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城里 | 城市中央0.019平方公里的记忆

来源:      |    日期:  2022年02月18日     |    制作:  周章云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一座城市的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反映。54岁的“江西省美术馆”大楼(前身是南昌市民都知道的“万岁馆”)像是一名老者,看着安石路如何变成了八一大道,看着八一广场如何成为这座城市的中心,看着这洪城里发生过的那么多故事……在时间与空间的叙事坐标中,它讲述的是一段南昌的城市记忆,它是”万岁馆“,它也曾是”江西省展览中心“,它还被叫过“新大地电脑城”,如今叫“江西省美术馆”。

  2021年12月,《洪城里》曾做过一期《人民的记忆》,记录了八一广场的变迁,里面讲述一些“万岁馆”的历史,文章刊发后,很快就有读者给我们联系,建议我们要说清八一广场的记忆,“万岁馆”必须是重中之重。于是,我们找到江西省建筑设计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原总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吴旭老人,他26岁的时候就成为“万岁馆”的设计负责人,还采访了那些在“新大地电脑城”买自己第一台电脑的市民,凝结成了这段城市中央0.019平方公里的记忆。

吴旭在江西省展览中心大楼恢复原貌后拍照留念

  “万岁馆”的岁月稠

  1968年,全国许多城市都在建造毛泽东思想展览馆,各地建成后都统一命名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简称“展览馆”或“万岁馆”,这就是全国很多城市都有“万岁馆”的由来。作为有着光辉红色传统的江西省会城市南昌,也不甘落后,争分夺秒地投入这场建筑热潮中。

  1968年10月,坐落于八一广场正西面的南昌“万岁馆”建成,大楼坐西朝东,平面呈“山”字形,在外观设计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与欧洲建设相结合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建成后成为南昌市十大建筑之一,也是当时江西省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2006年,“万岁馆”先后被列为江西省、南昌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

  54年风雨过去,这幢大楼历久弥新,当年的“万岁馆”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据吴旭介绍,“我们现在看到的江西省美术馆其实就是‘万岁馆’,只不过有所差异的是部分外观元素进行了调整,以及前门的两座浮雕没有了,其他没有太大的变化。”

  26岁的“万岁馆”总设计师

  在“万岁馆”前方是八一广场,八一大道上演着城市的车水马龙。据总设计师吴旭介绍:馆的平面看是一个山形,红旗下面有56朵向日葵,表达全国人民对毛主席的热爱,紧密团结在毛主席的周围。门廊中央,上方有七块汉白玉浮雕,分别表达韶山、井冈山、瑞金、遵义、上海、延安、天安门这七个里程碑,在大楼的顶部,我们可以看到四个塔亭,它整个檐口是琉璃瓦,琉璃瓦下面有云卷、雕花,都是民族建筑的图案标志,建筑色彩以暖色米黄色为主调,局部红色、红棕色,暖热相融,和谐协调,体现典型的、浓厚的民族色彩,给人亲切温暖的感受。

  这个设计方案的总负责人吴旭当时只有26岁,大学毕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整个大楼的建筑设计方案就是他和团体的处女作。当时,这个设计方案被专家评为“方案与众不同,有个性,有民族特色,很有传统品位,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强,突出了毛主席的光辉形象,有四个伟大内涵,色彩暖热相配,很协调,结构合理,便于施工操作。”因此让该方案从所有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这段历程吴旭至今仍无法忘怀。

  3个月的建成速度让人惊叹

  方案通过后,吴旭提出从全省主要设计院抽调强手精英,集中统一组成25人规模的设计组,立即开展各专业施工图设计,刻不容缓。设计室在省建设厅一楼。来自各单位的设计人员都以参加“万岁馆”设计为荣,他们不论年纪大小,学历差异,职务高低,全部敢于担当,服从分配,互相尊重,团结协作。当时条件很差,用餐在简易食堂,开水自己烧,设计工具是绘图板、丁字尺、三角板、计算尺,用水笔手画。设计人员没有任何报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图板上。困了在设计室打地铺过夜,争分夺秒,精心绘制设计图,按时按质地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

  从设计到施工,万岁馆的建设时间紧任务重。1968年7月6日前,设计组提交了“万岁馆”基础图、平面图,满足了7月7日正式开工的进度要求。1968年10月,“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建设落成,其中也包含着全省人民的汗水,不少人把来南昌出差去建筑工地义务劳动看成是莫大的快乐、荣耀和自豪。7月开工,10月落成,三个月的建成速度让人惊叹,成为江西建筑史上的美谈。

  “10月1日就要建好,短短几个月能够完成,真的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回忆起这段经历,吴旭告诉记者,能支撑做成这件事情就是靠着一种精神。“人们时刻都在克服物资贫乏、技术落后的困难,有时候精神迸发出来的能量是无限的。”

南昌“万岁馆”的设计方案图

  来南昌必去拍照留念之地

  1968年10月1日前夕,“万岁馆”拆下全部施工脚手架,正式落成,但内部装修继续进行。10月1日在馆前广场上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国庆庆典群众集会大游行活动。“万岁馆”建成后,举办了“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大型照片展,以及“安源”“井冈山”等红色题材大型展览,还举办了“周恩来生平展”及江西文物等大型展览。同时,这里也成为了人们喜爱的参观地,成为了市民及外地游客的合影地,成为了情侣拍照和家庭“全家福”拍照的聚会地,当时,几乎每个南昌人的相册中都会有一张与大楼的合影。

  去年年底,一位曾经投身于“万岁馆”建设的参与者来馆内参观展览《人民的记忆》时,写下了这样的留言:“我是第三次来馆里参观,1968年我参加了兴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的义务劳动,很荣幸,很光荣。1960年参加工作,到南昌已经六十余年,南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爱她。”

如今的江西省美术馆

吴旭当年在“万岁馆”前拍照留念

  省展览中心的经商潮

  随着时代发展,“万岁馆”名字和功能都开始变化,先后更名为江西省展览馆、江西省革命历史展览馆、江西省革命博物馆、江西省展览大楼、江西省展览馆,1992年改为江西省展览中心。这次名字的变更,也标志着“万岁馆”一次根本性的功能转变,从此“万岁馆”这个名字慢慢成为城市记忆里的一部分了。

  1000多场展销会在这里举办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了令人瞩目的改革开放,为振兴经济的发展,广场有了新的用途,展览会、展销会、订货会、交易会层出不穷。为了顺应广场的用途,“万岁馆”更名为“江西省展览馆”,陆续举办了一些商品展销活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南昌第一代股民或许还会记得,在展览馆的负一楼还驻扎着各种证券公司。与此同时,大楼门口的空地也成为南昌最早的夜市聚集地,每到夏夜,那里都聚满了来纳凉的市民。

  1992年,省展览馆、省工业展览馆、省农业展览馆三馆合并组建成立“江西省展览中心”,据不完全统计,中心先后举办全国性与全省性展览活动1000多场。当时不少时髦的展览都曾在这里举办过,它是当时毋庸置疑的流量担当场所。

  由于地处黄金地带,在举办展销会、展览会的同时,省展览中心也开始“下海”——招商出租大楼。1993年6月,省展览馆中心进行加层改造,使原功能单一的展览馆成为一个以展览、购物、餐饮、金融、娱乐为主的多功能建筑,以满足建筑主体为适应当时市场经济发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之需要。改造后的南北展厅由3层变为6层;前大厅四层变为五层(均不包括地下层),加层改造后总建筑面积由25000平方米增至38649平方米。江西最早最大的电子数码卖场——东方电脑城,便在这里兴起。也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省展览中心也很快成为了广告商的宠儿。为支持南昌城市建设,2002年位于八一广场的南昌市工人文化宫搬入位于象山北路的原“象山宾馆”,在旧址上兴建了万达购物广场和财富购物广场,这两处商业体与百货大楼、江西省展览中心一起形成了环绕八一广场的四大卖场。

  电脑城、商标城、广告城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刚刚兴起,淘宝、京东、拼多多都还不知道在哪儿,线下购买仍是主力消费渠道,这里成为了时下著名的电脑城,最盛时甚至达到千余户商家。各种品牌的手机和各类电脑配件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谈起新大地电脑城、东方电脑城,不少南昌人都对其印象深刻:所有的商户挤在一个一个的格子间,每个格子间充斥着五花八门的广告牌,也使它成了名副其实的商标楼、广告城。

  南昌市民李女士清晰记得:“1999年,那时我刚读大学,我的第一台电脑就是在这里购买的。”各式各样的电脑品牌与配件都可以在这里购置,在这里可以逛一天。2000年后,手机开始普及流行,李女士的第一部手机也正是从新大地电脑城购入,是一款当时最新的摩托罗拉,而好友也曾在这里购买BP机大小的手机,在这里已经可以见到各种当时热门品牌,在按键手机流行时,各种手机皮套、手机配饰成为大楼里面的热销品。

  对于“95后”的小魏来说,这栋大楼也成为他第一次拥有数码设备记忆的盛放之地,“我的第一部学习机就是在那里买的,从小学用到高中,即便屏幕与键盘分家也还在用,现在也没舍得丢掉,总觉得哪天还能修好,能帮助打开回忆。”

  江西省美术馆的破茧而出

  由于大楼商业经营活动聚集,文物保护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在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呼吁下,2016年4月,省政府召开省文化中心新建工程和省展览中心改造项目协调会,确定将其改造为“江西省展览中心”,恢复其原有的文化功能,留住城市的记忆。2018年12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展览大楼“退商还文”的决策部署,决定将江西省展览中心改名为江西省美术馆,将楼高复原到原本的4层楼设计,改造后,如今的江西省美术馆建筑占地面积18722.3㎡,建筑总面积约25000㎡,它终于恢复到曾经的模样。2020年7月,江西省美术馆正式挂牌成立。

  这是一次文化的回归,在很长一段时间,展览中心大楼早已成为了南昌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它是印刻在人们记忆当中的南昌地标建筑,它曾出现在印发给居民的粮票、布票、棉票,还有工艺品、日用品等物品上面,不管它叫“万岁馆”、省展览中心还是别的名字,它的形象早已铭刻在市民心中。

  随着江西省美术馆的入驻,南昌人民重新有了一个空间享受城市艺术之美。这里展出过大大小小的展览,给了南昌这座城市艺术思考的空间,也给八一广场时空的叙事多了。除了展览功能,江西省美术馆,主要承担美术展收藏、研究、教育、交流、服务等职能。在江西省美术馆一楼,还有一个特别的空间——“捌兿空間”,空间集文化创意展示、艺术书籍阅览、主题艺术沙龙、美术公教活动为一体,将作为美术馆公益美育功能辅助和服务延伸。

  在2021年,江西省美术馆共带来32场展览,观展人数30余万人次,展出面积达6.34万㎡,为南昌市民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盛宴。其中,“人民的记忆——八一广场空间叙事暨美术创作邀请展”和“不忘来时路——历史文化名迹名村写生创作邀请展”,入选江西文化艺术基金重点资助项目。为促进青年艺术工作者和优秀艺术家繁荣江西美术事业,省美术馆开展了艺术家办展扶持计划,共为9位艺术家推出了7场高规格展览。同时,为打造高品质学术展,省美术馆与江西画院、九江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九江美术馆等单位联合策划3场学术型展览。

  未来,这栋历经岁月洗礼的大楼还将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江西省美术馆艺术研究与交流科吴平告诉记者:“当前馆内负一楼也正在积极招商准备与其他文创合作,在未来,江西省美术馆将成为年轻人的艺术交流空间。”而关于与广场空间的叙事,不断被传播与扩散,内化于人民与城市的记忆中,又创造出新的公共空间与社会生活间的关联。

  文/ 赵琼

  编辑:周章云

  审核:金路遥