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城里|今年夏天,有什么不一样?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2年08月09日     |    制作:  江南小编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人们常调侃说:夏日续命三件套——空调、西瓜和Wi-Fi。但是今夏,面对居高不下的室外气温,纳凉神器空调居然也“失灵”了。高温天容易没胃口,特别是对于“煮妇”们来说,大夏天要安排好一家人的伙食,真是个难题。在社交媒体上,今年江西人饭桌的话题却突然火爆——说的是夏日饭桌三件套,你们知道吗?火热的夏天,玩水成为主要户外活动,以前大多去泳池里游泳,今年玩水的花样也在更新,溯溪、桨板都来抢镜。三伏天还在继续,本期洪城里一起来看看,这个夏天有点什么不一样?

  01.

  夏日续命三件套:

  空调、西瓜和Wi-Fi

  今年空调怎么不顶用了?

  空调、西瓜和Wi-Fi,这些年来一直被戏称为夏天续命三件套,而在这三件套中,空调永远在C位,面对持续不下的高温天气,许多市民直呼“这条命是空调给的”。今年夏天与往年相比显得更热,对空调的需求就更大了,但许多市民发现,自家的空调在“消极怠工”,制冷效果与往年相比差了许多。

  “今年空调好像不顶用了。”小陈住在南昌市新建区文化大道,每年夏天他家的空调都会维持在26℃左右,并且睡觉前会定好3个小时后关闭,不会彻夜开着,“我觉得这个温度最舒服”。但是今年自从南昌进入三伏天以来,陈先生明显感觉到温度相比往年更高了,从小区门口走到家才2分钟,脖子就湿了。因此下班回家后他会立马先将空调调至16℃,等房间迅速冷下来后再慢慢调高温度,并且开一整晚。最近一周,南昌的最高气温达39℃,小陈却发现他家空调的制冷效果不好了,“我已经调到22℃了,还是感觉不凉快。”对此,他非常疑惑。

  同样受这个困扰的还有“90后”的小赵。下班回到出租房后,对她来说,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在空调房间里吃着西瓜追剧。可最近她发现房间明明开了空调,却怎么也凉不下去。“昨天凌晨1点,我都被热醒了。”起初她认为是空调有问题,等叫来空调维修工却被告知,空调本身是没有问题,这个现象主要是室外温度过高导致。而此前空调也从没遇到这种情况。小赵很疑惑,空调本来就是在高温天气下使用的,怎么还会因为温度太高“怠工”呢?

  “空调在高温下制冷效果会变差”的说法在今年夏天广为流传。关于小赵的疑惑,格力空调的维修工程师郑文表示,空调在高温天气下制冷变差的情况确实存在,像南昌这种连续多日最高气温持续在39℃的城市,室外地表温度最高会超过60℃,空调将达到设计运行范围的临界点,的确会出现制冷效果越来越差的状况,“这是外界环境造成的,不是空调出故障”。

  “这与空调的工作原理有关。”郑文继续介绍道,“空调的制冷主要是靠液态的制冷剂经过压缩机后压成高压的气体吸热降温。其实就相当于人们运动后满头大汗时,有风吹过就会感到更加凉快,是一个道理。因为空气的流动使汗水蒸发得更快,把身体表面的热量快速带走。空调也是利用液体的汽化来制冷。”

  制冷效果靠的是液态的制冷剂转化成冷气,但是只往空调里灌制冷剂在这样高温天气下是不行的,因为空调制冷是一个巧妙的循环过程。室外机的冷凝器功能是把被压缩机处理后的高压气态制冷剂降温,让它们重新变回液体进入蒸发器形成冷气。“而环境温度高了,散热效率自然会下降,气态就不易冷凝成液态,所以制冷效果会差一点。”

  空调如何避免出现制冷效果差的问题?郑文告诉我们,首先应该将外机放置于阴凉处,尽量避免暴晒。并且要在室外机周围留有足够的散热空间,不要与其他室外机安装在同一区域,造成环境温度过高;其次是空调温度的设置,无论是刚开始进房间睡觉还是进入睡眠,都可以保持在26℃。

  空调温度可设置保持在26℃

  这其实是今年炎夏如何有效使用空调的问题,也是小赵的另一个困惑。在这么热的夏天里,是不是进房间就要把空调温度直接开到16℃,让房间瞬间冷得像冰库呢?

  “很多年轻朋友喜欢一进房间,就把空调温度设置到最低,然后希望房间温度快速降下来。在这样的酷暑天,这种急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建议这么做。因为空调温度越低对压缩机的要求就越高,就好像开车瞬间提速也是对发动机的考验,一进屋就把空调温度设成16℃,次数多了就会影响空调制冷效果,进而影响空调的使用寿命。将温度保持在26℃,既能让空调制冷正常运行又能节省电,而且制冷效果不会比开到16℃时候差多少。”

  就在这两天,小赵在朋友圈也看到了房东发布了关于空调使用的温馨提示:请把温度调至26℃以上。

  02.

  江西饭桌三件套:

  空心菜、豆角、丝瓜

  小龙虾怎么不火了?

  在高温天气,清爽不油腻的菜品成为家庭饭桌上的常客。今年夏天,江西人的餐桌上有什么不一样?

  最近,“江西人饭桌上吃什么菜”的话题引发共鸣,有网友晒出今夏饭桌上常见的蔬菜主角:豆角、空心菜、丝瓜,并调侃其为江西饭桌上的“三件套”。

  这也引得不少网友加入讨论的队伍,苦瓜、茄子、辣椒、冬瓜等蔬菜品种纷纷加入“战局”。虽然是品种看起来丰富一些,但仍然有人吐槽“吃来吃去就是这些菜”。看似无聊的讨论,也因为夏季蔬菜品种不多使得大家“战线”一致。

  乏善可陈的饭桌已经不能吸引大家的食欲,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往年霸屏的小龙虾似乎今年也开始走低。在“90后”吃货达人小曾的眼里,往年几乎是隔三岔五就要吃一回小龙虾,不管是朋友聚会,还是同事约饭,小龙虾几乎成为夏日聚会首选,但是今年也才吃过四五次,甚至还有几次是在家里当大厨,小龙虾似乎真的“过气”了。

  在小曾看来,小龙虾的旺季主要是在4月至7月份,今年4月他就开始嘴馋小龙虾,因为刚刚上市的时候最能激发吃货们的食欲。但是到了6月,小曾发现今年小龙虾的肉质、口感也与往年有较大差距。

夏天的网红爆品小龙虾

  在走访部分餐馆后记者发现,目前小龙虾虽然仍是不少店里的招牌菜,但是点单率明显不高。“今天我们店才卖出两份小龙虾,现在生意不好做了。”在红谷滩万达金街的一家川菜馆里,老板叹气说道,68元一份的小龙虾作为店内的主推菜品,一份大约有1公斤,“现在小龙虾涨价了,市面上好一点的小龙虾要20元左右1公斤,往年才不到10元1公斤。”据店主介绍,小龙虾主要是作为店内引流菜品,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涂女士是红谷滩某烧烤店的员工,她介绍道:“今年我们店里龙虾卖得最火的时候在6月份,那个时候小龙虾价格相对比较低,生意自然还不错。现在可能是价格高了,吃的人就少了。”晚上的烧烤摊还有不少居民在撸串享受夜宵生活,但记者在大多数餐桌上都未能见到小龙虾的身影。

  据美团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1~5月,小龙虾消费同比去年有所降温,订单量同比增长只有7%,消费金额甚至下滑了5%。另外,旺季的时间缩短了。2018年之前,小龙虾可以经营7个月,从5月份一直火爆到11月份,真正的消费高潮是在七夕前后。

  但现在,从3月份热度就开始,一路高潮来到5月,一过5月就断崖式下滑,因此门店只有3~4个月的生意,萎缩达50%。也就是说,在小龙虾肉质最好的时段,生意却下滑了。这也造成了一个循环效应,消费端出现了巨大的空窗期,因此,下一年的消费热度有可能继续提前,消费高潮来得快、升得猛,但去得也快。

  03.

  户外三件套:

  露营、桨板、溯溪

  年轻人夏天的快乐在水里

  在草地运动“收割”了一批年轻人之后,随着夏日的到来,户外水上运动开始成为新主流。往日在赣江游泳的年轻人,在社交属性活动加持下,找到了更潮流的新玩法。

  今年夏天,山间溪畔的风光仍然是大家最向往的地方:支上一个帐篷,带上水果、饮品,一组组在大自然小溪中的嬉水图成为今夏朋友圈刷屏的热门照片,南昌梅岭的楠坪古村、武宁的牛鼻孔、靖安、奉新等多地成为溯溪的好去处。

  什么是溯溪?黄云峰是奉新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早在7年前就接触到溯溪这项户外体验。“从登山运动中独立出来的溯溪,主要是沿着溪谷逆流而上,寻找溪流的源头。江西山系资源丰富,有很多地方适合溯溪这项户外运动。专业的溯溪其实是需要一定的户外经验。”在黄云峰眼里,溯溪更像是一种在水中徒步的过程,今年夏天的炎热也让不少市民选择外出寻一处纳凉避暑地,探寻山间野趣。

  黄云峰带着团队一起溯溪

  随着露营的火热,露营+溯溪的玩法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加入。7月30日,黄云峰带领着小团队在奉新附近的一条小溪流进行溯溪运动。相比于专业的溯溪,黄云峰对这种体验式溯溪设计的路线则相对比较简单:2个小时的溯溪路线,顺着细流向上走去,可以感受溪流从脚边穿过的清凉之感,也可以体验水中徒步的快感。

  黄云峰提醒,由于是水上运动,选择速干衣与适合的运动鞋十分重要。如果在没有专业人士带领的情况下,大家可以选择相对稳定的小溪流域进行活动。而溯溪之后,在溪边享受露营时光则是大家最喜欢的环节,支起帐篷,摆两三把露营椅,享受夏天的快乐。当前,溯溪的走红也带来不少环境隐忧,黄云峰希望大家在体验户外运动快乐之余,可以将垃圾打包带走。

  溪水中冰镇的食物

  除了溯溪之外,桨板也成为今年夏天流行的户外水上运动。“我是在小红书被种草的。”蔡瑞莹是一名水上运动爱好者,从今年6月开始,一周一次的桨板运动成为她固定的户外活动方式。“我买的都是入门的装备,花了1000多元。”除了桨板,救生衣、防滑鞋和防水包也是必需品。

  “因为天气太热了,所以我都会在傍晚去玩。”平时下班后,蔡瑞莹会在赣江划,休息日则会跑去南昌周边地区玩。“划桨板时我觉得自己就像在水上漂,非常酷。”同时,划桨板还能锻炼身体,“划桨板很考验身体的核心力量,能够训练到全身的肌肉,每次划完我都会有一种酸爽的感觉。”

  “因为桨板这项运动,我认识了很多朋友。”蔡瑞莹和她的板友结识于网络的桨板群,后来通过几次线下组团划桨板,他们成立了一个野生桨板兴趣团,团里有40人,任何时候都可以组队去玩。

  桨板运动自带社交属性让年轻人更加喜欢它,“桨板今年真的火了,就像飞盘一样。”“一期一会”线下活动组织负责人周颖,从去年开始就组织过桨板活动,但今年报名参加的人明显多了。酷暑之下,大家一起“漂”在水上,比起传统的水上运动,桨板更自由,“桨板最考验的是平衡性,掌握平衡性之后,大家可以在桨板上玩飞盘,或者创造一些游戏都是可以的。”

  大家在桨板上玩飞盘

  目前,玩桨板的门槛并不高,一块入门级别的桨板价格为700元至800元,好一点的则要上千元,追求品质和专业的玩家也会尝试硬板。在周颖看来,过去玩桨板更像露营的配套活动,而现在随着大家对桨板的接受度增加,更多人是冲着桨板这项户外水上运动而来。比起赣江这样城市中心的水域,周颖更倾向于选择南昌周边的小众水域,“这样大家也可以享受无人的户外美景,更加放松身心。”

  无论是溯溪还是桨板的走红,原本小众的户外运动走向大众化,户外运动从业者老汤认为,当前小众户外运动更符合年轻人的运动需求以及个性化选择。另外一方面,由于疫情,小众户外活动成为大家放松寻找自我的一种方式,同时露营自带的社交属性,也可满足年轻人对于交友方面的需求,未来或将有更多的小众运动进入大众视野。

  文 | 赵琼、实习生张文琪

  图片 | Autism、受访者提供

  值班编辑:周章云

  值班审核:金路遥

  值班编委:朱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