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锋,幸运艺术人生与创作赣南老表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2年08月02日 | 制作: 严佳成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报讯 全媒体记者段萍报道:水墨人物画,是中国画里既有悠久人文传统又年轻的一个画种,自古以来涌现许多代表画家,表现技法得到传承与发展,尤其经过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积累,形式与技法上得到了质的飞跃发展,形成了当代水墨人物画的新传统。就像20多年前,赣南艺术家中很少有画水墨人物的,张启锋却独辟蹊径专注于赣南老表题材的水墨人物画,运用水墨写实手法,融西北的粗犷用笔和南方灵活的水墨于一体,塑造出一幅幅生动亲切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水墨人物。他常年下乡采风写生,令扎根生活的艺术更富有生命力,创作出众多富有民族特点和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成为赣南国画创作的佼佼者。

农村孩子与艺术结下美妙缘分
1960年出生于江西大余的张启锋曾就读赣南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艺术系,以及在广州美院进修中国画水墨人物画,他称40年前自己能考上大学简直就是“奇迹”,而创造“奇迹”的背后则是他与艺术之间那妙不可言的缘分。

张启锋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农村的孩子在50多年前原本是不可能接触和了解艺术。但幸运的是他6岁的时候,一位浙江美院毕业的亲戚从大城市下放来到家乡,“看了他画的肖像、水彩、国画以及带来的艺术书籍,对我特别有吸引力。”于是他开始临摹书中的作品和亲戚的绘画,当年亲戚赠送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术》杂志,他也收藏至今,“在民间几乎已经很难看到了。”
从小学到大学,张启锋十分热爱学习,且一直是位好学上进有着绘画特长的班长,但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想要考大学走上艺术之路,仍然有点天方夜谭。1976年高中毕业回乡的他当了半年矿工,做了半年农民,有次在村里的墙上绘制了一张巨幅的“生产队劳动示意图”,将村里的一田一树,一屋一景都细致地描绘在画中。这张图被当时下乡考察的县委书记看到后大为赞赏,与随行的公社和大队干部说“这小伙子有绘画艺术天赋,要发挥他的作用”,就这样张启锋被调到大队当宣传员,后又成为了一名乡文化站干部。

在文化站当站长的几年间,张启锋接待和陪同了很多到大余来采风的全国艺术家。如1980年5月,曾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的油画家陈坚来大余采风写生,创作陈毅在赣南三年游击战的题材,其至今陈列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的作品《艰苦岁月》,画里的一位游击队员就是以张启锋为形象绘画的。还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周兰嫂》也是讲述大余的革命故事,张启锋全程陪同作者周道银进行采风创作。
亲眼所见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富有饱满的激情以及不怕艰苦,他们在写生创作之余,在艺术上指点张启锋,对这个年轻人震撼很大,影响很深,“没有遇到这些艺术家我不会去考大学,是特殊的经历才导致我走上艺术之路。”1982年,张启锋考上赣南师范学院艺术系。
倾注于创作赣南老表的淳朴之美
张启锋绘画四十余年,赣南老表题材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也是其较为成熟的艺术表达。他的《老表》夺得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美展银奖,《赣南冬日》拿下全国青年书画展铜奖,《山里的老表》荣获2005年全国中国画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张启锋笔下的赣南老表具有独特的外貌特征,他们虽无北方人彪悍,却比南粤人强壮结实,由于长期生活在赣南山区,风吹日晒,皮肤黝黑,脸庞方正,眼睛与眉毛的距离较窄,眼窝稍陷,嘴巴厚实,中年以上的老表,脸上都布满了深而密的皱纹。通过他的画面就能让人深刻感受到,憨厚朴实的客家劳动人民骨子里具有吃苦耐劳的开垦精神。

人物画创作最重要的就是深入生活,张启锋常到集市上看老表赶圩,下乡采风走进老表家中。有一次给一位老大爷画像,对方热情地招待他喝酒吃果子,在画了两三个小时之后,还诚心诚意地要送他土特产,大爷说,“你是画家,能为我画像是我的荣幸”。还有一次在给老表画像时,对方突然晕倒了,很快苏醒后一个劲地给张启锋道歉,说自己患有眩晕症,没有提早告知吓到他了,连声表示对不起。“老表们的淳朴总是深深地打动我,让我在画中去表现他们的善良。”老表们处处可见的纯朴和谐之美,洋溢着浓浓的客家乡情,也给张启锋的创作带来无尽的激情和灵感。
人物画要达到感染人的艺术效果
笔墨当随时代,当代水墨人物画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用符合时代的语言符号和图式来表达当代人的心境。大约在5年前,张启锋在赣南老表题材的创作也紧随时代发展,从展现老表的生活状态转向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参与,体现人生价值的精神状态。

此时画面中的老表有的在扶贫,有的在田间劳动,有的进城创业,手法处理上也不单单是肖像,整张画场面更大,人群更多。如作品《蔬菜讲师》根据真人真事绘画,一位劳动模范老表致富以后,把自己的种菜技术传授给其他村民。张启锋展现的是他被大家团团围住的热烈场面。
创作中,他注重人物生动准确的造型刻画,人物脸部用笔力求精雕细写,着力于细微的表情刻画。衣着的处理上则求整体效果,大笔挥写,并兼于破墨、泼墨写意,使画面产生繁与简、粗与细、实与虚、黑与白的强烈对比。张启锋表示,以前绘画老表更注重写实,现在强调的是笔情墨趣,更追求中国画的韵味。“用线条来展现人物特征和造型特点,这也是我从具象到意象表现的转折点。”

如今老表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张启锋吸收水彩画的画法,强调光影效果和色彩冷暖对比,用色求丰富、求变化,一改水墨画用色单纯的画法,增强色彩的表现力。为了使画面更生动有趣,产生偶得的墨色趣味,在背景的虚处常用湿墨、宿墨互相渲染,以表现画面的空灵和意境。
张启锋认为,一张好的人物作品应该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展现被画者的精神面貌和独特的地域特征。同时,更要有对观者以触动感,可以让人与画面产生共鸣,绘画创作才能达到感染人的艺术效果。

张启锋简介:
赣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二十余次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画展,出版《中国美术家张启锋》画集、《张启锋国画作品集》《张启锋水墨人物画作品集》。
值班编辑:严佳成
值班审核:金路遥
值班编委:傅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