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整版特别报道:勇攀高质量发展新高度

来源:  江西日报     |    日期:  2023年05月19日     |    制作:  江南小编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重温总书记教导

  “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勇攀高质量发展新高度

江西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郑荣林

  初夏的赣鄱大地,澎湃着生机和活力。

  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施工正酣;一家家企业车间内,机器开足马力,生产线快速运转……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热潮。

  四年前同样是初夏,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三年再次亲临江西视察指导,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提出了“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殷切期望。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

  重逾千钧的殷殷嘱托,化为赣鄱儿女埋头苦干、奋发有为的强大力量。全省上下感恩奋进、真抓实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省持续推动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向发力。今年3月27日,富士康工业互联赣州智能制造园区正式启动,标志着该项目进入了投产运营的新阶段,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首店经济”释放消费新活力,4月28日,我省首个定位重奢的高端商业综合体——南昌武商MALL开业,首日迎来17万客流量,单日销售额超1700万元,激活了我省中高端消费市场“一池春水”。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全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实践要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创新消费场景、培育消费热点、激发文旅消费……全省各地坚持以消费提质升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去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3%;牢固树立大抓项目导向,合理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添动力、增后劲。

  产业兴,则经济兴。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省紧紧依托特色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5月12日,在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赣州分公司冲焊车间,工人正在赶制新能源汽车订单。全自动机器人正在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上焊接作业。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 劼

  放眼全省,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聚链成势。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创新实施,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融合集群发展。2022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达1.01万亿元,成为我省首个万亿产业。全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在江西,处在“风口”的数字经济正澎湃着发展新动力。

  赣州市南康区木质家具智能化工厂的全流程智能生产线上,不到5分钟即可下线一把椅子;江铃汽车股份公司小蓝工厂总装车间内,实现了每分钟下线3辆整车……数字赋能,正推动江西产业“脱胎换骨”。

  在江西,VR、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北斗等产业加快培育壮大,在VR、移动物联网等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先发优势,正朝着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迈进。2022年,全省新开通5G基站2.9万余个,新增上云企业数超10万家。

  从低端到高端,从制造迈向智造,见证了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凡历程——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2019年的8.3:44.2:47.5调整为2022年的7.6:44.8:47.6,折射出江西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处于厚积薄发、爬坡过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江西,持之以恒地以科技创新为出路、以科技人才为关键,赋能高质量发展。

  今年5月12日,江西省铜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第二届联席会召开。我省铜产业链企业与来自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为我省铜产业发展解决技术难点、疏通创新堵点。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在江铜研发中心,江铜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怀杨杨在调试矿物参数自动分析系统设备。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 铮

  在江西,产业链和创新链加快“耦合并进”。目前,全省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聚焦6大优势产业,已在14个产业链分批组建24个科技创新联合体,把优势科研单位、院士专家和创新企业组织起来,建立清单销号制,集中攻克了一批“卡脖子”难题。如今的江西,科技创新进入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硕的时期。

  作为全国最绿的省份之一,江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擦亮现代化建设的生态底色,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全省各地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扎实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水青山,孕育出了江西发展新优势、新动能,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实现协同并进。

  潮涌赣鄱再扬帆。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赣鄱儿女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必将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老厂区焕发新活力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景萍

  火热启幕的陶溪川艺术集市——陶然集,为期3天的活动吸引了20万人次参与。这个初夏,传统手工艺与当代艺术的融合呈现,让景德镇陶溪川,再次赚足了游客的眼球。

  坐落于景德镇东城片区中心的陶溪川,是景德镇市以保护利用原宇宙瓷厂等陶瓷工业遗产为基础,融产业发展升级与新型城镇化于一体的复合型项目。5月15日,记者在陶溪川采访时注意到,虽然老厂房、老窑炉、烟囱、水塔依然耸立,但是,通过功能和业态重新塑造,原来的原料车间成了陶艺体验空间,成型车间变为非遗、传统手工的体验地,烧炼车间变成了美术馆、博物馆和年轻人聚集的创业造梦空间……如今的陶溪川,集文化创意、培训教育、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已经成为景德镇的又一文化新地标。

  工业遗产是一座城市的珍贵记忆。以遗产项目传承文化基因,以“景漂双创”集聚文化人才,以艺术交流推动文化传播,以数字经济推动文化变现,以金融资本做强文化产业,近年来,陶溪川通过精细化运营和深化“青年双创+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不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将老厂区活化出新风采,吸引越来越多国内外年轻人来景德镇创业就业。

  据介绍,截至目前,陶溪川2.1万名“景漂”创客带动了超10万人就业,让景德镇这座城市焕发出年轻活力,为我国陶瓷工业遗存的转型升级发展探索出了宝贵的经验。

VR助传统产业更精彩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殷琪惠

  5月16日,记者走进小派科技的生产车间,一台深红色的测试机正在360度测试产品的使用性能。一旁,3条VR产品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

  最近一段时间,小派科技有限公司南昌负责人蒲海军正忙着招聘新员工,“今年订单量增加了很多,工人们都在加班加点,月底还要新增一条产线”。

  “近期行业内VR应用领域有了更多的拓展,很多原先只存在纸面上的想法都已经实现,这坚定了我们继续在江西加大投资的信心。”公司副总裁李杰说,VR硬件设备除了作为消费者的游戏设备,正越来越多地为传统制造业赋能。

  目前,小派科技已经和宝马等大型汽车厂商进行合作,将VR技术应用于工业设计和提高用户体验中。“我们在对客户的回访中发现,企业研发团队借助VR设备进行工业仿真设计,不仅有助于提高参数的精准性,还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李杰说,未来公司的VR硬件产品将探索从娱乐设备向生产力工具的转型。

  “这两年明显感觉到江西企业对VR应用需求正在提高。”李杰说,小派科技正与泰豪集团、江西财经大学VR学院等企业和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拓展虚拟现实技术与多元化应用场景,推动传统产业在智能化、信息化的赛道上焕发新活力。

湿地修复实现双赢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吕玉玺

  5月8日,由万年县湿地资源运营中心挂牌出售的301平方米湿地指标,在江西湿地资源运营服务平台被赣州蓉江新区以8.1万元的价格成功摘牌。

  “此次交易的湿地位于万年峰生态林场,修复后的湿地共有30余亩,本次交易的指标只是其中一部分。”万年县湿地资源运营中心主任陈和平介绍,中心成立以来已成功出售湿地指标270.5亩,交易金额达1898.1万元。

  记者在万年峰生态林场看到,修复后的湿地种满了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岸边的鲜花迎着初夏的阳光竞相绽放。陈和平介绍,湿地修复主要通过地形改造,将水引入待修复地块,构建挺水-浮叶-沉水植物齐全的湿地植物生态系统,选择栽种具备水质净化能力、能为水鸟提供食物和兼具景观价值的物种,进行植被恢复,提升地块的生物多样性。

  利用全省湿地资源运营信息化管理平台,万年县积极开展湿地占补平衡指标申报登记与核算、展示与交易,建立湿地产权主体和投资主体“握手”机制。“湿地产权主体可获得指标转让收入,还可在不改变湿地基本特征和生态功能前提下,有序发展农牧渔复合经营等湿地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走出一条市场化、可持续的湿地保护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子。”陈和平说,湿地修复不但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得到真金白银的补偿,实现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值班编辑:周章云

  值班审核:金路遥

  值班编委:黄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