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城里|你好,万国英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2年06月30日     |    制作:  江南小编3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青苑的新的总店位于洪都中大道18号,那是江西图书城沿街商铺,和它的金域名都旗舰店一样,大门都开在立交桥底下。立交桥上的车水马龙和桥底那扇门里的静谧,象征着城市巨变的两面——速度越来越快的时候,我们更需要用阅读去寻觅一种宁静;站在书店门口,抬头看向天空只能看到狭长的一角,那是因为高耸的立交桥造成了视角的受限,这简直就是这家进入而立之年的独立书店30年路程的写照——尽管环境和空间越来越狭小和有压迫感,可骄傲的是这么多年就这么过来了,始终没有丢弃过自己的那方小天地。

  就在我站在青苑店门口一阵冥想之时,万国英从店里走出来把我叫醒了,还是那身装扮:袖套、围裙,青布衣服,不像个书店主理人,倒像个手艺人,一个在行当里坚持了30年的手艺人。30年来,万国英和她的青苑获奖无数,2019年,译林出版社30周年庆的时候,万国英受邀做过一个45分钟的主旨演讲,和她一起出现在演讲台上的是上海方所文化中心和当当的代表。这么多年来,它在国内独立书店的地位是和南京先锋、杭州晓风、广州方所,西安万邦……齐名的,无论是坚持的年份还是书店一贯保持的水准。可这种地位却总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根源就来自主理人万国英的这身打扮吧,低调不张扬,她一直觉得就是做了一件自己喜欢的事,至于名声和地位,那都是附属而来的,并非初心和本意,自然也就没必要刻意渲染和强调。

  青苑的这家新的总店既做零售也做批发,连同仓库一起占地达到了2000多平米,是它这么多次搬家中最大的一个店。“所幸是越搬越大,没有越搬越小,然后搬没了。”万国英笑着调侃。

  新店装修没有什么特别说道地方,古朴典雅,就是一家人文书店该有的样子。墙上挂着的那些句子是读者对它的肯定和热爱,“青苑不仅仅是一家书店,对于南昌的读书人来说,她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份精神姿态,一段成长记忆,一个读书人灵魂的栖息地。这些条幅当中,特别喜欢我省已故著名文史专家、诗人刘世南老先生写给青苑的这句:“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而这份滋味的确需要在这样一家书店才能品尝到。

  “目前每年全国50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大概40多万种书品,我要在这40万多种书里挑选到4到6万册上架。进门最前面摆放的基本上都是新书,左边墙上有周排行榜、月度排行榜。上面这排是商务的汉译名著系列,每个颜色代表一个门类;那一排是三联的新知文库;这边是理想国的M系列,M是英文镜子的开头字母,意思就是以他山之石为镜,照今日之中国……”她说到书就有种难掩的兴奋,这些书仿如她珍爱的孩子,如今终于给他们找到了一个宽敞舒适的栖居之地,让他们可以舒展自在地立在书架上,静待有缘人。

  就这样,在主人的介绍中,我们在一排排书架中穿行,穿过历史尘埃,穿过时间和空间,来到了书店最后的茶室。南昌的三月空气中尚有寒意,我们的采访或者说聊天在这咕嘟的开水声中开始,万国英和她的青苑30年征途,也在这不断升起的白色水汽中徐徐展开。

  来自上海的第一桶金

  青是年轻、生命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苑代表着小空间,自己的天地,这是万国英当年取这个名字的由来,只是连她自己也没想到,当初她想要的那个小空间,那方自己的小天地,30年之后能变成这么大一个空间,并成为这么多人的精神港湾。“我没想到自己会把开书店这事干30年。”万国英说话总是波澜不惊,温和平静,这样的人才能把一家独立书店开30年吧。

  青苑的布书包上有行小字,始于1992年。那一年,万国英20岁。中国台湾歌手陈升有首歌叫做《二十岁的眼泪》,里面有一句唱道,“二十岁的火光映在你坚定的脸上。泪干的男人呐开始了流浪的旅程”。陈升的这首歌是写给准备直面世界的20岁的男孩,这种坚定和茫然交织的心情适合很多刚走向社会的年轻人,无论男女。

  不过万国英创立青苑的时候,并没有多彷徨,关于开店的故事她讲述过很多次,外公的那间位于天灯下菜场附近的原做小茶馆的店面贡献了出来,解决了场所问题。同学刻的招牌,同学的父亲会做木工给打的书架,那个年代的人动手能力就是这么强,按照今天的话说,青苑就是众筹开起来的。

  万国英有5个兄弟姐妹,自己排行老么,老么总是叫父母又爱又怜,而且获得的自由也是最大,父母对她开书店的事,自始至终就没有反对过,哪怕在她最难的时候,更别说还有爱人老王几十年的支持。

  “我跟很多人讲过,开书店就是因为老王那句话‘你这么喜欢书,要么就开个书店吧,这样就能天天看书了’,我现在当然知道,喜欢吃冰淇淋是没必要非要开一家冰淇淋店的,可年轻时候是很容易被这种话说服。当然我并不后悔20岁的决定,只是如果能先知先觉看到那些要吃的苦和受得难,说不定就会选择别的一条路了。”

  “虽然我每次都说是在老王‘怂恿’下开的书店,但是说真要说到初心,我觉得可以追溯到更小的时候,从父亲的垦殖场里那些上海知青身上获得的滋养。”

  万国英从小没上过幼儿园,童年是在父亲的垦殖场里度过,是在田间河边长大的野孩子。父亲那时候是一家垦殖场的领导,垦殖场里有很多上海知青,那些上海知青会弹琴、绘画,还会做手工,梵高的《向日葵》在那时候就看过。不上幼儿园的日子里,就跟着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在田间河边玩耍,听他们唱歌、读书,她现在已经记不清那些歌曲和书都具体是什么,这种来自生活日常的滋养就是现在流行的美育,或者说素质教育就是那样悄然在万国英身上完成了。最近,她还经常梦到跟着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后面玩耍的画面,那样的童年真是开心呐,那时候的乡村是贫瘠却也是美的。

  小小的万国英当然看不懂《向日葵》,也听不懂琴声里的思乡情,可人文的种子就是这样播下的,很难说日后开书店和能坚持下去的初心,跟这些经历没关系。而和上海的渊源还远不止于儿时的启蒙,等到她开始做图书批发的时候,上海这座城市更是给了她莫大的帮助,她的第一桶金就是来自上海。

  上海历来就是出版重镇,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飘》《简爱》《雾都孤儿》等一大批世界名著在20世纪90年代是书市的硬通货,这些书的火爆程度在今天是很难想象地,还有上海少儿出版社的《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也是不愁卖,能拿到这些书足以说明江湖地位。

  今天名气很大的上海书展的前身是1987年创办的沪版图书订货会,1994年的图书订货会在宝钢举行,22岁的万国英初闯上海,只能简单听懂上海话,可是连她也说不清楚什么原因,她就是愿意主动去和上海译文这样的大出版社介绍自己,介绍青苑这家来自江西南昌的书店。今天万国英说起那段往事,也说不清为什么她就能够很快得到上海那些大出版社的信任,不但愿意在仅有的那些印数中挪一些给她,并且还允许她不用现款,可以赊账直接拿货走,卖了再转款。在很长一段时间,上海出版社的书籍占了青苑业务的半壁江山。

  30年间,万国英带着员工们,搬过了4次仓库,七八次店面,天灯下、丁公路、象山南路、北京西路、文教路口,直至2010搬入金域名都沿街的店铺,那是买下的店铺,青苑才开始有了一个不需要随时挪的窝。她说每次搬家都是读者推着往前,而她也实在不忍心看着他们蹲在地上看书看到腿发麻才站起。

  从书店女主人到书店主理人

  上海的厚爱让万国英挖到人生第一桶金,可尝到了图书批发业务的甜头,又是怎样把青苑经营图书的范围越变越窄的呢?青苑30年,从一家租书卖杂志的小门面成长为一家具有南昌文化地标意味的独立书店,而对于万国英来说,就是从书店女主人到书店主理人的过程。

  “我以前是不懂书的,是书店教会了也成全了我,书店就是一所大学,走进书店的一个个人都是老师,到今天我还是这么认为的。”万国英由衷地说。说起自己的阅读习惯,跟那个年代所有女孩一样,琼瑶、三毛、张爱玲……但是开书店之后,她最先当然要思考的问题当然是读者现在喜欢看什么书,自己要卖什么书?

  于是她开始热爱上在书店里当导购,青苑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围着老江西师大校址搬家,那一片有大学、电视台、省图书馆、省社科院,人文气氛非常浓厚,很多走进书店的读者都是教授学者,都是大家。她最喜欢的就是跟着他们身后,跟着他们找书,跟熟了就问问题,或者闲聊,就这样她学到很多东西,各个领域里的知识:经济、文学、历史……还包括思维方式到逻辑训练,这些都对她后来成长为一位书店主理人影响深远。

  “除了知识的积累,还有技能的训练。过去配书哪有电脑,完全靠大脑记忆,最后总结出数据。”万国英说起当年的全国图书订货会上,她和万圣书园、南京先锋书店、杭州晓风书店、广州学而优书店、重庆精典书店等老板们在酒店席地而坐,用笔在厚厚的书单里勾出你想要的书籍,然后大家畅想着书店的无限美好未来直到天边泛白,这些经历磨练着万国英的技能。

  “有次我在北京三里屯的三联书店逛了一圈,一个小姑娘进来问店员找书,店员说去查查电脑。我告诉小姑娘要找的书大概就在那边的哪排。店员瞪着眼睛看着我,对他来说好像很神奇,可其实这就是职业习惯。电脑是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可也让人类的很多功能越来越退化,很难说每一种便捷都是好事。”

  30年不断学习和积累,让万国英从书店女主人成长为一位书店主理人,她觉得除了必要的累积,更要向真正的专业人士学习。在她心里,万圣书园的刘苏里一直是她的老师,从他身上,她了解到书店主理人应该如何赋予一家独立书店以性格和灵魂。说得时髦点,就是调性,说实在些,就是水准和品味,她认为目前的青苑已经基本有了。万国英全程参与了高新图书馆的选书、配书和摆置,最后的呈现她觉得很满意和骄傲,因为保持了青苑的味道,同时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这样的业务是青苑目前的新业务范畴,也拓展着青苑的影响力,万国英希望青苑的调性能让更多人接受和喜欢。

  “在万圣书园看他们书籍陈列的关联性,以及不断变化的主题,那就是社会的晴雨表,而那些书籍一本本排在那里,就是一幅幅描摹社会的画卷。这就是一家独立书店最高的境界,我希望青苑有天能做到。”

  我希望青苑像盏灯 有灯就有人

  “30年中一路走过来,我觉得最难的时间就是现在,尽管我又开了一家更大的店。现在的艰难,第一波冲击来自网店,也就是当当京东卖书的时候,然后就是这次疫情。和我同时代开店还能坚持到现在的独立书店,不超过一个巴掌。”说到现在独立书店现在的处境,万国英不再波澜不惊,语气中开始显出无奈,深深的无奈。

  万国英说她当然理解那些在网上买便宜书的人,自己也会比较线上线下价格区别,然后下单,书籍也是一种商品,自然不能例外。但是现在给独立书店致命打击的是,线上和线下给予买家的优惠太不对等了,资本的雄厚,以及线上线下书店成本的不同,线上书店能够做到100送50,而出版社给到线下书店的最大折扣也就是六几折。

  价格是王道,如此不对等的折扣让线下书店在市场中处于极其不利地位,出版社的利润也被压榨得精光。而100送50这种活动引起的连锁反应就是,书的定价大幅上涨到100以上,而线下读者看到这个价格,书店又没法给到足够的优惠,拿起书的手在结账时候自然就会放下,“为情怀买单不能以牺牲读者的利益为代价”。

  “可网店和实体书店终究是不同的。网店的推荐不就是数据算法吗?而独立书店的陈列关乎主理人的想法,主理人确立寻书的逻辑,店员就是一个个编辑,他们提供寻书的途径。只有逛独立书店,才会收获到转角遇到好书的惊喜。”30年来,万国英掌舵着青苑,在市场中和其他书店竞争,从不断增长的房租人工等各种成本中保持盈利,这一次,她要和技术争夺读者。

  “有人说我不会变通,太古板,好多可以挣的钱不挣。以今天青苑的薄名和影响力,是可以挣一些块钱,可同时我就得放弃一些坚持了很久的东西。这世界变化太快了,变通之后很多人可以自我宽慰找到理由,可我不愿意让陪自己、陪青苑一起成长30年的读者觉得原来青苑也是会变的,我愿意成为他们最后的相信。”

  “忘了在哪里看过一段话,想和今天还有开书店梦想的年轻人共勉,‘人最高级的炫耀,是你这一生拒绝过什么。你能拒绝的东西里,藏着你不随波逐流的性格,和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骄傲。’这段话说的就是理想和现实的碰撞,而这种碰撞有时候是很残酷的,残酷就在要拒绝和舍弃,拒绝即将到手的支票,舍弃可以预见的人头攒动,同时还得心怀食指的那首诗——相信未来。”

  万国英每去到一个城市,第一个逛的地方就是书店,除了学习的目的之外,这么多年她越来越觉得,走进这个城市最知名的独立书店,是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性情。而她也越来越发现,自己喜欢一个城市的程度,永远与这个城市里面好书店的个数成正比。“如果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那么,书店无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塑造者。”万国英始终坚信这一点。

  采访的最后,说到对于青苑未来还有什么期望?还会迎来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吗?万国英微微笑着说,“我希望有,我期望当有人说起南昌这座城市的时候,说完八一起义滕王阁炒粉之后还能提到这座城市还有个青苑书店,值得一去。我更期望当他们来的时候,青苑还在,我也仍然在书店里,桌上有热腾腾茶,书架上有一排排书,书架前还有翻书的声音。如果说每家独立书店都是城市读书人心中的那盏灯,我希望青苑也是,它曾经很亮,未来它还能多亮照多远我不知道,可我会尽最大努力让它不灭。”

  后记

  两年前也差不多是现在季节,那时候疫情刚开始,万国英也在准备搬仓库,在那个小院里,在啪啪的打蚊子声中我们完成了采访,然后有了《青苑书店,难了》这篇文章。文章的标题取了“了”的多音,一方面想表达书店生存之难,同时想传递的是读者和青苑书店的难了情。

  两年过去,今年恰逢青苑成立30年,3月初我们又对万国英做了一次比聊天稍微正式点的采访,本想报道在3月中旬推出,没想到疫情突如其来,急刹车的状态下,很多事情就停滞了下来。如今重新听采访录音,惊觉从惊蛰到夏至,100多天已经匆匆而逝。

  可30年是没那么容易过去的,一万多天里,一座城的巨变,几代人的成长,成百上千颗种子在心中播撒、发芽,都可以发生,而坚持做一件事30年,谁都知道,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种不容易几乎是不可描述的,而只有投身其中,方知其中滋味。

  所以,我们不会也不想像上次那样,用太多笔墨去讲她面临的难,尽管这波疫情之下,青苑受到的冲击丝毫不比两年前小。这次,我们的视野更远,说一说万国英和青苑的共同成长的30年,书店和她彼此成全,还有青苑和这座城的彼此印证。

  不过我也必须从承认,写这个稿子的时候,内心总是不由自主涌起一种悲情,觉得自己在写一个没落的老行当,就像文字记者在今天的地位。采访结束的时候,万国英平淡地说,“如果哪天青苑关门了,那只能说明独立书店的生存空间确实没有了,这世界不需要独立书店,人们真的不再需要书籍了,而相信我也一定尽力了。”

  一座城一定要一家独立书店吗?纸质书会消亡吗?书籍会永远是人类的移动避难所吗?……问题可以一直问下去,答案却可能是一时半会无法获得的。那就在这座城还有这样一家独立书店的时候,去珍惜它,毕竟城市不会天然有一家独立书店,只是因为有了一直坚持的那个人,才会有那束光一直照耀。

  你好,进入而立之年的青苑,你好,万国英。这座城因你的坚持而收获赞誉,这份荣光也属于你和你的青苑。这座城的一代代人被青苑滋养然后散落四方,但这些种子都会长成大树的,这是书籍仍然在呈现的力量,而且我相信,这种力量在可以预见的很长的时间内不会消亡。

  (文/叶海波)

  值班编辑:周章云

  值班审核:金路遥

  值班编委:陈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