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学子三下乡: 垃圾分类进乡村 绿水青山我护卫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3年07月14日     |    制作:  严佳成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不仅要发展经济,更要保护好乡村天然的美丽环境。为提升村民垃圾分类意识,积极鼓励村民们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工作,7月8日,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初心向党,微光如炬”大学生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在吉水县丁江镇江口村开展垃圾分类活动,让人们在垃圾分类活动中学会正确的垃圾分类的方法,共建最美乡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袋垃圾有一袋垃圾的使命。随着居民生活需求的多样化,物品的研发品种日趋增加,对垃圾分类的学习的需要保持与时代同行的步伐。在活动开始前,实践团成员通过上网查阅垃圾分类的新型垃圾分类标准,并通过相互问答的形式提高自己对于垃圾分类的了解。同时,为提升村民,尤其是儿童对于本次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实践团成员通过挖掘现有网络资源,寻找贴合主题且生动有趣的垃圾分类歌、垃圾分类网络游戏等内容,丰富活动主题,从中挖掘以小带大的新型教育方式。

活动中,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小课堂,通过讲述PPT的形式让同学们和村民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当地的村民也表示曾经看着那一排垃圾桶,不明白有什么用,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分类。现在都能清楚地分类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以及其他垃圾,为建设美丽乡村宜居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成年人需要进行有关建设良好乡村环境的宣传,也要对村里的新生力量——小朋友进行教育宣传。“有哪位小朋友知道厨余垃圾的垃  圾桶是什么颜色吗?”“绿色!”对于儿童群体,实践团成员宣讲方式进行灵活调整,以朋友对话的口吻,将日常生活中的垃圾拟人化,使小朋友可以将“垃圾宝宝”与“回家”产生联想,让垃圾分类变得生动活泼、温馨有爱。实践团成员结合小朋友们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你问我答提问环节、“帮助垃圾宝宝回家”小游戏,以互动形式引导小朋友们从小养成垃圾不落地、垃圾要分类的文明习惯,让小朋友们明白:每种垃圾就和人一样,都有自己的归属,只有找到了家,垃圾就会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有更坚定的信心去奋斗,发光发热。

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和村民在乡村马路旁张贴上“垃圾分类齐行动,共筑乡村环保梦”横幅,将垃圾分类的呼吁贴在乡村建设的一角,将垃圾分类的意识播撒在村民心田。村民纷纷表示相较于杂乱无序、随处是垃圾的道路,宽敞明亮的马路、干净整洁的家园会让他们的心情更好。良好的生存环境与美丽的家园是人们共同的期盼,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一步,实践团成员以倡导文明新风、彰显时代精神的担当与江口村共建美丽乡村目标共同奋斗。

仲夏之旅,环保之行,绿色发展,筑梦乡野。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初心向党,微光如炬”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站在新起点,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态面临新机遇,迎接新的未来。

文/图 俞依娜  刘卓钰

值班编辑:严佳成

值班审核:何柳斌

值班编委:陈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