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们这么“赣”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3年01月13日     |    制作:  江南小编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章娜

  1月11日,在江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省长叶建春作政府工作报告,他指出,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今年,全省要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

  【2022年回顾】

  ——经济运行企稳向好。

  出台降本增效“30条”、纾困解难“28条”、稳经济“43条”及接续措施“24条”,为市场主体减负超2000亿元。

  丰电三期、宜春至遂川高速公路、共青城通用机场、信江八字嘴航电枢纽、吉利新能源城市商用车、格力电器(赣州)智能制造基地等投运投产,沪昆高速改扩建、昌九高铁、长赣高铁、瑞梅铁路、梅江灌区、武汉至南昌特高压工程、奉新抽水蓄能电站、富士康工业互联智能制造、晶科能源24GW光伏组件等开工建设。

  预计GDP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转型升级持续深化。

  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通过验收,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国家中药先进制造与现代中药产业创新中心落地,全球陶瓷产品创新中心启动建设,国内首条稀土永磁磁浮轨道工程试验线竣工,江西师大一号环境遥感卫星成功发射,我省首个农业领域“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批立项。

  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南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全国唯一锂电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跃居全国第4位,算力整体规模居全国第11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望达7.5%。

  ——市场活力更大激发。

  全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营商环境明显提升,净增市场主体80.2万户,实有市场主体超480万户。省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赣服通”5.0版、“赣政通”2.0版和“惠企通”上线,全国首个政务服务数字人“小赣事”上岗。

  新增上市公司14家,创历史最好成绩。

  ——协同发展继续推进。

  出台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推动南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支持赣江新区激发活力增强实力等政策措施,赣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

  在全国省级率先出台促进山茶油产业发展条例,宜黄、南城、横峰、湘东区入选国家级制种大县,婺源、瑞昌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于都、泰和、鄱阳、浮梁入选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部省共建长江江豚保护基地开工。上堡梯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全省PM2.5年平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6.2%,再创历史新高。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城镇新增就业、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13%、121.4%。

  预计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左右。

  开展赣鄱无农民工欠薪项目试点,上线“农民工”地图,59万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乡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启动,探索开展高校分类管理和本科新生学分制收费改革。

  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获批,中国肝病基因工程创新中心落户,我省首个自主研发道地药材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发布。

  【五年成就】

  经过全省上下不懈努力,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本届政府目标胜利实现,全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新征程。

  经济发展量质双升。

  GDP突破3万亿元,全国排名由第18位前移至第15位,人均突破1万美元;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居全国第13位,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33%左右居全国前列,进入新兴工业大省行列。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5%,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居全国第8位。

  改革开放走深走实。

  “赣服通”、“赣政通”、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等平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国有企业资产突破7万亿元,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突破5万亿元,A股上市公司实现倍增,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突破5000亿元。

  6家企业入选“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数量居全国第4位;外贸进出口、对外直接投资均实现翻番,利用省外项目资金突破万亿元。

  区域城乡协调共进。

  铁路运营里程突破5000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实现翻番,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700公里,“一主一次五支” 机场格局基本形成,油气长输管道运营里程突破4000公里,电网迈入特高压时代,5G网络实现“乡乡通”。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97%的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

  生态优势巩固提升。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阶段性任务全面完成。

  设区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空气质量居中部地区第1位、全国前列。

  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2位,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实现设区市全覆盖。

  人民生活全面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万元。全域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并向优质均衡迈进,学前教育毛入学率突破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50%。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人均待遇水平居中部地区第1位,连续3年获评“健康中国行动优秀省份”。

  政府效能明显增强。

  17项工作获2022年国务院督查激励、创历史最好水平。建立解决制约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突出难题长效机制,6轮次征集梳理的1333个问题如期办结。建立及时奖励制度,对128个集体和49名个人进行奖励。“三公”经费支出连续9年下降。

  【五年蓝图】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目标任务——

  地区生产总值4.3万亿元左右。R&D经费支出年均增速14%以上,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入全国中上游。

  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5%以上,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基本形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0%左右。

  营商环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保持平稳。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6%左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镇新增就业200万人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5.5%。

  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稳定在98.2%以上。

  战略支撑

  围绕全面建设“六个江西”,重点实施九大战略。

  扩大内需战略。实施项目建设滚动投资计划,深入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加快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

  科教兴省战略。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协同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打造天下英才重要首选地。

  工业强省战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未来产业培育创新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加快建设质量强省,重塑“江西制造”辉煌。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彰显各地优势,促进跨区域联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强省建设,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

  高水平开放战略。加快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全面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长江中游三省战略合作,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

  绿色提升战略。持续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样板。

  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努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安全发展战略。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实现路径

  着力实施九大工程。

  “一号发展工程”。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智联江西”,打造中部地区数字产业发展集聚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先行区、场景创新应用先导区、数字营商环境示范区。

  “一号改革工程”。深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争创全国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省份,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创新四率”提升工程。纵深推进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开展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创新成果转化等攻坚行动,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效能。

  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健全政策扶持体系,为市场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开发区改革创新工程。以聚焦主责主业为导向,以管理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小管委会+大公司”为主要模式,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理顺体制机制,创新运营模式,完善监督体系,加快打造全省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创新发展的示范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招大引强工程。坚持定向招商、精准招商,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企业,深入实施招大引强“五大行动计划”,着力引进一批符合我省发展战略的优强项目。

  “两山”转化工程。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全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先行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样板区。

  稳岗扩岗工程。落实稳岗补贴政策,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创新发展,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惠民暖心工程。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打造文化繁荣的现代化社会文明、惠及全民的现代化美好生活、精准高效的现代化治理格局。

  【展望2023】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坚持稳字当头,力促经济回归潜在增长水平。

  促进经济循环畅通。支持南昌、赣州、九江、鹰潭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深化“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确保县级有集配中心、乡镇有集配站点、村级集配网点覆盖率60%以上。实施商贸流通主体培育工程,净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500家左右。

  促进投资扩围增效。实施省大中型项目3527个,年度投资1.56万亿元左右。基础设施方面,建成昌景黄高铁、九江高铁枢纽、信丰至南雄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定南、南城、贵溪通用机场等项目,力争鄱阳湖水利枢纽早日开工。公共服务方面,建成南昌现代职教城、新余职教中心仙女湖校区等项目,开工南昌大学二附院鹰潭医院等项目。产业升级方面,推动中国电信中部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西分中心建设,统筹构建“一核四副两备”的全省大数据中心布局;实施工业企业技改项目3000个左右,加快航空、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升级改造一批商贸中心、步行街。深入实施“赣出精品”工程,办好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三百”文旅消费季等活动。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和首店经济、首发经济。深入开展家电以旧换新等活动。支持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大力发展低空经济。评选一批“风景独好”旅游名县名村镇名景区,实施旅游景区业态提升计划、“引客入赣”计划。

  强化创新第一动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提速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升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等带动能力,力争庐山国家植物园和国家稀土创新中心获批、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重组,复合半导体江西省实验室挂牌并启动建设,筹建省航空航天复合材料设计制造检测集成工程中心。

  力争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9%以上、4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

  系统增强“一号发展工程”牵引效应。出台数字经济发展支持政策,提高数字经济基金使用效能,谋划建设江西先进算力中心。推进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培育数字经济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各100家以上。

  构建“2+6+N”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万亿级、五千亿级、千亿级“产业矩阵”。实施优质企业群体培育行动,培育一批制造业“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大释放发展活力。

  对标一流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质效。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加快“赣服通”“赣政通”“惠企通”等平台迭代升级,全面落实“一网选中介”。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打造企业和群众诉求统一受理、转办、查询、回访、评价平台,实现“一号诉求”、“一号响应”。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实施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做优做强做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持续破除影响平等准入壁垒,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深入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力争新增上市公司12家。

  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深赣港产城特别合作区、赣闽产业合作示范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江西)等建设。全面推进昌北机场三期、赣州航空口岸建设,提升赣州国际陆港、南昌国际陆港、鹰潭国际陆港、九江区域航运中心等口岸能级。办好世界VR产业大会、世界赣商大会、第32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等活动。

  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增强多极支撑格局。

  加快构建优势互补区域发展格局。支持南昌打造“一枢纽四中心”、规划建设未来科学城。深化赣江新区运行机制改革。支持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抚州建设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协作区。推进赣州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支持上饶打造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和光伏新能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景德镇建好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鹰潭打造全省万亿有色产业集群核心区、萍乡建设高质量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赣湘边区域物流分拨集散中心、宜春争创国家级锂电新能源集群、新余打造京东合作区域中心和全国最大的百度数据标注基地、吉安打造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和全国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150万亩、改造提升110万亩,确保粮食总产430亿斤以上。推进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建设,富硒功能农业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完成2022年纳入计划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7.56万户、城镇棚户区13.2万套。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高品质智慧社区试点和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

  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公益性岗位新增安置残疾人就业1万人以上。开展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0亿元以上。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园区企业及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做好被征地农民、退捕渔民参加养老保险工作。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抚恤补助等保障标准,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为孕产妇免费提供出生缺陷防控服务。改造提升乡镇敬老院200所,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3万张,继续为1.2万户以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

  全面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大力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高校全覆盖,基本实现智慧校园全覆盖。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提高基本药物使用占比。实施“樟树药都振兴工程”“旴江医学复兴工程”“热敏灸推广工程”。推进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

  加快建设美丽江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南昌、吉安国家废旧物质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建设,支持九江、赣州、吉安、抚州建设全国“无废城市”。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建设,打造一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可持续性。深入实施新“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支持抚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支持武功山创建世界地质公园、井冈山创建国家公园。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域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深化抚州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九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努力为全国提供更多江西方案。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西。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整准确全面落实中央疫情防控政策,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加强基层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加大网贷平台、私募基金等风险防控与处置力度,依法严惩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因城施策、租购并举,做实房地产“三保”工作。

  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探索具有江西特色的新时代“红色文化+社会治理”模式。加快智能安防小区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

  全面提升整体安全水平。建成省应急管理综合保障基地,力争开工建设省应急指挥中心、省综合应急(航空救援)装备物资储备库。推进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地震等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建设和雷电灾害综合治理。

  提高新形势下“五型”政府建设质量,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坚守忠诚为政。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和省委要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计划,夯实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

  坚持科学施政。深入实施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全省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成一体化数字基座,基本形成大平台共享、大数据慧治、大系统共治的顶层构架。

  坚定依法行政。全面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坚决防止清单之外违法实施行政许可。

  坚决从严治政。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坚持风腐同治,一体推进“三不腐”。规范权力运行,严防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代言人、代理人,严防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影响力谋私贪腐。

  值班编辑:周章云

  值班审核:金路遥

  值班编委:傅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