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原创手绘致敬中国航天人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3年01月09日     |    制作:  严佳成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报讯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综合报道:随着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9日清晨从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中国航天取得2023年“开门红”。这也是文昌航天发射场建成使用后首次执行中国航天新年度首发任务。

  2022年,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2023年,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安排超50次宇航发射任务;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开展嫦娥七号、天问二号等型号研制工作;完成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飞。同时,今年载人空间站工程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模式。

  千年仰望,梦圆今朝。作为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庞大、系统组成最为复杂、技术难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航天重大工程,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项以来,30年间先后发射15艘神舟飞船,成功将16名航天员、26人次顺利送入太空。

  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今天,本报推出中国载人航天30年特别策划——《“天宫”圆梦之路》,用原创手绘致敬中国航天人。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

——载人航天精神

手绘/周佳睿

      

逐梦苍穹 志存高远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评论员 张建新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并指出,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

  是的,梦想如此瑰丽照进现实,就连迎新也“会当凌绝顶”。在距地400多公里的天宫空间站上,中国航天员拍下了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并感叹“祖国与苍穹同高,天宫会日月争辉”。

  令人仰望的天宫空间站,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历经30年风雨坎坷,终于大“宫”告成,可喜可贺,可敬可爱,可赞可期……

  逐梦苍穹,每一步突破都是创造历史。

  泰戈尔说过,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三室三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项以来,30年间每一次突破和超越,都是在书写历史。这,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嫦娥奔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墨子传信、羲和逐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逐梦苍穹,“感觉良好”背后是艰辛付出。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在观看飞船发射直播视频时,我们已习惯于听到航天员招牌式回答“感觉良好”。然而,这轻松语句的背后,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无私奉献。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日复一日的极限考验。“清寒枯苦飞天路,明净坚贞报国心”——江西籍航天员邓清明,多次作为备份航天员,但从未放松,25年磨一剑,终圆梦。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航天人奋勇拼搏,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涵养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

  逐梦苍穹,航天科技蕴含价值超想象。

  天地辉映神舟号,岁月不负摘星人。发展航天事业,高投入能够带来高产出——据测算,可以达到1∶10以上的投入产出比。我省广昌县正是依托“太空莲”,让当地农民走上了共富之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年来,初步统计有4000余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我们的生活,正在因航天科技的发展而更美好:足不出户,有“风云”为你预知天象;出门在外,有“北斗”给你陪伴导航;地处偏远,也有通信卫星助你联网无忧……

  逐梦苍穹,中国彰显大国格局与气度。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太空领域,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国际合作。据《自然》杂志报道,至少有1000项科学实验将在天宫空间站进行,其中大部分涉及中国研究人员,但也包括来自其他17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人员领导的研究项目。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三号系统开通服务以来,已在全球一半以上国家和地区应用……开放合作,共赢共进,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博大胸怀。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来。”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三十载筚路蓝缕,中国载人航天逐梦苍穹,志存高远,并将继续书写不朽传奇!

  抬头,仰望星空;俯首,脚踏实地。

  致敬中国航天人!致敬拼搏者!

  值班编辑:严佳成

  值班审核:金路遥

  值班编委:傅爱华

  更多看点:

  江西进入“两会时间”,有这些议程

  带头扑灭山火!丰城好汉谭志明获万元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