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谱华章 记乐平市优秀班主任、市第二实验学校教师石松
来源: | 日期: 2023年08月09日 | 制作: 周章云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自踏上教育的三尺讲台那一刻起,石松老师就把自己一辈子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扎根教育,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件事,不为别的,只为那一张张天真求知的脸和对教育事业热爱。他就是乐平市优秀班主任、市第二实验学校教师石松。
石松,1981年出生于一个乡村教师之家的,从小受父亲熏陶,立志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2003年大学毕业后如愿分配到乐平市塔前中学,从此踏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以一名党员教师的标准,甘愿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做一颗平凡的螺丝钉。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言谈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自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石松老师非常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
“当时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寄宿制的学校,有很多的住宿生。为了鼓励学生早起,不管是严寒酷暑,他都比学生起得早,或早读,或晨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石松老师说道。在农村中学教学的日子里,他日日如此,坚持不懈,在他的带动影响下,班上的学生渐渐形成早起早读的习惯。
除了早读,每天早操、课间操、晚自习也一样,他总是陪伴在孩子们的身边,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做学生的榜样。
关爱学生 以爱为桥
作为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学生们衣食住行,事无巨细,点点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要让学生成才,身心健康成长,就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他把“做学生学习中的导师良师,生活中的长者益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班上有一些留守儿童因为远离父母、远离亲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的父母外出打工半月或一个月才给家中打一次电话,甚至更长,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单纯的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满足孩子的生活需求就可以了,而忽视与孩子们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亲情出现了障碍,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不良的改变。
为此,石松老师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他通过查看学生的出生年月,每月利用活动课在班上给一两名学生举办生日,给学生以亲情关怀。有一名学生,父亲犯法被关,母亲改嫁,他奶奶常用“你不听话,我就叫警察把你也带走”来教育他,导致这名学生从小自闭,不和他人交流。石老师私下和其余几名学生说明情况,在学习上日常生活中多和他沟通,并为他办生日。久而久之,在这名学生脸上,终于看到了灿烂的笑容。后来他对石松老师说:“老师,在班上的那次生日会上,虽然没有贵重的礼物,但这是我最难忘的人生美好时光。”
教育无小事,育人需精心。连夜送学生去城里看病,周末和市爱心牵手协会解决学困生各种困难,这些都是常有的事。
开拓创新 精细管理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石松老师勇于探索新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制定《班级约定》、班级口号等,在学生中树立起客观、公正、公平、积极的形象。同时,多年从教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作为班主任必须善于组织和管理学生,能否建立一个良好的班团委,是班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所以每一新学期的开始,石松老师都会花很大的心思培养班级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班干作用,建立完全自主式的班级管理模式,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样不仅班主任轻松,而且还培养了班干部的组织能力。如今石松老师的班级管理,班里的一般事情均由班长负责,各项具体工作分工到各个班委成员,早读、早操等日常工作都由班长负责;教室内的黑板报由宣传委员负责,老师作适当指导,学习上由学习委员和各科代表负责,同时,他自己随时随地作检查指导。如此一来,班内的工作形成了程序化和制度化。
此外,他还经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并在班内积极开展“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等各种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点,激励学生去改正错误,努力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创新管理,石松老师所带班级在纪律、学习、卫生等方面表现较好,所带班级连年被评为先进集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的艰辛付出,石松老师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集体,其本人也多次获评为校优秀班主任,并先后获乐平市优秀教师、乐平市优秀班主任、塔前镇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所写论文《浅谈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曾获2007年全国初中写作教学与研究论文大赛三等奖。
身为人师,甘为人梯。石松表示, 在未来教育生涯中,他愿尽心尽力,无怨无悔,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用奉献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始终在平常的教育岗位上做一颗普通的螺丝钉。
值班编辑:钟敏
值班审核:何柳斌
值班编委:黄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