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城里|候鸟北归背后的江西情缘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3年03月09日     |    制作:  周章云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文/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段萍、实习生高嘉欣、王砚楠

  浓密的大樟树将天空遮蔽,营造出幽静深邃的氛围,穿过这样的“十里樟树林”,就仿佛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眼前是大片的湖泊、草洲,白鹤、东方白鹳、鸿雁……成百上千只珍稀候鸟在湖滩上觅食、休憩,水天一色的壮阔景象中,三五成群的鸟儿在空中展现优雅身姿。这就是鄱阳湖最动人的自然景观,这些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近在眼前,美得让人捂着嘴巴、屏住呼吸,不敢对它们发出一丝惊扰的声音。这里就是南昌高新区鲤鱼洲的白鹤小镇,被誉为“中华白鹤保护地”和“全世界离白鹤最近的地方”,是环鄱阳湖区域白鹤数量最多、观赏距离最近的观鸟点。

  美丽的鄱阳湖是候鸟的“天堂”,每年的秋天它们从遥远的家乡飞来,在这里开启悠闲“度假”模式。随着春天到来,天气逐步回暖,在鄱阳湖休养了四五个月的越冬候鸟正加紧觅食,并陆续开启了飞往北方的回家之路。2月28日,江南都市报邀请了江西省生态学会理事,江西师范大学鸟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邵明勤,来到白鹤小镇,用直播的方式,一边看着白鹤们优雅地在湖中漫步觅食,一边为我们讲述那些包括白鹤在内的鄱阳湖候鸟的回家故事。

  久闻大名的黄鹤原来是白鹤宝宝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在唐朝著名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中,我们久闻黄鹤的大名,但你知道诗里的黄鹤是什么吗?

  躲在隐蔽的观察棚内,我们可以近距离地欣赏越冬候鸟。这里有许多的白鹤,它们常常三五成群,在水中静静伫立。和白鹤站在一起的,还有一些白色羽毛中又盖有一层黄褐色的鸟。起初我们以为是这些白鹤就像调皮的孩子,在野外玩耍沾了一身的黄泥巴,但邵博士揭秘,其实它们是七八个月大的白鹤宝宝,即白鹤亚成体。它们也正是《黄鹤楼》中所述的黄鹤,只是随着慢慢长大,它们身上黄色的羽毛会渐渐变白。

  这些黄色的白鹤大多于夏季出生在遥远的西伯利亚,在寒冷的冬天到来之前,随父母及其他白鹤一同迁往相对温暖的鄱阳湖越冬。由于缺乏经验,抵达鄱阳湖的白鹤宝宝觅食效率偏低,花费的时间也更长。如果它们一直吃不饱,很难熬过寒冷的冬天,也很难在春天到来、迁离鄱阳湖之前积攒够迁徙所需的能量。所以,我们看到,当三口之家的白鹤在觅食时,宝宝会专注地投入“吃饭”中,亲鸟在自己觅食或为宝宝辅食的过程中时常会停下来,警觉地观察周围情况,看是否有危险来临。

  突然间,两只白鹤互相煽动着翅膀、激烈地鸣叫起来,那是亲鸟发出警告,阻止别的白鹤来侵扰它们这一家正占有的领地。而当白鹤宝宝自己取食所获得的食物量超过了从父母处获得的食物量时,就具备了离开父母独立生存的能力。中国有句老话“松鹤延年”,指的是鹤在鸟类中有着较长的寿命。邵博士表示,从西伯利亚飞来鄱阳湖的白鹤家庭大部分是三口之家,或者是没有孩子的两只成年白鹤。白鹤通常不会有“丁克”想法,正常情况下每年都会带着一只白鹤宝宝飞来鄱阳湖。白鹤宝宝成年后,会自动脱离家庭,而父母则依然在循环往复中繁殖和培育后代。

  候鸟在鄱阳湖越冬要吃好睡好

  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4月,会有几十万只候鸟停留在鄱阳湖越冬。但秋冬季节不是候鸟的繁殖季,它们夏天在北方繁育子女,然后带着宝宝,一家大小来到鄱阳湖“度假”,吃饱喝足,休息好,把精神养得足足的再回去。在这段时间里,吃饭花费了候鸟最多时间,如白鹤停留在鄱阳湖期间,约90%的时间都用来取食。

  邵明勤博士从事鄱阳湖和“五河”水系鸟类多样性和珍稀水鸟越冬生态习性的研究,重点对中华秋沙鸭、白鹤、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的种群数量动态以及时间分配、栖息地选择、取食行为等生态对策进行长期系统地研究。他告诉记者,白鹤以吃植物为主,特别喜欢挖鄱阳湖里苦草的冬芽、野生的马蹄和藕等植物的根茎吃,偶尔也会品尝泥鳅;东方白鹳则最爱吃鱼类等水生动物。

  候鸟的捕食行为也是千差万别,平时不怎么爱动的苍鹭用的就是懒人捕食法,“它总是站在那里等着鱼游过来,游到身边了才去吃,老站在那里等着也是苍鹭为了节省能量”。而白琵鹭则是边走边扫,就像在水里扫地一样,过滤掉其他东西,寻找水生生物吃。还有一种叫鸻的鸟,是奔停式走路,跑一跑、停一停,喜爱吃虫子和软体动物等。

  在鄱阳湖结束越冬,候鸟们回北方特别是去西伯利亚的路途十分遥远,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虽然途中会有多个停歇地,但在鄱阳湖吃好休息好,是它们能够顺利回家的最大保障。待在鄱阳湖的几个月,它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补充能量,为春天的迁飞、繁殖做好准备。所以,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鄱阳湖有大面积的浅水、泥滩和草滩生境,为候鸟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理想的越冬场所,让它们可以多吃多休息,因此鄱阳湖也被称为候鸟的“天堂”。

  北迁的候鸟按个头大小依次回家

  春暖花开的时候,候鸟们开启了北归之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它们对日照长短和温度变化有着很强的感应能力,以及体内激素产生的变化,都让它们意识到冬天已经结束,该是回家的时候了。

  鄱阳湖的越冬候鸟今年是从2月中旬开始分批启程,先走的候鸟有白鹤、东方白鹳这些个头偏大的鸟类,小个子的鸟类则要稍晚些出发。邵博士解释,这是因为候鸟回到北方是为了繁殖,个头大的候鸟成长的时间要长于小个子的鸟儿,“所以它们早早地走,秋天的时候又来得较晚,都是因为大鸟的宝宝成长的时间更长”。此外,候鸟回到繁殖地还需要筑巢,“所以早回去的也可以优先选址”。

  当然,两个月的飞行旅途,个头大的鸟儿体格也会更健壮一些,回去需要的时间和消耗的体力方面都会更加占优,省时省力。因此未发育完全的幼鸟通常会晚些北迁,所以在5月份的时候,我们有时还能看到部分的白鹤,就是有些白鹤宝宝聚集在一起,由少量的成年白鹤陪着,等待体力充足时再往北飞。

  候鸟每年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长途跋涉,其间会碰到天敌,也会因环境的变化有时难以觅食而遭遇种种危险。为了安全,候鸟回家的时候通常是结伴成群,如白鹤出发前会通过鸣叫等各种方式将几百只鸟聚集在一起,然后相继出发。有数据显示,白鹤飞行瞬时速度通常为时速50公里至60公里,最大能达到144.3公里,但时速高于70公里的不到20%。

  迁徙过程中,白鹤飞行的高度通常在100米至200米,但高于1000米以上的占比不到20%。候鸟如此“舟车劳顿”,千里迢迢往返于两地,它们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舒适的地方,一劳永逸?邵博士称,任何鸟类都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白鹤喜欢大面积的浅水和草洲,鄱阳湖可以提供丰富的食物,但夏季鄱阳湖进入汛期,湖水把草洲淹没,白鹤就难以找到食物了。同时,北方的夏天比南方凉爽,也更适合白鹤这些鸟类繁殖。

  专家最难忘在鄱阳湖第一次看见白鹤

  毕业于兰州大学鸟类学博士的邵明勤,1999年开始从事鸟类的研究和观察。他告诉记者,鄱阳湖有150多种水鸟,其中美丽优雅的珍稀国家保护动物,种类繁多且有着很大的数量。通过观察和研究这些鸟类,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信息,能够为鄱阳湖鸟类的保护尽自己绵薄之力,“当你越熟悉鸟类,就越对它们感兴趣,也越会觉得这是一件特别有趣和有意义的工作”。

  观察候鸟时,邵博士和他的团队通常在一片湖区选择一两个点位,用单筒望远镜把湖区扫视一圈,数出这里有多少只鸟、有多少种类,每一种鸟又有多少只。每一个点位的观察需要10分钟至20分钟,鸟多的时候需要计数的时间更长,在这个过程里有时可以数出四五千只鸟。专家们数鸟有时是以百为单位,他们知道100只鸟在望远镜的镜头里是多大一个圆圈,然后数出镜头里有多少个圆圈,由此得出总数。

  要想学会专家这样的数鸟本领,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培养出来。专家观鸟也是一件辛苦活,一天要在湖区数上10多个点位,看久了,风吹来时,酸涩的眼睛就容易流泪,“眼睛也常会看花,这是比较耗费体力的活,跑上半天饭都要多吃几碗,所以我平时会通过跑步来锻炼身体”。

  水鸟分涉禽和游禽,像东方白鹳、白鹤这样常在水里走来走去就是涉禽,会游泳的小天鹅属于游禽。停在水里的白鹤和小天鹅羽毛都是白色,但天鹅的额头也是白色,脚上有蹼也是游禽的特点,天鹅的腿短,待在水里时或蹲或游泳,长着一双大长腿的白鹤额头则是红色。别看白鹤站立在水里时,全身都是白色的羽毛,当它飞行时,翅尖上的黑色羽毛就露了出来。

  我们通常看到鸟都是一群一大片聚在一起,它们因为食物的聚集而属于群聚动物。但其实,越冬候鸟的性格差异很大,有的喜欢热闹,像小天鹅的容忍性就很强,它们喜欢群聚在一起。但白鹤、东方白鹳常会为了食物发生争吵甚至打起架来,这样会让它们耗费体力,违背了越冬的目的是要积累能量的原则。因此为了避免争端,它们与其他的鸟会保持距离,稍稍分开一点。

  进行了20多年的鄱阳湖越冬候鸟研究,邵明勤博士说自己最难忘的事,还是第一次在鄱阳湖看到白鹤,“心情特别开心和兴奋,因为那时全世界冬天几乎只有在鄱阳湖才能看到白鹤,而我终于见到了这种珍稀的鸟类”。

  保护候鸟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鄱阳湖是“候鸟天堂”。曾经,全世界的白鹤只有4000只,其中98%的白鹤都在鄱阳湖越冬。如今白鹤的数量增加到5500只左右,每年仍然有85%以上的白鹤来到这里。此外,东方白鹳、天鹅、灰鹤、白头鹤、白枕鹤这些国家级保护动物,在鄱阳湖越冬的占比都同样很高。鄱阳湖的越冬候鸟通常在50万至60万只,也曾被记录达到70万只。在这样的“候鸟王国”里,我们该如何观鸟和怎样正确地与候鸟和谐相处呢?

  邵博士表示,野外生存的候鸟在视力和听觉方面都十分敏锐,白鹤的警觉性尤为高。所以观鸟时,一定不要身着颜色艳丽的服装,否则会惊扰到它们。如果想成为一名鸟类爱好者,观鸟前要先阅读有关鸟的图鉴,通过观看各种各样水鸟照片,了解鸟类基本的知识。观鸟时,一定要配备望远镜,有条件的可购买单筒望远镜,若经济条件不允许,双筒望远镜也可观看到大型的鸟类。

  在我们看来,鄱阳湖有上百种水鸟,实在太难一一辨认。邵博士却说,认识鸟就和认人是一样的,对着照片多看几次就会认识。“其实人是最难认的,今天留着长发,明天剪了短发,经常在变化,鸟类却不会这样,基本上是没有变化的”。

  平时,不管是看到形单影只的鸟,还是大片的鸟群,我们都只会为壮观的场面以及漂亮的鸟儿惊叹和欢呼,但其实观察鸟,需要看羽毛和嘴的颜色、腿的长短,飞起来时各个部位的颜色,还有它在所处环境中的各种行为,这样才能慢慢了解和掌握“鸟性”。

  当我们知道候鸟在鄱阳湖就是为了休养生息,养足精神,其重要性甚至关乎它们在飞往西伯利亚途中的生命安全时,不去打扰和惊吓它们,是我们爱护候鸟最应该遵守的规则。我们了解了越冬候鸟的生活,就能理解候鸟保护区里为何规定不能使用无人机,明白了当某些摄影师为拍摄鸟儿飞翔的美景,故意驱赶候鸟,让正在安静休息或是吃食的它们惊叫着四下飞起,从而浪费了体力,这对它们是多大的伤害。

  邵博士说,在一个地方同一种鸟类与人距离的远近,是当地对鸟类保护的一项指标,距离越近,则说明那里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越强。南昌的鲤鱼洲堪称是“世界上最近距离看白鹤”的地方,那天在去直播的路上,南昌高新区大路旁的田地里,也有觅食的白鹤和其他候鸟,与人相距不过一两百米。邵博士认为,这表明南昌对候鸟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至少候鸟意识到在这里没人伤害它,才敢离道路这么近”。每一年,因为越冬候鸟的到来,鄱阳湖成为全世界瞩目的耀眼明珠,它是中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也是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我们保护了候鸟,就是保护了鄱阳湖,也是保护了我们自己的生态环境。

  值班编辑:肖哲

  值班审核:金路遥

  值班编委:邹文彪

  更多看点:

  近期为何春雾弥漫?省气象专家解读

  南昌百对新人集体婚礼传递时代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