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新视野|绿色金融“赣”起来 赣鄱大地正吹起绿色金融春风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2年03月23日     |    制作:  周章云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今年3月中旬,全国首笔“碳足迹”披露支持贷款落地赣江新区,让世人再次将目光投向江西。披露“碳足迹”就能获得贷款支持,利率还比正常贷款低,这样的创举,在内陆省份江西并不是第一次。

  自2017年6月被确定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来,江西推出绿色金融创新成果55项,17项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采纳并在全国复制推广。去年1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报,对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其中,“江西省推行绿色金融改革促进绿色经济稳步发展”位列其中,这也是此次受到通报表扬的48项中唯一一项涉及绿色金融的经验做法。

  对普通老百姓而言,绿色金融将如何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生活?江西绿色金融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本期“江南新视野”栏目,我们采访了相关单位和专家。

  创新

  披露“碳足迹”,企业获1500万元信贷支持

  日前,建设银行赣江新区分行成功发放全国首笔“碳足迹”披露支持贷款,受益者是江西佳因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所谓“碳足迹”披露支持贷款,是指通过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与银行贷款利率挂钩,激励企业主动减污降碳、减少碳排放而创设的一款披露支持类贷款。

  “碳足迹”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集合(以二氧化碳当量计),企业通过加强自身生产过程的“碳管理”,把碳足迹降到预期之下,即可享受更低的贷款利率,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原来,江西佳因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生产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的企业,生产的三甲基镓产品纯度达6.5N(即99.99995%)以上,技术工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该公司以“生产1kg三甲基镓产品的碳足迹核证值”作为关键指标进行申报,并由第三方环境评价机构“联合赤道”进行评估,因此成功获得建设银行1500万元的“碳足迹”披露支持贷款。

  “碳足迹”披露支持贷款也是赣江新区继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碳中和基金、碳中和信托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碳金融创新成果。

  释疑

  什么是绿色金融?

  时间回到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标志着我省赣江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获审议通过。

  事实上,很多人在初次听到“绿色金融”这个词便表示不解,绿色金融究竟是什么,又和我们的生活、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广义上理解,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2012年,当时的中国银监会发布《绿色信贷准则》,呼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在经营过程中要注意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016 年,人民银行与多个部门联合推出的一些绿色金融指南,为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更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它将对环境保护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作为计量其活动成效的标准之一,通过自身活动引导各经济主体注重自然生态平衡。绿色金融讲求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简而言之,“绿色金融”是将金融发展与生态环保相结合的一种低碳、节能、环保、绿色、健康发展的政策需求。

  现状

  江西跻身“国字号”试点

  据悉,近年来,江西推出绿色金融创新成果55项,17项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采纳并在全国复制推广。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经验成果推广清单》中有绿色金融经验9项,其中江西5项,占比过半。江西省也是唯一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和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省份。近年来,江西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大力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新路径,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以创新试点赣江新区为例,该区下一步将持续加大碳金融领域产品创新,建立多业态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供给体系,全力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相关宣传负责人告诉记者,就现阶段发展而言,大家对于“绿色金融”的关注点仍主要集中在银行业,尤其是银行的信贷业务方面,即“绿色信贷”。截至去年9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3608.6亿元,同比增长39.51%,比全省平均信贷增速高25.7个百分点。

  展望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扬帆起航

  在2020年中国地方绿色金融指数报告中,江西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在全国综合排名第四,与北京、浙江、广东等省市一起跻身“第一梯队”。据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2021年围绕江西优势产业链,强化与省绿色项目库建设衔接,推动绿色项目库首次单设“碳中和项目”全省新增碳中和项目69个、金额623亿元。

  近年来,江西绿色金融标准化建设方面也取得新突破,近期,《畜禽智能洁养贷实施规范》和《古村落金融贷实施规范》两项市级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填补了江西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的空白,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经验的复制推广夯实基础。据介绍,在落实绿色金融支持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中,“畜禽智能洁养贷”和“古村落金融贷”创新实践实现了金融助力生态养殖、古村落保护和开发活化,其中“畜禽智能洁养贷”经验做法被列入国家发改委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经验成果推广清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经验做法第一批清单。种种数据表明,乘着绿色金融改革试点的风帆,绿色金融将为江西这片红土地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以及更大的发展空间。

  成效

  系列惠民措施助推江西绿色金融实现跨越式发展

  根据江西省“十四五”规划,江西省将继续实施“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推动有色、石化、钢铁、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家具等行业的升级改造。未来江西省将探索构建适合省内传统产业转型需求的转型金融或可持续金融的概念和标准,创新发展转型信贷、转型基金、转型债券等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结合金融科技建立相应的转型项目库和数据库,更好支持江西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绿色金融不仅仅是一个发展概念,而是将更多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绿色金融所带来的福祉与普惠也正在伴随着改革发展的春风吹进平常百姓家。

  绿享生活:绿色金融助力垃圾分类

  垃圾虽小,但牵动着民生,连着文明。“很方便啊,现在就只要我们把垃圾按照流程丢进去,就能积分兑换礼品。”居住在九江市柴桑区城门街道的市民熊先生表示,两年前小区建起智能垃圾分类银行后,他家中的可回收垃圾就有了新去处。并且,每次丢垃圾还能置换小礼品,这让周边居民感到非常欣喜。由九江银行打造的智能垃圾分类银行,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居民只要在触摸屏上输入手机号码或者人脸识别,扫一扫,桶上箱门会自动打开,居民只需将垃圾投入相应的桶内,智能终端会根据投放垃圾的种类以及重量进行评估,给出相应积分,居民得到换取后可用于领取相应的礼品。“这个机子是24小时待机的,鼓励着我们低碳生活。”熊先生说,以前并不知道绿色金融什么,没想到绿色金融其实就在身边。让生活富有一抹生机,赋予希望,有益于民生福祉的绿色正是绿色金融存在的意义。

  绿色出行:便捷支付全覆盖居民环保意识逐步增强

  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引领下,赣鄱大地绿色金融潮涌不断,在产业、生态等多领域不断释放“绿动力”、催生新活力。

  绿色金融正在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各式绿色金融产品的出现,不断增强着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一到上下班高峰,交通就非常拥挤,开车有时候比坐公交车还费时。”生活在赣州市的市民张先生说,现在油价涨得凶猛,开车不仅比以前更贵,路上还堵。他打开自己常用的建行龙支付,翻出“1分钱乘公交活动”给记者展示,“既省钱又低碳,还开什么车啊?”张先生笑称,绿色金融产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引导着居民的低碳环保理念。

  “以往老百姓乘坐公交车,大多数是投币或者刷公交卡的方式,卡充值和零钱清点工作量大,客户携带也麻烦。”南昌公交相关负责人说,现在只要一点一碰,扫下“建行生活”的付款码就完事了,方便快捷,很受大家的欢迎。最主要的是能够省钱的同时,还能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据了解,建行江西省分行将全省公交扫码支付接入“建行生活”平台,打造公交出行便民支付场景,目前已基本实现全省市县全覆盖。

  文/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曾子怡

  编辑:周章云

  审核:金路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