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度 探新路 有温度 ——萍乡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2年09月21日     |    制作:  严佳成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案件受理不用求人、案件审理依法依规、案件执行便捷高效、司法服务暖心爽心。”近日,记者在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法治化营商环境办公室采访时,墙上的这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据介绍,萍乡法院秉持初心、赓续血脉,从前人手中接过接力棒,将提升司法服务保障作为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精准服务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扎实的工作举措在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中展现担当作为、贡献法院力量。

  强力度:深化府院联动,合力 “破陈出清”

  探索之火一经点燃,生生不息。如何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的作用,让企业在破产中复活?萍乡法院一直在追寻。

  作为曾经的矿产资源大市,萍乡与全国绝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面临着资源枯竭、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中小企业破产重整成为萍乡经济发展的一道坎。

  今年5月,萍乡中院召开了全市第一次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全省首份《关于深化府院联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通过摸查全市“僵尸企业”,建立了“僵尸企业”专项档案,出台了全省首份《关于“僵尸企业”司法出清的工作指南》,对司法出清工作进行梳理。

  行走在赣西大地,随处可见的工厂,擘画了这座城市的繁荣,江西正大陶瓷有限公司是这座城市繁荣的见证。自2013年至2018年,该公司年均纳税超1000万元,后因经营管理不善及资金链断裂等原因陷入困境,于2019年6月19日停产,法定代表人失联。截至2020年12月,正大陶瓷公司负债约5.7亿元,金融机构抵押贷款2.2亿元,拖欠职工社保费用和工资1740万元。

  2020年5月,萍乡中院强制执行拍卖该公司资产,最终以1.9039亿元流拍。面对资产流拍且流拍价低于抵押债权金额、职工债权无法保障、过剩产能不能出清、大量劳动力闲置等矛盾交织的情况,萍乡中院积极运用“府院联动机制”破解难题,创新执行与破产程序无缝衔接模式。由湘东区政府启动紧急招商程序,以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以流拍价接盘,资产处置后立即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2021年1月,江西华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流拍价1.9039亿元受让正大陶瓷公司整体资产,解决了清理“僵尸企业”“钱从哪里来”的难题。此后,该案进入破产程序,经法院与金融机构多次联席会议协商,各抵押权人向法院出具书面承诺,让渡部分资金进入破产程序,用于清偿正大陶瓷公司拖欠的职工工资及安置费用,最终1200多名职工债权实现“从无到有”“从不可能到可能”,655亩工业用地和附着资产被成功盘活,成功实现“腾笼换鸟”。2022年3月18日,萍乡中院依法裁定终结破产程序。

  正大陶瓷破产清算案是萍乡法院深化府院联动机制,服务保障双“一号工程”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萍乡两级法院共审结破产案件31件,司法出清31个“僵尸企业”,依法移送审查“执转破”案件27件,受理24件,共盘活土地1264.33亩,厂房37万余平方米,其他房产5万平方米,引进企业项目19个。

  有温度:延伸司法职能,入园为企护航

  法院办的是案子,暖的是人心。记者在萍乡中院大门外抬头仰望,空调外机下的条条锈迹、外墙上密密麻麻的马赛克砖暗示着这栋大楼的历史。但寒酸的大楼掩饰不住内在的“气质”,走进诉讼服务中心,现代化信息服务设备一应俱全,诉讼服务从线下的暖心爽心延伸到线上的一键到达。

  “周法官,我已经在手机上收到判决书了,现在方便多了,不用来回跑。”这是萍乡中院法官周丽娜案件当事人的感慨,也是萍乡法院送达场景的一个缩影。

  今年1月开始,萍乡市两级法院积极应用三书电子送达平台,让数字红利最大程度惠及社会大众,“三书”一触即达,当事人无需往返法院,在手机上即可收到正式的裁判文书,节约了司法、邮政和交通资源。2022年1月至今,萍乡两级法院三书电子送达共计发送15798人次,电子送达成功率92.58%,平均耗时8.08小时,节省邮寄费用约40万元。

  除了提供便捷高效的电子送达服务,萍乡中院紧扣“纾解一批困难企业、出清一批僵尸企业、盘活一批闲置资产、建立一批长效机制”的“四个一”目标要求,开展全市法院入园助企护航行动。

  “‘受疫情影响,货款回不来,贷款贷不到,眼看就要停产了’‘资金一断,催款的催货的都找上门来,但又没到打官司的地步,真是不知道怎么办了’……我们走访企业时,经常会被问到这些问题,企业都很相信我们法院,希望法院能够给他们提供专业的司法解答。”萍乡中院民二庭庭长黄薇告诉记者。

  通过建立“法官+企业”制度,加强与政府、民营企业的协作互动,合力构建让企业省心、暖心、安心的创业软环境;由院领导带头深入挂点工业园区,详细了解企业在产品研发、经济发展以及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开“良方”,靶向发力,帮助企业把脉问诊、纾困解难,确保入园助企护航行动取得更大实效。

  截至目前,萍乡两级法院通过细致梳理入园助企护航行动的57家重点服务企业和挂点法官名单,已经明确了21个目标案件,在全市各工业园设立法官工作站34个。

  探新路:创新知产审判,探索知行实践

  电瓷制造是萍乡的传统优势产业,怎样创新、谁来创新、创新有无必要?帮助传统制造业跟上市场发展大潮流,法院又能怎样出一份力?

  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为萍乡电瓷产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萍乡中院在全省中院率先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的工作方案》,挂牌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各县区法院辖区内的知识产权刑事一审案件统一由芦溪法院集中进行管辖管理。

  在深入园区企业调研时,记者也深入了解到,萍乡中院在园区设立了入园助企法官服务站,了解企业司法需求,确定法院服务企业名单,帮助辖区企业维护知识产权,该院审理的《北京某信息技术公司与萍乡市某信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作为数字经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在全省发布。

  此外,为了帮助萍乡电瓷等传统制造业重新激发生产潜力,萍乡中院牵头促成芦溪法院与萍乡学院签订合作共建协议。首创法院-高校-企业联动机制,通过设立知识产权法学教学实践基地,组织专家对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宣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电瓷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进行探索。

  “萍乡法院会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继续拓宽司法服务路径,创新服务举措,切实解决群众、企业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问题,着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法治化营商环境。”萍乡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胡俊涛表示。

  文/图 刘剑 徐晶 本报全媒体记者章娜

  值班编辑:严佳成

  值班审核:金路遥

  值班编委:黄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