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南昌“印”在心里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3年07月06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文/图 赵琼、实习生颜弋滟
“为了这个套章去了趟南昌!”近日,来南昌打卡印章的话题登上热搜。一枚集合南昌滕王阁、南昌之星、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的印章体验吸引不少消费者前来集章。一个小小的印章究竟有什么魅力?
现在的年轻人玩起了一种很新的旅游“打卡”——用印章打卡景点,快速探索一个城市。带上心爱的印章本,盖上当地的特色印章,每个印章里面都是一个城市故事,也是一段旅行的见证。当下,在美术馆、博物馆甚至是书店、文创店里面的印章都成为了排队地。

“印”迹南昌,用印章开启一段奇妙旅程
“旅行盖章”文化最初的起源是日本,随后风靡到了台湾。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旅行中盖章,把它作为一种记录和纪念。不仅是景区、博物馆、城市等地,甚至是火车站、机场、高铁站等交通枢纽,都推出了各式各样的印章供游客盖章。“集章”似乎成了年轻人出游的新环节,随着集章打卡的出圈,各大景区也陆续掀起了一股“盖章风”。
“你们家的印章是在哪里?”“这些印章都是免费盖的吗?”不少来江西省美术馆参观的第一件事情是先来捌艺空间询问是否有印章。7月5日上午,在江西省美术馆的捌艺空间里收银台一旁的印章区,已有不少游客正在排队盖章。
刚刚结束高考的胡艳正是其中的一员,这是她来南昌的第二天,在她的集章本上已经盖好几页印章,每一页上都印满了各式各样的印章图案,有来自江西省博物馆、万寿宫文创店、南昌大饭店……“南昌的印章还是比较多,没有想到饭店里面还有印章,一次还可以盖好几个。我最喜欢的印章是万寿宫的,那里的印章图案比较好看。”胡艳表示。
为何喜欢印章?胡艳认为,“印章是一个城市的印记,来到一个城市会留下记忆,也要留下印记,多年之后翻开这些章就会想到你去过哪些地方。”
在胡艳看来,跟着印章来打卡城市也是一种特别的旅行方式,“每个景点的印章都不相同,通过集章的方式,也让这趟南昌旅程有了满满的仪式感。”在这些印章大多数来自南昌的标志景点,集章的行为本身也是一种打卡方式,只是与发朋友圈不同,集章的乐趣在于给自己留个纪念。
今年2月,一位集章达人“无猫阿才”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南昌旅游印章攻略。两天一夜集章64个。与时下热门“特种兵旅游”不同,“集章游”正在成为打开南昌的新方式。来到南昌购买特色冰箱贴,盖博物馆印章,逛个滕王阁。“像是完成一场旅游游戏一样,打卡盖章,快速地探索一个城市。”
结束南昌旅程后,集章达人“无猫阿才”还分享了南昌集印章攻略,并且清晰地标明了印章的具地地点以及印章数量,甚至清晰地标注了是否需要消费使用。其中提到的印章地点包含景区、博物馆、图书馆、展示馆、书店等12地。最让她喜欢的印章则是来自江西省美术馆的生肖兔套章,这套排队半个小时才盖到的印章也被她装进了相框珍藏。
“集章游”火热,多地推出印章特色印章
什么时候集章开始“热”了起来?八一起义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我们馆里的印章一直都有,从去年年末开始南昌旅游热了起来,来馆里盖章的游客也渐渐增多,甚至游客们为盖章排起长队。而这样排长队盖章的情况并不鲜见,在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美术馆均有出现。
“在今年春节,游客来盖印章的我们最长的队伍甚至排到了大门口。”江西省美术馆捌艺空间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春节期间,捌艺空间展出了“2023全国贺年生肖藏书票、小版画作品展”,同时还配套出了免费的瑞兔纳福的版画体验活动。“一开始我们也没有想到有这么多人,火的时候每天都有300多人来盖章。”想要盖出清晰的印章,也必须墨要足,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盖章体验,有的时候一天还得上两次墨。
此外,这款印章原本是限定印章,因为太受游客的欢迎,馆方后期这款印章加印了2000余份的印章卡。因为样式好看,这款限定印章也成为不少集章爱好者的心头“白月光”。“我们现在也还会有很多人来问还有没有这款印章。”7月1日,江西省美术馆推出印章文创产品“红色征程——江西省美术馆红色主题浮雕图案印章册”,可以盖印7款浮雕图案。7月5日,记者在馆内询问时,这款文创产品已经售空。
同样热闹的场景还在江西省博物馆内的文创店天工坊内出现:有人将印章盖在了明信片上,有人带着已经准备好的本子准备印章。据工作人员介绍,店内还专门推出了印章文创产品:通关文碟。9个印章的图案分别为江西省博物馆内的知名文物,据工作人员介绍,游客可以购买通关文碟后进行集章。最近推出的“釉见敦煌”与“小跃鹿”特展游客均可前来馆内盖新印章。“不过由于印章人数过多以及印章使用,印章的损耗率也特别高。”盖章损耗也让工作人员非常苦恼。
“以前集邮,现在集章。”一到周末,在万寿宫文创店就可以看到年轻人排队盖章的场景。店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这边的盖章是消费章,只要消费了就可以盖章。”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店内有5款不同的印章,印章的内容有着万寿宫的卡通吉祥物、万寿宫的LOGO文字……
来盖章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通常会带着自己的专属的印章本前来盖章,工作人员张女士记得,有的年轻人的集章本上面盖了好几百个章。“这些明信片到时候是给朋友的,盖章也是更有纪念意义。”来南昌旅游的小可告诉记者,当前,集章这件事情俨然成为一种风潮。
随着印章热,不少商家也开始推出“特色印章”。近日在社交媒体大火的一枚彩色套印则是来自位于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一家茶饮店。记者了解到,来店消费的顾客几乎人手一张印章卡片。“我觉得这个方式很新颖,既展现了南昌的特色文化,而且还很好看。”来自外地来南昌旅游的叶女士表示。
我的目标是集完南昌所有的印章
“现在大概收集了南昌印章有二三十个吧。”来就读江西财经大学大三的王修是一名印章收集爱好者,在他的印章收集本上面盖满了各式各样的印章图案,有的来自景区,有的来自文创店。从2023年2月份开始,王修开始有意识寻找南昌的印章打卡点。“我的目标是集完南昌所有的印章。”
收集印章爱好起源来自王修今年2月的南京之行,“在南京的很多旅游景点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印章,一开始觉得好玩,后来就开始下意识地走到一个景点盖一个印章。”
王修记得,一开始收集印章的时候,为专门准备一张纸,但是后来因为出门忘记,便在南京一景区购买了一把扇子,每次出门去,王修都会带着这柄扇子。旅途结束时,在南京火车站王修晒出了这趟旅行的满满收获。“我也许会忘记这趟旅行我去过哪里,但是当我看见这些印章的时候,便会唤醒当时旅游的记忆。”他说道。在外地旅游,王修还会特意带盖有当地特色的印章作为“特产”礼物送朋友。

回到南昌之后,收集印章的习惯也被保留。目前,已经收集50多个印章,主要有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图书馆、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市海昏侯博物馆、西西弗书店…….在寻章的过程中,王修发现多个地方还会设置有隐藏款,让王修印象深刻的是,江西省美术馆还设有专门的“门神”印章,一开始王修并没有发现,等到专门去问工作人员,王修才知道原来美术馆还有一个“隐藏款”的生肖章。
收集印章的快乐也让王修更加了解本地文化。来到南昌读书3年,王修并不会特意去了解南昌,但通过“集章”的爱好,王修特意会去南昌的博物馆、美术馆、景点寻找印章。“以前我可能对南昌并不了解,但是现在在集章的过程中,去细细品味城市背后的文化故事。虽然南昌还有很多景点没有去过,但是接下来我希望能对这个城市多了解一些。在南昌的这段时间,我想把南昌所有的印章集齐。”王修说道。
小小印章“印”出城市文化
一个城市能有多少枚印章?南昌集章爱好者李俊已经收集上百个城市印章。他告诉记者,从去年8月份,李俊在社交平台的分享下“入坑”集章。无论走到哪里李俊都会带着集章本,在这本门专门的集章本里面记录着他旅行的足迹。
因为从小生活在广州,李俊的印章本里出现的最多城市是广州,“接触到印章之后,我就开始在自己所在的城市里面寻找印章,我最喜欢的印章是广州城市规划中心推出的一套城市印章,这是里面包含了很多广州的城市地标建筑。”
在他收藏印章本里,印章也会被按照审美来排布。如果是觉得特别好看的印章,李俊便会单独用一页来收集;如果是普通的文字的印章,便会在同样一页整齐盖上其他印章,为了保证印章的清晰度,他还会准备专门的印章草稿本试盖。
为何对印章如此痴迷?“一入印章深似海”,一开始李俊喜欢收藏各个景点的印章,但是收集多了,李俊对印章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解:城市印章更多的是城市文化的代表,绝大多数的地方印章会把自己最大的特色展示出来。李俊曾收集过一款舞狮文化的印章,上面有着不同颜色舞狮狮头造型,并写着“仁义忠孝”。这类文化印章是他最喜欢的,还有各种建筑造型的印章,独一无二的城市建筑造型也让李俊痴迷不已。
在南昌读书4年,李俊希望,南昌也有套属于自己系列的城市印章,不仅仅是满足集章者的喜欢,更重要的是,印章也可以作为城市传播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
“集章热”与城市有何关联?“集章热”正在重塑城市文化形象。城市文化通过中介呈现,印章作为传播的载体,有着打破文化壁垒地域限制的作用;作为符号的物质载体,是对当代生活的记录,也是对时空与区域文化特色的提炼。参与集章活动的印章符号具有城市代表性,成为了一座城市的历史缩影,独特的城市符号伴随着纸的传递走向四面八方,城市形象得到深远传播。“打卡”,印下城市符号。
此外,以城市符号为实体的旅游印章承载着城市的典型记忆,对于其他消费者而言它是特殊的,对于同一消费群体来说它又是同质的,印下的城市符号不仅仅是物质性的、个体性的,也承载了由它连接起来的社会关系,影响着集体对城市文化记忆的建构与认同。
我们也可以畅想,如果南昌有着一套自己的城市印章,并将印章文化创意融入城市旅游当中,把印章串联各个城市的景点,游客可以通过一本城市印章手册开启一场“遇章”(豫章)之旅。
值班编辑:周章云
值班审核:金路遥
值班编委:傅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