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生态立县”?吉安县定下目标任务

来源:  信息日报     |    日期:  2022年03月24日     |    制作:  周章云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去年,吉安县先后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县、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今年,吉安县又进一步确立推进“生态立县”战略的各项目标任务。对此,吉安县委书记傅小林做了哪些工作?

  吉安县委书记要求补齐“生态立县”短板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生态县、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近年来,吉安县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诸多成就。这得益于当地主官对“生态立县”战略的重视。

  1月9日,在2022年吉安县工作务虚会议上,县委书记傅小林提出,要大力推进“六县六区”发展战略,而补齐“生态立县”短板就属于“六县六区”发展战略的其中之一。

  为推进“生态立县”战略,连月来,傅小林多次开会部署吉安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去年12月31日,吉安县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暨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傅小林出席会议。

  他在会上表示,全县要坚定决心、克难奋进、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抓好问题整改,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为吉安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生态保障。

  3月18日,傅小林出席了全县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推进会议暨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2022年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既有对去年吉安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结,也有对下一步工作的部署。

  在回顾2021年工作时,他提到,去年,全县上下抓紧抓实中央第二轮和省第一轮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绿色低碳示范县。

  在部署今年接下来的工作时,傅小林要求,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坚决打好更高标准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生态立县”不是喊口号,生态文明建设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能完成,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从傅小林的一系列要求中不难看出,吉安县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的决心大、毅力强。

  为推动“生态立县”战略进一步落实,近日,当地正式印发《吉安县2022年推进生态立县战略构筑生态文明实践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到,今年,吉安县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针对这四大任务,当地还具体部署了15项重点工作。

  以“等不起、坐不住、拖不得”的狠劲落实环保督察整改

  推进“生态立县”,重在破除此前环保督察中发现的问题,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对此,当地今年印发的《方案》要求,要突出抓好学海矿业生态修复、月形湖污染、金安林产刺激性气味排放等重点信访问题整改销号工作。

  面对这些环保督察中发现的问题,吉安县应该如何做?当地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如何推进?傅小林提出了哪些要求?

  他指出,要紧绷生态环保之弦,以更高的站位投身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吉安县上下要从内心深处认识环保督察整改的重要性、艰巨性,以等不起、坐不住、拖不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聚焦聚力、高质高效推进整改。

  同时,要明确工作任务,以更实的举措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集中精力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全面开展问题整改、加快信访整改销号、查缺补漏、举一反三;要按照“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的工作要求,坚决落实大排查大整治的各项部署,从严从实从快抓好问题的摸排和整改。

  做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需要从源头上抓治理,推动污染防治工作落地见效。傅小林表示,要重整行装打好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市安排,在措施上再加强、在监管上再发力、在制度上再严格,坚决打好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

  抓问题整改、抓污染防治,关键在于执法到位。傅小林强调,要加强管控,强化生态环境执法,始终坚持监管关口前移,抓好源头治理,加大执法力度,坚决防止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发生。而要保障执法到位,就要加强对当地党员干部的组织和领导,以更强的保障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傅小林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底气在于敢抓敢管,关键在于严抓严管。他表示,要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以更加严实的态度、更加细实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抓实抓细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以高质量的整改促进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从问题整改,到源头治理,再到执法到位和组织保障,可以看出,傅小林为推进吉安县“生态立县”战略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保障。而推进“生态立县”的基础就在于要拿出“等不起、坐不住、拖不得”的狠劲迅速落实环保督察整改。

  做好“生态+”文章推动吉安县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吉安县大力推进“生态立县”战略的目的还是为了当地百姓的“钱袋子”。只有生态环境搞好了,当地社会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让百姓增收致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态平衡。

  信息日报《政事一周》栏目记者注意到,《方案》明确提到,要在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做好“生态+”文章、推进生态价值转化。要做到这两点,需要将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有机结合。

  现年63岁的吉安县凤凰镇村村民肖文湘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是“将油茶地当菜地来种”。每次问起为什么要种植油茶,肖文湘总说,他算过一笔账,种植一亩油茶整地,挖洞250元、购苗180元、栽苗50元,成本大约在480元,但政府对种植油茶每亩有500元补助,这基本可以抵消第一年投入成本。“油茶是一次种植终身受益的产业,种下了就是赚了。”肖文湘说。

  可见,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近年来,吉安县瞄准“两山”理论“转换点”,借力“生态+”,从拼资源变为吃“生态饭”,把绿色发展理念深植大地,让越来越多像肖文湘这样的村民尝到了甜头。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除了重视“林”,还要关注“水”。在吉安县永和镇水系综合治理尚书村段现场,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振华曾对此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村周边池塘没治理之前,水面布满了水葫芦,一到夏天臭气熏天。现在通过清淤疏浚,互通互连,水活了,景也靓了。”

  为了让群众“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吉安县以河湖长制贯通“两山”转换的有效通道,认真做好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营造安全、生态、美丽、富民的农村河湖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2021年,吉安县敦厚镇南街村入选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村。

  可见,对吉安县来说,建设生态文明和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生态好了,乡村才有活力、产业才有根基。乡村和产业发展好了,才更有动力保护生态。

  正如傅小林所说,只有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才能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来源:信息日报

  编辑:周章云

  审核:金路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