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宜发现大批明清城墙砖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3年04月26日     |    制作:  周章云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报讯 全媒体记者刘健摄影报道:4月26日,分宜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发掘收集回来的明清城墙砖。今年2月下旬,分宜县在中央储备粮旧粮仓拆除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大批明清时期的古城墙砖。这次古城墙砖的发现,再次见证该县境内明代城墙砖官窑的悠久历史。

  ●粮仓拆除改造

  大批古城墙砖重见天日

  从发掘现场来看,这些重见天日的古城墙砖均被垒砌在旧粮仓的墙基上,是20世纪50年代末分宜老县城整体搬迁时,许多古城墙砖被拆除后用于建设地下简易的排水渠、墙基等,此次在拆除改造中央储备粮旧粮仓时,发现的这批古城墙砖就是当年拆下的古城墙砖。这些古城墙砖上有的清晰刻有“明清年份”“袁州府分宜县砖”“分宜县官砖”及窑户的名字等字样。这批重见天日的古城墙砖,不仅是分宜县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也再次印证该县境内明代城墙砖官窑的悠久历史。

  ●古城墙砖再现

  揭开悠久辉煌历史

  这批重见天日的古城墙砖,不仅再次印证分宜县境内明代城墙砖官窑的悠久历史,同时也揭开在该县烧制的古城墙砖曾被南京明城墙建筑选用的辉煌历程。

  早在2007年,分宜县一名民间收藏爱好者卢小平回老家分宜镇芦塘村扫墓时,在山上捡到一块带有铭文的大青砖,他便带回家仔细观察。经测量,发现砖块为40×19×10.5厘米,重约20公斤,砖块质地坚硬,声音清脆,砖的两侧印有阳文楷书,砖的铭文“宜春县提调官典吏刑初司吏张用韶袁州府提调官通判隋司吏任俊”和“总甲陈文彬甲首黄南英小甲中敬存窑匠袁尚造砖人中吝十”清晰可辨。经与书籍资料比照,卢小平发现铭文特征与古籍线装书《明·南京城墙砖图文释》完全吻合。

  大青砖可能是皇城城墙砖!巨大的发现令卢小平兴奋不已。既然发现城墙砖,那必定会有烧砖窑。为得到确定,卢小平又多次上山找寻。功夫不负有心人,卢小平又在青砖发现地不远处发现保存完好的官窑内有3个烟囱,虽已被泥土遮盖了小部分,但依旧棱角分明、清晰可见。在附近另一个毁坏的窑址处,还有许多已断裂但字迹仍清晰的明城墙砖。事后,卢小平与省、市、县文物工作者联系。经考证,省文物鉴定专家确定,此块大青砖为明代初期专门用于砌皇城城墙的砖块。

  几经周折,卢小平又与南京市博物馆城墙砖研究所考古专家杨国庆取得联系。得悉这一重要信息后,2007年10月,杨国庆等人赶赴分宜,来到发现明城墙砖的山地,顺利找到了生产城墙砖的窑址,当场确定此处为明代初期烧造城墙砖的官窑,并确认这是江西省境内目前发现的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城墙砖官窑。

  随后,考古专家们顺着袁河发现了更多窑址,并据此判断袁河沿岸的明代砖窑至少绵延3公里,整齐排列有成百上千个大小不一的砖窑。

  当年明朝在建造都城城墙时,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到离南京相隔千里的赣西地区来制砖?经研究发现,正是袁河两岸优质的制砖土质及便利的运输条件,使上千个砖窑设立于此。杨国庆通过对砖块土质研究发现,分宜再现的城墙砖是由高岭土烧造的,这种泥土非常润滑,摸上去就像滑石粉一样。正是这个特质使得江西产的城砖质地非常坚硬,几乎不透水。因此在明代修建南京城墙时,这些名贵砖都被放在城墙肚子里,以起到稳固墙体的作用,外面用青砖护砌。

  此次在分宜发现的窑址均为白色砖,与城墙博物馆里收藏的白城砖对比,完全一致。这种来自江西的明代城墙砖色泽呈白色、米黄色,不仅与其他产地的城墙砖颜色不同,强度也是各种城墙砖中最高的,因而被喻为“瓷砖”。而且,这种砖的烧造地只有江西,是当年江西提供给朝廷的名贵砖。这些城砖在袁河被搬运上运输船后便一路顺水而下,进入赣江,之后又进入长江,一路南下到了南京。

  分宜县古城墙砖及官窑遗址的发现,对当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研究与开发具有极大的影响和作用。

  值班编辑:肖哲

  值班审核:范俊杰

  值班编委:朱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