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一51岁新冠重症患者治疗约20天后康复出院 曾做过肾移植手术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3年01月18日     |    制作:  江南小编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文/图 皮婉婷、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李巧

  对于曾做过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卢阿姨来说,这个冬天是一场严峻考验。因为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来防治移植器官产生排斥反应,她成为了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2022年12月,卢阿姨连续多天低烧不退、胸闷咳嗽。在当月28日转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大一附院)东湖院区的感染诊疗中心ICU时,她脉氧饱和度一度只有约80%,存在缺氧情况。历经约20天后,卢阿姨于今年1月17日病愈出院。

  在南大一附院感染诊疗中心ICU,像卢阿姨一样重症患者基本年龄都在65岁以上,或有慢性心血管等基础疾病或其他合并症等。不过,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他们即将迎接新春到来。

  51岁新冠重症患者历时约20天病愈出院

  “怎么样,还好吗?”2023年1月17日上午,在南大一附院东湖院区公卫医学中心ICU病房内,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刘芬和急诊科主治医师李洋等医护人员在为今年51岁的南昌本地人卢阿姨查房。卢阿姨旁边的医学仪器显示她在不吸氧的状态下脉氧饱和度已经达到100%,说明她的状态已经恢复到了普通人的正常水平。

  2022年12月28日,卢阿姨转入感染诊疗中心ICU时,指脉氧饱和度只有约80%,存在缺氧情况,“两个肺有超70%白肺的转变”。目前,卢阿姨没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已经达到出院标准。

  回忆自己感染新冠的经历,卢阿姨说:“我感染时,大约连续低烧了十多天,整个人都没有胃口,不想吃东西。”

  “非常感谢医生的精心照料。我现在已经不咳嗽了,烧也早就退了,整个人状态彻底改变。不仅食欲很好,精神也很好,基本没有生病的感觉了。感觉稍微再恢复下体力,我都能下床走一走了。”卢阿姨从病床上坐起来,感慨道,“经过这么一遭啊,我觉得新冠感染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只要和医护人员配合好,也是治得好的。”

  患者曾进行肾移植手术 自身还有糖尿病

  卢阿姨的年龄虽然算不上年长,但2008年接受肾移植手术后,因为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用于抗移植器官产生排斥反应和她自身患有糖尿病的基础疾病,成为了易被感染的高危人员。

  主治医师李洋说,入院后,医生及时对卢阿姨进行了多学科会诊,进行抗病毒治疗,实施俯卧位通气、营养支持、小剂量激素等综合性治疗。“我们一直在监测她的病情变化,也和移植科的医生沟通评估她移植肾的功能,讨论是否需要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药物、以呼吸功能的改善治疗为主等。”李洋说,对于卢阿姨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的特殊情况,医生一直在严格把握其适应症,并多番权衡。

  经过约20天的精心治疗,目前,卢阿姨已经达到出院标准。“出院后要找肾移植专科医生免疫抑制药物的药物方法,定期复查。现在你可以安心回去过年了。”临出院前,主任医师刘芬叮嘱卢阿姨仍要好好照顾身体。

  “医生对我照顾得非常好,尽职尽责,每天都会来看我好多次。我记得有次凌晨1时多,我胃病发病得很严重,医护人员一听说就立刻跑过来看我的情况。真的非常感谢他们一直关心我。”卢阿姨说。

  医院组建重症救治预备队伍不定期轮换

  “对卢阿姨来说,我们凌晨还第一时间去查看她的情况很感动,但对我们来说,这是我们的分内事。”刘芬认为,第一时间查看患者情况对医护人员来说是平常事,不论白天还是夜晚。同时,当日还有另一名87岁、有脑梗的新冠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一附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防控“新十条”政策调整后,南大一附院迅速把工作重点从“防感染”调整为“保健康、防重症”,积极抽调临床专科医务人员组建重症救治预备队伍,不定期轮换预备队医务人员进入重症救治病房,做好医护力量准备。必要时重症医师可达五百余人、护理人员可达一千五百余人。

  “我们的发热门诊24小时开放,诊室也扩充到了40间。建立了门诊、急诊、重症立体互联的绿色通道,能根据患者病情观察及时收治。”该负责人介绍,该院还建立了24小时供氧巡检调度机制、医疗垃圾及时处置机制、应急消杀动态服务机制供保机制。为留观室、抢救室等重点区域建立区域应急供氧机制,可实现890个患者同时高流量通氧。

  值班编辑:周章云

  值班审核:金路遥

  值班编委:傅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