爱去哪里去哪里,快去!”针对记者告知会去监管部门采访,其又这样“霸气”放话!被投诉的美容中心对待代表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的媒体尚且如此,普通消费者维权的难度可想而知!那么,其如此“霸气”放话的底气从哪来?又打了谁的脸?
其一,大概是其“身正”不怕影子斜,经营行为“经得起任何检查”。但该店以298元的文眉广告将人吸引进店里,然后一通推销,使投诉人花了6980元,工作人员还“热情”地拿着被投诉人手机一通操作,为其办了一笔1.184万元的“美容贷”。就凭这一套流程,其就不可能“身正”,其行为也经不起检查。
其二,大概是违法成本过低。今年初南昌公布了一批医疗美容行业典型案,红谷滩区某美容中心非法行医案上榜。2022年12月,红谷滩区某局执法人员根据上级转办线索现场取证,发现一台脱毛仪。经查,当事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为患者开展水光针注射的医疗美容项目,违反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于是,执法人员向当事人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要求当事人立即停止上述违法行为,罚款5万元并没收非法器械。该案中,5万元罚款当然是依法依规的,且看上去也不少,而笔者看到的却是其违法成本之低,其相对于非法医疗项目的收入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点罚款,如同“烂蒲扇打脸——不痛不痒”,何谈“震慑力”!同时,该机构非法行医持续了多久,获得总收入有多少,有多少消费者受到了侵害等等,都事关最终的处罚力度。这些重要问题,执法人员是否深入追查过,是否充分取证查清了?对于这样穷追不舍、“浪费精力”的问题,执法人员大多恐怕没有啥兴趣。所以,被投诉机构“霸气”侧漏,就不奇怪了,因为监管部门来了,又能怎样?以罚代管,罚了就过,何怕之有!
其三,大概是监管雷声大、雨点小,重形式、轻实效,爱做表面文章。今年4月江西某监管部门公开发表了一篇文章,叫《“五字诀”治理医美行业突出问题》。文章说,自2022年9月全国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部署以来,江西坚持“抓、查、打、治、讲”五字工作方针,严厉打击医疗美容行业非法行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突出问题,医美行业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文中还列有两组数据:对医疗美容、生活美容相关主体的排查覆盖率达100%,国家下派线索和省级重点线索核查处置率达100%。读罢,笔者有疑窦在心,“医美行业乱象得到有效遏制”难道只体现在“总结材料”与“宣传文章”里,而不体现在群众切身感受上?100%的排查覆盖率固然值得点赞,但是否存在为“留痕”走过场的现象,更重要的“回头看”及其覆盖率有没有?100%的线索核处率,同样值得点赞,但“处置了”不等于“处置好了”,更重要的、最能体现执法效果的“群众满意率”在哪?
其四,大概是多数人认为的有“硬关系”“利益输送”。这点确实值得认真查一查,虽然可能性不大,但不等于绝对不可能。
被诉美容店目空一切的“霸气”放话,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极大藐视,是对媒体监督的无视和拒绝,挑衅了监管部门的权威,亵渎了法律的尊严,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公然破坏。相关责任部门当利剑出鞘,涤荡乱象,用铁腕手段把整治工作切实落到实处,让形形色色的不良机构或个人现原形、受严惩,并构建长效监管机制,早日营造出一个诚实守信、规范有序、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这是群众的心声与期盼!
值班编辑:周章云
值班审核:范俊杰
值班编委:邹文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