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旅游 历史文化街区 地名文化保护…… 写好“委员作业” 答好“文化答卷”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3年01月16日     |    制作:  江南小编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2018年8月17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省文化综合实力全面提升,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文化产业成为重要支柱性产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迸发,把江西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文化强省。

  根据《意见》提出的建设文化强省总体目标,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向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交提案,为助力我省文化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关于乡村文化旅游

  台盟江西省委会集体提案建议,要进一步加强推动乡村文化旅游的顶层设计。

  其中,一是放宽产业管制,破除原有的产业壁垒,统筹规划,为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搭建公平法规政策平台,为乡村文化旅游融合提供良好发展环境;三是根据各地乡村文化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探索多规合一、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建设譬如“特色乡村文化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

  ●关于历史文化街区

  民革江西省委会调研发现,我省个别历史文化街区在传承文化、拓展消费方面还存在缺乏必要的公共设施和场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不够以及街区内历史建筑利用保护乏力等问题。

  民革江西省委会集体提案建议,对历史建筑进行抢救性保护,采用“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的方式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有机更新,实施街区功能和品质提升工程,有效改善街区人居环境,提升游客消费体验。同时,植入与街区文脉传承相适应的沉浸式消费体验场景,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间,用文化赋能提升消费能级。

  ●关于地名文化保护

  目前,我省部分地方对于地名文化的建设与保护,尤其是在新地名的命名上仍然存在命名与使用规范性不够、地名命名的程序标准不够完善、地名文化尚未得到有效传承等不足之处。民进江西省委会建议,尽快将《地名规划》纳入各地规划体系,制定严格的地名审批程序,推进地名文化保护管理及地名变更的程序化与规范化。

  ●关于唱响万寿宫品牌

  南昌市万寿宫是赣鄱文化的典型代表符号,最早为纪念治水救灾的许逊而建,后随着赣商敢闯敢干“开枝散叶”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形成千年千座万寿宫(暨江西会馆)。同时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万寿宫也曾见证历史、留下“红色印记”。

  为进一步发掘万寿宫历史文化,打响“万寿宫”品牌,省政协委员王光建议,在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世界赣商大会中,将表彰“回乡投资优秀赣商”等会议举办地定在南昌铁柱万寿宫(历史上曾作为南昌总商会)进行,将江西打造为“天下万寿宫”和天下赣商的寻根之地。

  ●关于文旅人才队伍建设

  民进江西省委会调研发现,虽然我省文旅人才队伍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但与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战略需求相比尚有差距。

  民进江西省委会集体提案建议,相关部门根据我省文博、旅游规划与设计等文旅人才的紧缺程度,特别是对于供需矛盾突出的专业人才建立预警机制,并及时给予政策扶持;建议筹建“江西文化和旅游学院”或“江西文化和旅游职业大学”,努力构建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李巧

  值班编辑:周章云

  值班审核:金路遥

  值班编委:傅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