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百年的“她们”依旧熠熠生辉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3年03月13日     |    制作:  江南小编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旗袍产生于上海,发展于上海,辉煌于上海,它如宋词元曲般绮丽婉约,至柔至美,于简洁之处见气质。《芳华》江南望族海派旗袍特展3月8日亮相江西省博物馆,当天就迅速登上全国“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第二名,该榜单是推介受到全国网友高频搜索和较高关注的博物馆十大女性主题展览。《芳华》展让人们感受到,旗袍脱胎于满清旗女的长袍,却挣脱了封建旧制的桎梏,兼收并蓄中西服装的精华,形成了近代中国女子标杆性的时尚着装,影响沿袭至今。

  旗袍,近代中国女子标杆性的时尚着装

  《芳华》海派旗袍展一经推出受到社会关注,是因为它展出的是20世纪上叶中国最大的实业型大家族荣氏家族女眷们的旗袍服装。她们分别是:荣家大房的荣卓如(荣宗敬先生的小女儿)、荣智珍(荣宗敬先生的大孙女)、姚翠棣(荣宗敬先生的女婿王云程的继室)、吴盈钿(荣宗敬先生的外孙媳妇);荣家二房的荣慕蕴(荣德生先生的大女儿)、华若云(荣德生先生的三儿媳)、荣辑芙(荣德生先生的七女儿)。荣家每位女眷都曾拥有很多旗袍,展出的30件旗袍其实只是冰山之一角,但其中仍有让人眼前一亮、心跳陡然加快的“神品”。

  荣德生兄弟,一生创办了9个纺织厂和11个面粉厂,被誉为“棉纱大王”和“面粉

  大王”,或许与荣氏家族得天独厚的纺织业成就有关,荣家的小姐、媳妇、孙女、外孙女等女眷,都喜欢穿旗袍,而且对面料、做工、款式、配饰等都有自己独特的要求。 它们不仅呈现了荣氏家族女性们的消费意识、审美品位、时尚情结,以及多姿多彩、弥足珍贵的摩登缩影和昨日故事,同时也可以让每一位观者从历史的视域与海派文化背景中,品读旗袍发展的部分历史脉络以及旗袍与社会、文化、科技的关系。

  这批来昌展出的荣氏家族女眷旗袍是来自上海大学博物馆的收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荣氏家族女眷大都生活在上海,后旅居海外及香港地区,故而在衣着上注重或者承袭了中国服饰特色,特别是旗袍的款式、工艺等都明显具有海派旗袍的风格。上海大学博物馆珍藏的这批荣氏眷属服装,源自中国沪、港、澳、台地区、域外唐人街的各色定制旗袍,跨时为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有专家细审这些荣家旗袍上的店家商标,发现这些旗袍居然都是在香港高档女士服装店订做的。由此可知,香港在这个阶段,是旗袍文化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和不可回避的重镇,尽管那里的旗袍裁缝大多是从上海过去的。

  服饰的历史,也是生动的文明发展史

  泡泡袖、复杂的亮珠和亮片钉绣、闪丝拉绒工艺、透视效果的网布制作……虽然陈列在江西省博物馆里的这些海派旗袍都已有几十岁的“高龄”,但它们看上去依然优雅、精美、大气和充满活力,即便在今天依然是引流时尚的“潮品”。

  如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深紫色暗花绉长袖夹旗袍所用面料为深紫色提花绉,图案为弯月形抽象花簇,右襟缀有盘扣,是荣慕蕴晚年穿过的旗袍。同为国家一级文物的灰色印花绣珠旗袍搭米黄珠绣马甲套装来自华若云的衣物,旗袍所用面料为灰色印花绡,模仿粉彩绘画效果,较为特殊的是依印花钉绣的亮珠和亮片。

  这批旗袍来源清楚,服饰款式丰富,做工讲究,保存完好,具有很好的收藏、研究、展示价值,历史人文价值显著。其中珠绣旗袍,是荣家旗袍的一道亮色,具有海派眼光的荣家人,在日新月异的新式蕾丝面料汹涌而至时,成功地借用面料上的细微珠粒,在蕾丝面料上依照面料花纹,进行珠绣或珠片绣的再加工,或者在缎面上直接进行珠绣的设计和创作,使其更加熠熠生辉。这种珠绣旗袍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从上海到了海外的荣家人,把这种旗袍当作礼服,在重要的场合“闪亮登场”。

  荣家旗袍还有一个特点是旗袍套装特别多,使旗袍变得更富有海派风韵,更趋向于职业化。这些配旗袍的外套,可以是一件西式上装,也可以是一件西式风衣、西式呢子大衣,或者西式貂皮大衣。既有中国女装风韵,又有西式女装的紧凑、干练、精神气,在上海和香港曾大行其道,深受职业女性和上流社会女性的欢迎。

  文/图 江南都市全媒体记者段萍 实习生高嘉欣、王砚楠

  值班编辑:周章云

  值班审核:金路遥

  值班编委:邹文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